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朝 仙曉寧
摘 要:在新時期環境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它在各行各業中都得到了廣泛使用,這也為環境監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在環境監控中,借助物聯網來進行監控系統的設計,能夠有效改變傳統環境監控的弊端,促進環境監控水平的提升,因此基于物聯網的環境監控系統也成為了人們的關注重點。文章就主要針對基于物聯網的環境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工作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物聯網;環境監控;系統設計;系統實現
0 引言
人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他們對生活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實現對生活環境的智能化控制,基于物聯網的環境監控系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物聯網技術有著顯著的特點,它有效實現了環境監控和互聯網等技術的結合,促進智能化環境監控系統的發展,而基于物聯網的環境監控系統如何設計和實現,就是文章主要研究的內容。
1 物聯網概述
所謂物聯網,主要是借助各類先進的設備(掃描器和傳感器等)和技術(射頻識別的技術和GPS的技術等),對任何所要監控、互動、連接的物體或者過程信息實時采集,采集的信息涉及到聲、光、電、熱、化學、力學和生物等各種信息,并通過各類網絡的接入,達到物和物、物和人泛在的連接效果,對物品以及過程實現智能化的感知、管理與識別。往往物聯網主要包括感知層部分、傳輸層部分和應用層部分,在內部感知層中,主要功能是實現信息采集以及短距離的信息傳送;在傳輸層中,主要功能是對感知層內獲得數據實現長距離的傳送;在應用層中,主要功能是對此類數據處理以及決策而用,涉及各類應用的服務,比如工業化控制、智能化的電網建設、環境智能監控和智能家居等[1]。
2 系統的總體實現
2.1 系統功能實現
對此系統的感知層設計中,對其兩個終端實施節點的合理部署,此節點分別為信息采集傳感器、燈泡控制。以此傳感器能夠對環境內的T(溫度)、H(濕度)、L(光強)等信息采集,終端的節點借助ZigBee向網關的協調器內實現數據傳送,其網關使用以太網向設備實現數據上傳,而此時則借助本地的瀏覽器或相應客戶端就能對感知層的節點監控。
2.1.1 系統內T/H/L的傳感器和燈泡的執行器相關節點分析
此系統內,對T/H/L的傳感器相應節點選擇XBee的傳感器,此模塊能夠對T/H/L參數實現實時讀取,且使用ZigBee對數據完成傳送。對燈泡的執行器相應節點設計中,選擇XBee的數字化I0的適配器,在此適配器內設置4個接口,主要對電極開路實現上拉與下拉的操作處理,且以配置引腳的模式對適配器相應的端口狀態實現控制。兩者都能夠和網關配合,把數據送到設備云內,還可以借助網關對指令實施下達,從而依據指令對適配器輸出引腳實際高低的電平清理實現有效管控[2]。
2.1.2 對物聯網的網關分析
對于物聯網的網關來說,它主要的功能是實現感知層部分與應用層部分的銜接,常用功能有節點的管理、數據信息的記錄和管理、多種類型信息的交互和云端信息的安全性管理等。此系統內,使用的是DIGI所研發的一種網關類型,在此網關中主要借助ZigBee和其他的XBee相應模塊達到連接目的,以開源式Python對環境實施開發,達到設備云以及感知層的節點相關數據的有效交互。
此系統內,網關核心的處理器是Fresscale所生產的一種處理器類型,它對ZigBee的網絡信息通過DIGI所生產的一種ZigBee模塊實現交互目的。在此模塊中,采取SMT的封裝方式,能夠達到很遠的傳輸距離;且它選用Ember357型號的單片機,其與XBee S2具有Ember ZigBee的協議棧相同,兩者間能夠完成互相的通信。
2.1.3 對移動的客戶端使用
對此部分的設計主要是借助移動的客戶端來達到移動式監控的效果,因為Qt的研發框架是一種跨平臺性C++的應用程序,而且還具備對自由軟件相關用戶實現協議的有效提供,所以它在各個平臺中開放源的代碼軟件研發中廣泛使用,則此系統選用Qt實施開發工作的開展,以此來對一樣的代碼可借助任何相關的支持平臺實現編譯、運行,并不必對源代碼進行修改,依據平臺變化而對平臺特有圖形的界面風格使用和呈現。在本系統內,所開發移動式客戶端,以安卓的操作系統為例設計分析。
3 系統的軟件設計和實現
3.1 設計網關的應用程序
3.1.1 設計燈泡控制的程序
在XBee的數字適配器內,其一輸出端口位置以MOSFET的三極管柵極實施連接,其適配器內+12 V的電源輸出位置以燈泡和漏極實現連接,且把適配器底部位置和源極做好連接,此時對輸出口位置電平控制就可以對燈泡亮滅狀態實現管控。
對適配器的輸出端位置電平來說,主要通過對XBee的封裝庫函數調用來實現,此程序內主要對xbee.ddo_ set_ param () 和idigidata.register_ callback ()模塊使用,其中后者函數發揮回調的功能。此應用的程序依據預先所制定協議來對指令內容進行解析處理,并對適配器的端口狀態實現控制。在此系統內,一共具備6條指令的協議,它們分別是HUI4、HUI5、DA4、DA5、WU和WU5,4表示開燈,而5表示關燈,數字前面的字母表示位置不同。完成網關程序的部署后,借助設備云所提供API實施調試處理,能夠對網關程序運行的效果及時驗證,且對后續App的開發實現可靠依據的提供。
3.1.2 設計傳感器的數據讀取程序
傳感器完成數據采集后,向設備云對數據實施上傳,此時網關的應用程序發揮數據獲取、數據格式封裝和數據上傳等功能。
在數據獲取功能中,主要對sock.recvfrom()的模塊實施調用,依據此函數通過近似于Socket套接字的通信方式把底層的傳感器數據向網關上傳,按照I/O的采樣數據手冊就能夠分別對溫度、光強和濕度提取。
在數據格式的封裝中,主要是把數據封裝成可標記的語言格式,即XML,此語言是簡單化數據存儲的一種語言,在數據交換中也是當作公共語言來使用。借助所設計fmt_ dp()的函數能夠把數據通過XML格式實施封裝,其部分的代碼如下表示,其中的payload參數是上一步所采集數據類型。
upload_ data=fmt_dp (payload,serial _data_ 0621hz,time.time() * 1000,String ,b6 encoded )
在數據上傳中,主要是把已完成封裝的數據借助idigidata.send_to_idigi()的函數向設備云傳輸,此主要的程序如下表示,其中的upload_data參數是上一步所封裝的XML數據。
status, number, error_msg = idigidata.send_to_idigi(upload_data,DataPoint/stream_ _0703dxc.xml )
上述程序內,DataPoint/stream _0703dxc.xml主要是在設備云內事先所建立數據點,其數據最終在此文件內保存[6]。
最后,依據傳感器完成數據采集工作,且向設備云實施數據上傳處理,人們就能夠以設備云載體對數據直接查看和掌握。
3.2 設計移動式客戶端的應用
移動式客戶端的設計主要包括用戶登錄、燈泡控制、燈泡顯示、T/H/L顯示和系統信息5個模塊。在客戶端UI設計中,遵循簡潔明了的原則,對監測模式以及控制模式實施設計。
4?系統驗證
對系統采取試運行,各個傳感器的所在地相關的環境信息均能夠在App得到顯示,且能夠使用App對燈泡打開,還能夠在設備云內數據服務的窗口對各類的參數走勢查看。在實驗后證明了,此系統能夠對傳感器的所在環境實際溫度、光強和濕度實現監測,還能夠對開關進行控制,且可把監控的結果在移動的終端展示。
5 ? 結語
綜上所述,物聯網是現階段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形式,它對推動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將物聯網在環境監控中有效使用,來進行環境監控系統的設計和實現,能夠有效實現環境監控的智能化和遠控化,它就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和發展潛力,還需要對相關技術不斷研究。
[參考文獻]
[1]戴楊,張晴暉,李俊萩,等.基于LoRa物聯網的森林環境監測系統的架構與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2020(22):52-56.
[2]朱丹,張學儉,李鋒,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茨園環境監測系統設計[J].寧夏農林科技,2019(1):55-57,61,67.
(編輯 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