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電磁環境與電氣設備和人員安全密切相關。隨著5G技術、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大功率無線充電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力系統電磁環境在計算模型、預測方法、測量評估和防護措施等方面都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本??瘒@電力系統電磁環境主題,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具體包括高壓輸電線路電磁環境特性研究、電磁環境建模與預測方法研究、電磁環境的測量技術與設備以及變電站和換流站電磁環境4個部分。
在高壓輸電線路電磁環境特性部分,曹方圓等對直流接地極電流干擾下土壤結構對管道泄漏電流分布影響開展研究,獲得了相應的影響規律。謝莉等研究了兩回±800 kV直流線路交叉跨越時的地面合成電場計算應用問題,研究結果和研究思路可為交叉跨越直流線路的設計提供技術依據。楊曉峰等研究了短波頻段高壓輸電線路的電磁散射場及其影響因子,擴展了輸電線路無源干擾的研究內容。徐祿文等研究了高壓交流輸電線路下方有限大金屬屏蔽網的電場屏蔽效能,可為工程實踐中屏蔽網的布置和設計提供技術支撐。彭程等研究了通信與電力共用接地系統的時域仿真模型及其對桿塔雷電響應特性的影響,獲得了電力和通信共享接地系統的雷電響應特性。
在電磁環境建模與預測方法部分,侯樹政等提出了采用周期邊界條件計算交流輸電桿塔周圍電場的簡化方法,減少了計算工作量,提高了計算效率。盧鐵兵等綜述了計及海拔、濕度和顆粒物影響的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離子流場特性研究進展。楊勃等提出了高壓交流輸電線路鄰近城市高層建筑時畸變電場計算模型和相應的數值方法,為城市電磁環境的計算和評估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李本良等提出了高壓輸電線路共享桿塔時5G通信設備表面電場的計算方法,獲得了5G通信設備表面電場的分布情況。鄭心儀等提出了一種交直流并行輸電線路無線電干擾的預測算法,相較于傳統算法預測精度更高。修連成等提出了一種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離子流場快速穩定計算方法,降低了計算結果的初值依賴性。
在電磁環境測量技術與設備部分,岳國華等計算了±535 kV直流斷路器用隔離供能變壓器電場分布,并進行了起暈校核,為新型電力設備的設計提供了技術依據。鄒軍等研究了高壓交流輸電線路地線磁感應取能方法,為電磁環境監測設備的電能獲取提供了新思路。
在變電站和換流站電磁環境方面,彭文俊等分析了電力線通信抄表系統的輻射特性和影響因素,實現了對電力線通信電磁輻射水平的有效預測。李楓航等研究了變電站內5G基站天線對二次設備的電磁干擾問題,獲得了5G基站天線不同工作頻率、發射功率和下傾角對二次設備處電場強度的影響規律。
感謝各位作者對本??闹С趾哇x躍投稿,感謝專家對本??寮乐敿氈碌脑u審,希望本??軌驗榭蒲小⒐こ碳凹夹g管理人員提供電力系統電磁環境關鍵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電力系統電磁環境技術的研究、應用和發展。
2021年10月10日于清華大學2021年10月10日于華北電力大學

特約主編簡介:
鄒軍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10月—2007年10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機系ESL訪問教授。鄒軍教授目前主要在生物電磁學、雷電時域電磁場快速計算、特高壓輸電線路技術、接地技術和高速鐵路信號電磁兼容等方面進行研究工作,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和多項國家電網公司項目,發表SCI檢索的學術論文共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
鄒軍教授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專委會委員,中國電力聯合會EPTC線路專委會委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輸電線路專委會委員,全國高等學?!峨姶艌觥方虒W與教材研究會理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磁干擾專委會城市電磁環境學組副秘書長。

特約主編簡介:
盧鐵兵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美國Clemson大學訪問教授。盧鐵兵教授目前主要從事電力系統電磁環境和電磁兼容方面的研究工作,重點研究復雜環境下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離子流和合成電場特性、高壓直流線路無線電干擾和可聽噪聲產生機理及本征特性、柔性交直流輸電系統的電磁暫態和電磁兼容問題。先后負責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課題、多項國家電網公司科研項目,作為主研人參加了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出版教材1部,參與編寫《電氣工程大典》和《中國電力百科全書》,發表SCI論文80余篇,獲得省部級獎勵3項。
盧鐵兵教授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級會員,高電壓與電磁兼容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磁環境專委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靜電專委會委員,國際大電網會議(CIGRE)電磁環境委員會(C3)中國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