張玉民
摘 ?要: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各企業迅速發展,其中也包括服務型企業,隨著各行業消費者對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壓力隨之加大, 為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企業需加強成本管理,降低運營成本。然而現代企業大都具有用工密集的特點,人工成本占總收入比例高,如何降低人工成本 成為此類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關鍵詞:國有企業;人工成本管理;服務要求
引言
人工成本作為企業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 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力而支付的所有的直接費 用和間接費用的總和,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 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有效的人工 成本管理對企業和人力資源的開發至關重要,不僅有助于激發企業員工的 內生活力,也能提高企業外部市場的競爭力。隨著我國人口紅利時代的逐 漸結束,市場競爭趨勢愈加激烈,企業面臨人工成本持續剛性增長和人工 成本資源有限性的雙重壓力,管理和控制好人工成本是當前企業人力資源 管理的重要內容。
1 國有企業人工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薪資缺乏激勵機制,彈性不足
員工薪資總數在企業人工成本占據很大比例,而且由于其會直接體 現出員工的勞動付出與所得關系,對員工工作經濟性產生極大影響。多數 國有企業的人員薪資會受到上級調控影響,因此,企業薪資總額即使在盈 利時期也不會出現大幅增長,但虧損時也會有相應保障。企業效益與員工 收入關聯不大,也使得無論企業的效益是增長或是降低都無法影響員工薪 資。企業的薪資制度沒有起到相應的督促激勵作用,工資總額也使得人工 成本管理缺少彈性。而且,由于企業各崗位職能不同,一些員工在勞動付 出和價值體現上遠比其他人員帶來的效益更多,卻未能獲得更多回報,體 現不出公平公正、按勞分配的原則,抹殺了部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1]。
1.2 ?缺乏彈性化的組織管理方式
企業傳統的人工成本管理方式較為粗放,加強成本投入來提升人員士 氣,利用獎懲措施處罰消極怠工。管理者通常會將關注點放在工作指標的 完成情況方面,而忽視了員工心理因素對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影響。管理 者和員工之間只是單純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甚至管理者為了完成指標常 常會設定考核指標,但是卻鮮有獎勵措施。短期來看,可以促進員工積極 完成工作,但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員工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只會 被日漸消磨,后續在完成相應的生產經營任務時,付出的時間成本只會增 加,而在投入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效益只會逐步降低[2]。
1.3 ?人工成本管理費用過高
人才是企業發展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國有企業也是如此。對于 國有企業來說,企業內部的職工在人工成本投入的過程當中,是否能夠達 到企業的基帶效率,這是一個問題。目前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人工成 本管理的費用比較高,已經超出了企業的經濟收益。從長遠的眼光來看, ?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企業長遠的發展,企業在實際的人工成本管理的過 程當中,一定要思考人均的效率是否已經達到了這一份工資水平的基本要 求。企業在管理人工成本時,也需要考慮企業能夠承受的經濟壓力,需要 不斷地優化人工成本管理,為國有企業的經濟收益帶來增長[3]。
1.4 ?薪酬激勵制度不完善、勞動收入分配不合理
目前大多數企業采用的薪酬激勵制度是以崗位工資為主的薪酬分配 制度,激勵形式單一,激勵力度不足。員工薪酬收入主要有固定工資、津 貼補貼、浮動獎金等構成部分,基本按照以崗位價值而非以業績為導向的 薪酬分配方式,不能真正拉開收入分配差距,存在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等現 象。因為激勵制度的不完善和分配的不合理,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 極性,尤其對于業績表現突出員工其付出和回報的不匹配,就會導致薪酬 內部失去公平性,無法有效激發員工的干事創業熱情。因此,建立按勞分 配、按績取酬的薪酬激勵制度勢在必行[4]。
2 企業強化人工成本管理的對策
2.1 ?優化成本管理基礎
工作人工成本管理中,企業管理層需將人工成本管理理念與企業經濟
效益結合, ?充分考慮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益, ? 以樹立正確的人工成本理念; 之后通過定期開展專業培訓與專題研討會等方式進行人工成本理念宣傳, ?促使各部門負責人及基層員工認識人工成本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地 位,形成人工成本管理意識,并在科學健全的激勵機制中積極參與人工成 本管理。通過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的人工成本管理,實現企業經濟效益 最大化[1]。
2.2 ?優化人工成本管理體系
針對當前多數服務型企業人工成本管理體系建設不完善現象,經濟新 常態下,企業要科學構建人工成本管理指標體系,并打造健全的人工成本 管理體系,最終提高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益。人工成本管理指標體系 建設中,企業需依據行業人工成本管理分析指標及自身戰略發展,在重點 突出及科學規范管理原則基礎上構建企業人工成本管理指標,并科學設置 分析內容及維度。例如,建立人工成本分析內部指標與外部指標,其中內 部指標包括產出指標維度(銷售收入指標、利潤指標)、投入指標維度(人數 指標、人工成本指標)、企業維度(如人工成本效率、人工成本效益、人均 效率、人均效益等指標)、員工維度(人均成本指標);外部指標包括人工成 本效率、人工成本效益、人均效率、人均效益。通過人均成本與行業的對 比,引導相關部門時刻關注人工成本管理水平的變動,并積極制定整改措 施,提高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益[2]。
2.3 ?建立健全薪酬激勵機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應建立以業績為導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形成以人工成本管控為 主要內容的激勵約束機制。在分配原則上,堅持效益優先、兼顧公平的原 則,科學考核評價員工的貢獻價值,合理拉開收入分配差距,切實做到收 入能增能減;在內部分配上,薪酬分配要向關鍵崗位、高端人才、業務骨 干人員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體現績優薪高和多勞多得的激勵機 制。以業績為導向的激勵制度不僅是企業實施人才激勵、提高人才效率的 重要方式,也是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手段,強化企業績效薪酬的激勵 作用,充分激發員工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實現人力資源的效率最大化[3]。
2.4 ?培養員工成本意識
多數國有企業并未重視內部的人工成本理念宣傳,部分員工只是片 面地了解到人工成本的組成結構,難以引起員工對人工成本費用的重視。 而實際上,面對市場競爭,國有企業在進行企業宣傳時,應該摒棄“國有 化”宣傳,適時引入市場化的競爭意識和員工危機意識,加深員工對人工 成本和工作收入的認知理解。企業可以適當普及和公布自身成本的支出情 況,促使員工可以進一步了解所在企業的人工成本付出情況,相比于民營 企業的人工成本優勢,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
3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國有企業在未來發展當中,需要找到一套適合自己企業的 人工管理方案,明確企業人工成本管控方法,做到精細化管理,這樣才能 有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平.降低企業人工成本:鞏固成效更要制度創新[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8,(10):29-32.
[2]王喬喬.財務管理視角下企業人工成本控制及實踐路徑分析[J].時代金融,2018,714(32):393,396.
[3]唐開蓉.新時期國企人力資源薪酬管理問題及對策探析[J].經濟管理文摘,2020,756(18):99-100.
[4]高欣悅.淺議如何加強國有企業人工成本的管理與控制[J].中外企業家,2019,635(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