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芳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對“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使鄉村經濟發展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在我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更加給振興鄉村經濟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但同時也要看到,目前我國鄉村經濟發展體系仍然不夠完善,運行機制仍然比較薄弱,因而也面臨諸多挑戰。以茶鄉為例,各地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深入調查研究與分析論證,既要搶抓新一輪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機遇,同時也要科學應對各種挑戰,只有這樣,才能更科學、更系統、更有效的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經濟步入科學、健康、持續發展軌道。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全國各地都把振興鄉村經濟發展上升到戰略層面,采取了一系列科學的方法和措施,有力的促進了鄉村經濟的改革和創新。各地在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深刻認識到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機遇,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推進,努力使鄉村經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深入分析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機遇,突出表現為: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國家對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科學設計和系統安排,頒布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0年)》,提出了22項具體指標,并對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等做出了具體要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地茶鄉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納入到整體發展體系當中,采取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有的地方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著眼促進產業振興,使其具有很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有的地方則從建設美麗鄉村的戰略入手,對生態環境保護、改善居住環境等進行了統籌安排,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鄉村經濟的振興發展。從總體上來看,隨著政策體系的日益完善,振興茶鄉經濟發展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要想振興鄉村經濟發展,應當有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向農村集聚。從當前我國人才建設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各類人才向“三農”傾斜已經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各地也在這方面加大了研究和探索力度,使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人才支撐能力越來越強。有的茶鄉大力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制度,讓大學生村官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在推動鄉村經濟振興發展、促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以及發揮大學生專業能力方面都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有的茶鄉還積極探索“機關干部助力鄉村振興計劃”,確保每村都派駐了“第一書記”,他們不僅能夠發揮自身的作用促進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而且還發揮自身的職能和作用,在促進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弘揚優秀文化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振興茶鄉經濟發展。
對于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來說,良好的鄉村振興環境至關重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特別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撐下,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已經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從農村金融環境來看,金融機構已經把落實“鄉村振興規劃”上升到更高層面,積極探索農村金融、普惠金融科學、有效、系統的實現形式,使茶鄉金融體系日益完善,這對于振興鄉村經濟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振興茶鄉經濟還面臨難得的外部發展環境,更多的民間資本開始融入振興茶鄉經濟發展當中,發揮自身的優勢推動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
在看到振興茶鄉經濟發展良好機遇的基礎上,也要深入認識到振興茶鄉經濟發展的挑戰。只有辯證的分析和看待問題,才能在振興茶鄉經濟的過程中實現更大突破。深入分析振興茶鄉經濟發展的挑戰,主要有:
深入分析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挑戰,首先是一些地方在發展鄉村經濟的過程中還存在理念缺乏創新的問題,比較突出的就是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未注重對“24字方針”進行科學設計,而且也沒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行對其優化和完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還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甚至出現了形式主義。
從振興茶鄉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來看,也包括一些地方不注重構建科學、系統、全面的茶鄉經濟發展體系,直接導致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方面存在諸多制約因素。有的地方不注重發揮茶鄉基層組織的作用,在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在振興鄉村經濟發展中的引領、指導、服務功能方面還比較薄弱,茶鄉基層治理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茶鄉經濟發展體系不夠完善,也表現為不注重打造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洼地”,特別是不注重集聚資金、集聚人才、集聚資源等相對比較薄弱方面。有的地方不注重將“社會治理”理念融入到振興茶鄉經濟發展當中,在村民教育、培訓、引導等方面還不夠到位。
對于振興茶鄉經濟發展來說,應當在推動茶鄉經濟發展模式創新方面加大力度,但一些地方對此缺乏深入的研究。有的地方不注重大力推動“互聯網+鄉村經濟振興”模式,在應用信息技術等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利用電子商務解決農產品“最后一公里”仍然沒有得到高度重視。有的地方則不注重構建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農村技術創新平臺,茶鄉技術人員的數量相對較少,而且在綜合應用方面也相對比較薄弱。茶鄉經濟發展模式比較傳統,也表現為不注重引進先進的發展模式,在農村土地流轉方面也沒有形成良好的模式。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想搶抓振興茶鄉經濟發展機遇、有效解決振興茶鄉經濟發展挑戰,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創新茶鄉經濟發展理念方面加大力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各地要把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24字方針作為工作重點,圍繞24字方針,科學設計振興鄉村經濟發展規劃,努力使振興鄉村經濟發展更加規劃、更具有持續性。創新茶鄉經濟發展理念,也需要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振興茶鄉經濟與促進農村轉型、農民發展進行有效結合,努力使振興茶鄉經濟更具有系統性。因而,應當大力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力度,最大限度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能夠在經濟管理、經營能力以及創新發展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健全和完善的鄉村經濟發展體系,對于振興茶鄉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對此,各地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實際不斷優化和完善鄉村經濟發展體系,努力使其更具有系統性。要著眼于有效發揮村級組織的作用,大力加強茶鄉治理體系建設,除了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村級組織功能之外,也要將“社會治理”理念落實好村級組織建設當中,積極動員茶鄉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使他們能夠發揮多元化功能與作用。要在用好、用足各項政策方面加大力度,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政策研究體系,除了要對各級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進行深入研究之外,也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制定能夠振興本地鄉村經濟發展的各項規劃和計劃。要大力加強振興茶鄉經濟發展資源體系建設,切實加大對資金、人才等諸多資源的有效融合,同時還要強化新型城鎮化建設。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對于振興茶鄉經濟發展來說,還要在優化茶鄉經濟發展模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既要對傳統的、有效的茶鄉經濟發展模式認真加以優化和完善,也要在創新茶鄉經濟發展模式方面進行積極研究與探索。要切實做好“精準扶貧”向“鄉村振興”的過渡工作,把產業振興放在首位,積極探索產業振興的有效實現形式,既要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也要在促進農業現代化方面加大力度,同時還要在強化農業機械化方面狠下功夫,切實加大相關方面的投入力度,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科學和健康發展,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當中。要大力推動農業技術創新,強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規范化和全面性,既要發揮農業技術人員的支撐作用,同時也要做好針對農民的技術培訓,造就一些懂技術、會管理、能經營的新型農民。優化茶鄉經濟發展模式,還要在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身到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當中,如大力推動“公司+農戶”模式。要著眼于解決農產品“最后一公里”問題,各地既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同時也要在構建科學、系統、有效的農村物流體系方面加大力度。
綜上所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如何振興茶鄉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各地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既要搶抓振興茶鄉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同時也要對面臨的挑戰有清醒的理解和認識。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各地應當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破解振興茶鄉經濟發展的各方面挑戰,重點在創新茶鄉經濟發展理念、完善茶鄉經濟發展體系、優化茶鄉經濟發展模式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動振興茶鄉經濟發展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