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逸
龍江劇曾是一個年輕的、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劇種。將自己一生與龍江劇融為一體的白淑賢,打造了龍江劇三部曲《雙鎖山》《荒唐寶玉》《木蘭傳奇》。她在舞臺上的精彩演繹,讓龍江劇享譽全國。白淑賢兩度獲得國家戲劇大獎“文華獎”和“梅花獎”,摘取上海“白玉蘭”獎,并多次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在一些地方劇種舉步維艱的大背景下,龍江劇如何發展?白淑賢認為,龍江劇應不拘泥于固有的條條框框,而是博采眾長,怎么“好看”、怎么“精彩”,就怎么演。
白淑賢不滿18 歲就被抽調到全省地方戲巡回演出隊。有一次在村子演出,剛開演,天就下起雨,雨越下越大,很多人濕透了衣服,可鄉親們誰也不走。白淑賢上場一亮相,觀眾的掌聲就像海水漲了潮,臺上臺下融為一體。黑土地上鄉親們的純樸與真誠,為白淑賢埋下了植根龍江、回報百姓的藝術夢想。
從黑龍江省戲曲學校畢業后,她一頭扎進龍江劇實踐,這一干就是一輩子。在龍江劇的奠基作品《雙鎖山》中,她大量運用了黑土地上人們喜愛的土色土香的母體藝術元素,濃郁的地方風格大受好評。她再接再厲,連續捧出的《荒唐寶玉》《木蘭傳奇》均大獲成功。尤其是她在《荒唐寶玉》中雙手演練書法的絕活,令許多觀眾還記憶猶新。至此,龍江劇成了全國新劇種中得獎最多、獎格最高的劇種,演遍大江南北,并躋身全國大劇種、名劇種的行列。她還多次帶團出境、出國演出,為弘揚黑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92 年末,白淑賢出任黑龍江省龍江劇院院長,并先后出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常委、黑龍江省文聯副主席。她曾當選為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等四屆全國黨代會黨代表,十七屆六中全會特邀代表。龍江劇進入了創新發展的“白淑賢時代”。作為劇種建設的領軍人物,白淑賢在劇院改革方面下了大力氣。她領銜主演的精品藝術三部曲以及新人新作《梁紅玉》,多次獲得國家大獎。通過大力改革,憑借市場化運作,龍江劇院有了自己的劇場及辦公綜合藝術樓。她主持創辦了龍江劇藝術教育基地,把培養造就接班人當作戰略任務,帶出了一大批功底扎實、技能全面的龍江劇藝術新秀。她親手培養的第一代學生“小白淑賢”李雪飛榮獲第25 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二代學生“小小白淑賢”欒蘭入圍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初選。
進入新時代,白淑賢仍心系社會發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黑龍江廣大的文藝工作者統一行動,用不同的藝術形式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助力。白淑賢這位已經75歲的藝術戰線老兵,殫精竭慮指導創排劇目,發揮余熱,貢獻力量。她以身作則,獻出《有國才有家》這曲龍江劇演唱,向戰斗在第一線的白衣天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