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民,吳 燕,董蕊蕊,2,傅 澳
(1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句容212400)(2 南京農業大學)
農業特色小鎮既是一個布局功能和產業的空間載體,也是一種可持續創新的產業組織形態[1]。開發和創新發展農業特色小鎮,能夠明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明顯的綜合效益。建設農業特色小鎮,非常契合江蘇省農業農村的實際和特色[2],近年來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葡萄是我國的大宗果樹,生產規模、種植面積穩步增長,產業水平逐漸完善,極大地促進了果農的收入增長和農村經濟建設的發展。然而,我國雖是葡萄生產大國,仍不能稱為葡萄生產強國。面對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發展目標,如何整合資源、盤活機制、發揮優勢、提質增效,是我國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葡萄產區全面振興面臨的重大課題[3]。江蘇省葡萄產業以鮮食為主,標準化程度高、品牌化營銷好、綜合化收益高,在全國來看,頗具特色[4]。全省已建設多個以葡萄為主導的農業特色小鎮,集成了規模效益,延長了產業鏈條,深化了融合發展,提升了區域形象,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動實踐。句容市丁莊葡萄小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特色小鎮,梳理它的發展歷程,思考它的發展未來,具有較好的以小見大的實踐價值。
丁莊葡萄小鎮位于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鎮,核心區為丁莊村。當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區,生態環境優越,土壤條件、氣候條件適宜種植葡萄。丁莊村位于國家5A 級風景區句容茅山風景區腳下,豐富的旅游資源[5]、便利的交通條件,也為葡萄的營銷、品牌提供了便捷。丁莊葡萄從1989 年開始種植,到現在已有30 多年葡萄的生產經營經驗。2020 年7月,丁莊葡萄小鎮成功入選江蘇省特色小鎮名錄[6]。
從當年0.13 hm2的‘巨峰’葡萄,發展到2019年的1 333.33 hm2葡萄種植園,丁莊村種植戶已經有1 927 戶。2005 年,丁莊村建立起第一個全國無公害葡萄標準示范區,2015 年,成立句容丁莊葡萄萬畝專業合作聯社,如今,葡萄小鎮內各種現代農業葡萄園爭相建設發展。老方葡萄、老畢葡萄、二丫葡萄、介文葡萄等多個特色果園,逐漸被周圍消費者知曉,并且受到廣泛關注。
隨著丁莊葡萄小鎮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模式得到快速發展。由原來單一的露地栽培逐漸實現栽培形式的多樣化,主要有露地栽培、設施栽培2 大類,以設施栽培為主。葡萄種植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全面提升。避雨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葡萄園生草和配方施肥等技術的普及,降低了葡萄的生產成本,提高了葡萄果實的安全性。近年來,為增加單位面積收益、提高栽培檔次、提升產品品質,當地采取H 形整形、T 形整形、有核品種無核化、限根栽培、一年兩熟栽培等新型高水平栽培技術等。葡萄小鎮涌現出不少的生產典型、種植能手,不僅實現了葡萄的產期調控、錯季栽培,顯著提高了葡萄的果實品質,還有力地促進了當地及江蘇省和我國葡萄產業的發展。
為提升葡萄品種的豐富度,迎合市場需求,小鎮的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引入新品種。現在主栽品種有‘巨峰’‘夏黑’‘陽光玫瑰’和‘金手指’,特別是‘陽光玫瑰’因優良的品質和較高的效益,很快成為葡萄小鎮的明星品種。“丁莊葡萄”以其外形美觀、口感好、甜美多汁、風味佳等優秀特點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也成為句容市乃至江蘇省遠近聞名的時鮮水果品牌。業內人士評價:“丁莊葡萄在江浙滬這3個區域,品牌效應是比較好的,葡萄種植這塊也是相當有優勢的,葡萄的品質也是相當不錯,較其他同類葡萄的口感要好”。正因為如此,‘陽光玫瑰’葡萄在上海、南京大受歡迎,供不應求,頂級產品每穗標價498 元[7]。
丁莊村在當地果農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將葡萄種植為特色產業,逐步發展成了“中國特色產業村”,葡萄也成為了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有了“江蘇葡萄看句容,句容葡萄看丁莊”之美譽,2017 年“丁莊葡萄”獲批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20 年入選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特色品牌。丁莊葡萄深化拓展上海開市客、百果園、盒馬鮮生、北京果多美等銷售渠道,結合互聯網建立了“手機、淘寶、微信、網站”四位一體電子銷售平臺,“丁莊葡萄”自主品牌和“春城有禮”區域品牌享譽全國。
小鎮區域基礎設施基本完善,休閑觀光條件充足。丁莊村充分挖掘和發揮特色產業和區域優勢,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依托茅山風景區積極打造以季節采摘、民宿度假、鄉村體驗等為主題的精品旅游線路。目前已逐漸形成“游茅山景區、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的山水田園旅游模式[8]。
丁莊村在注重葡萄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堅持對村莊進行長效治理,圍繞“一村一品一景一服”(“一村”即葡萄產業特色美麗鄉村;“一品”即葡萄品牌及深加工產品;“一景”即園區旅游景觀;“一服”即旅游服務產業建設)開展常態化管理,圍繞鄉村振興目標,形成“攬園入村、擁水而居”的鄉村畫卷,成為以葡萄產業振興為龍頭的鄉村振興示范區。
丁莊葡萄作為句容市的招牌,曾送北京市參加宴會。當地的葡萄交易市場日益壯大,除當地的句容市區和周邊的南京、鎮江、常州等地區外,已擴大到無錫、蘇州、杭州乃至上海等城市。
丁莊葡萄為周邊人民提供了優質的葡萄,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一個旅游度假圣地。丁莊小鎮也成為了國家級旅游示范村,這也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近年來,茅山鎮以葡萄為媒,大力發展集觀光、休閑、采摘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推出丁莊葡萄文創產品、文旅產品、民宿等,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將“美麗環境”轉化為“美麗經濟”。丁莊村已經連續舉辦11 屆“句容葡萄節”,依靠葡萄節成功舉辦和帶動,可以吸引長三角區域游客超過30 萬人次,真真正正地做到了助力全鎮經濟發展,助推了農民增收致富[9],葡萄產量近2 萬t,銷售額達5 億元,村民實現人均收入超過2.5 萬元。
丁莊葡萄小鎮是在丁莊村葡萄種植、銷售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比較整體的規劃,功能區不夠完整,休閑觀光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這里是道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有名的老革命根據地,但小鎮對道家文化、紅色傳統的融合還不夠,沒有形成內外呼應的休閑農業體系。
丁莊葡萄小鎮的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多數為當地居民,文化素養和種植技術跟不上產業發展。很多果園為節約勞動成本,聘請的工人多是中老年群體,普遍年齡較大,知識和技能儲備較差。勞動力缺乏和農村人才緊缺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當地經濟社會進一步的發展。同時,部分農戶的葡萄生產仍然采用傳統種植方式,生產過程中機械化、設施化應用不足,病蟲害綠色防控沒有全覆蓋,導致生產成本偏高、果品優質化程度不高。
丁莊葡萄小鎮主要的銷售方式是吸引顧客前來葡萄園購買,營銷理念還不夠前沿,營銷體系尚不健全。葡萄品種以‘巨峰’占據主流,上市集中,對于小農戶來講,還是有很大的銷售壓力,不排除有農戶為了提前上市而提前采摘,從而不能保證最佳的果實風味,這種情況會有損當地的葡萄口碑,甚至品牌。此外,果品營銷中,對于果品文化元素的挖掘、當地經濟社會特色的融入,做得還不夠,需要有專業團隊進行系統梳理,開展創意營銷。
為解決丁莊葡萄小鎮種植品種結構的不合理性,應對葡萄品種、園藝設施進行更合理、更科學的規劃。經營者要加大前期市場調研,精準目標客戶群體,以市場為主導,充分開發當地的自然優勢,結合丁莊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句容的人文資源,科學合理地規劃葡萄觀光園,因地制宜地發展葡萄種植[10-11]。要嚴格按照新型觀光旅游休閑一體化的標準,對葡萄園進行科學化、現代化、標準化管理。同時也要完善園區的相關配套設施,如停車場、道路、衛生間、道路指示牌等科學規劃建設,加強對游客接待中心、餐飲、民宿、葡萄博物館等的設計和管理,為消費者提供最舒適、最便捷的服務,給游客以親切的感官和難忘的記憶。丁莊葡萄小鎮未來發展可能的空間及產業結構如圖1 所示。

圖1 丁莊葡萄小鎮空間及產業結構示意圖
葡萄小鎮需要建立更具規模、更加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隊伍,幫助當地果農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當地的實際情況,推廣最適合休閑觀光和優質優價的葡萄品種和模式。并且在生產過程中堅持綠色生產,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使生產的葡萄更受大眾的歡迎。葡萄小鎮要做優做強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申請綠色有機生產認證。
葡萄品種的豐富性更有利于市場發展,要加強果農對葡萄新品種的認識了解,提升品種的豐富度,符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如,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的中老年人,生產低糖品種的葡萄;為愛美的減肥人士,種植口感好但果糖低的新型葡萄。這樣,丁莊葡萄小鎮的葡萄品種將更具特色、推廣范圍更加廣泛、適合的群體也更多。
句容市茅山鎮有數十年葡萄種植歷史,30 年發展使這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氛圍,包括葡萄種植、鮮食葡萄的食用、葡萄酒的釀造和品嘗等,都有自己的特色和見解,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丁莊所在的茅山鎮又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和革命根據地,應該將這些有利的特色優勢利用起來,將當地的傳統文化與休閑農業旅游融合,將道家文化的熱情好客融入當地的葡萄文化里,并且適當添加一下人文故事、歷史典故的介紹,讓游客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文化體驗,可以將葡萄酒的釀造和葡萄產品加工簡單化,讓消費者可以參與其中,通過游客自己的動手體驗給他們帶來更深刻的印象,不僅可以豐富當地葡萄園的觀光項目,還可以在一定程度增添葡萄小鎮的收入。
要加大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培育更多高素質的勞動力。一要提升葡萄小鎮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的經營管理知識,讓他們學習更先進的技術水平并運用在生產上,降低葡萄小鎮生產成本,提高葡萄品質,增加葡萄小鎮的收益和效應。二要加大果農葡萄生產技術的培訓,給果農提供更準確、更科學的葡萄種植技術,提高果農的技術技能,使生產過程更高質、高效,提升葡萄品質。三要培養小鎮旅游接待人員隊伍,按照人人都是導游、人人都是窗口的定位,加大旅游專業知識培訓,讓每一名從業人員都能夠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和歷史,熟悉葡萄與葡萄酒文化,還要增強服務意識,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質量。
近年來,葡萄種植者的觀念由產量效益型逐步向質量效益型、品牌效益型轉變,市場營銷意識逐步加強,尤其在一些大型的采摘觀光果園,開始意識到要獲得高效益,不但要生產出好的產品,也要價格合理、銷售渠道暢通、促銷方式合理、服務態度好,要讓消費者滿意,使銷售越來越好,逐步樹立起品牌形象。丁莊葡萄小鎮的主管部門、市場經營主體特別是果農需要持續通過提高葡萄的品質,提升果園、果品服務質量,配合合作社、合作聯社開展營銷等措施,讓消費者更加滿意,從而吸引消費者再次光臨,并推薦給周圍朋友,不斷擴大消費群體,增加顧客數量和消費黏性。實現消費者和果農雙贏,才是種植業做強做大的基礎。生產經營者必須增強營銷觀念,增加果園長遠利益,以讓顧客滿意為前提,果園生產者的收益才能進一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對應時鮮果銷售的影響,特別是2021年7 月20 日以來南京疫情的影響,讓句容市的果農體會更深,“丁莊葡萄”的品牌影響力和較為成熟的生鮮電商產業鏈極大地保證了葡萄的銷售。
葡萄觀光園作為一種新興的關聯性極強的綜合產業,由于其獨特的景觀、豐富的功能,受到越來越多旅游者的青睞。我國多種多樣的農業產品觀光園層出不窮,其發展水平和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如何使丁莊葡萄小鎮成為當代葡萄觀光園的代表,在諸多葡萄觀光園中脫穎而出,受消費者的歡迎,是丁莊葡萄小鎮目前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當代的產業園要從旅游模式開發、葡萄及葡萄酒文化、觀光園建設等方面出發,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將創新型葡萄園的規劃設計與新穎的葡萄相關產品相結合,打造更有特色的葡萄園產業。結合當地的旅游業,將葡萄園升級成觀光旅游和葡萄種植生產,以及初加工一體化的新型觀光種植產業園[12]。在觀光園的建設中,挖掘特色、適度開發、科學規劃、理性投資和建設,才能促進園區的健康持續發展,帶來更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句容市丁莊村歷經30 多年的發展,從全國勞動模范方繼生先生試種0.13 hm2葡萄,到如今的省級葡萄小鎮和“中華葡萄第一莊”,見證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探索,也展示了江南鄉村農業農村發展壯大的歷程,是鄉村振興的典型村鎮。為了當地農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提高當地果農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應該從各個方面進行改進,以便于提高生產水平和產品品質,生產價值更高的葡萄,建設特色更鮮明、效益上新高的葡萄特色小鎮。
農業特色小鎮是江蘇省特色小鎮建設的一部分,是農業發展新階段提出的一種農業新思潮與農業發展新模式。農業特色小鎮建設與產業轉型的協同發展在實現小鎮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總結借鑒句容市丁莊葡萄小鎮生動實踐的典型經驗,結合各地各農業產業的實際,因地制宜,因業制宜,確定合適的產業定位、合理的產業布局,在集中優勢圍繞農業產業建設農業特色小鎮的同時,發揮小鎮對于二三產業的帶動作用,這對優化小鎮內產業結構、產業布局、產業資源配置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