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彬 李曉松 雷帥


摘要:[目的/意義]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是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重要智囊,是提升戰略管理能力和決策質量的智力基礎。[方法/過程]本文提出了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建設需求,界定了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概念內涵,解析了理論研究、決策咨詢、政策解讀、監督評估、市場服務和輿論引導等職能任務,從戰略性、多樣性、協同性、科學性以及安全保密性等方面,總結了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主要特點,構建了復雜系統視角下的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體系框架,探討了目標、需求、組織、機制、手段和人才等六大構成要素,從找準自身定位、突出學術獨立、創新運行模式、構建理論方法、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分析了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結果/結論]本文提出的體系框架和關注的重點問題等研究結論有助于深刻認識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本質特征,為開展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實踐活動提供思路方法。
關鍵詞:新型國防戰略智庫? ? 復雜系統視角? ? 體系框架? ? 構成要素
分類號:E9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也正在發生著深刻復雜的變化。智庫作為政府機構的“外腦”和“智囊”,在我國經濟、社會、軍事、政治、文化、科技等重大決策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中國特色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是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科學發展的根本保障,其對于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開展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的研究,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國防戰略智庫的建設需求、概念內涵、職能任務和特點規律,系統分析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體系框架和構成要素,這對于加快推進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提升對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戰略咨詢和支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的需求分析
1.1? 戰略決策需求旺盛,傳統智庫難以全面支撐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發展正處于關鍵階段,所面臨的現實困惑和理論問題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挑戰性前所未有,傳統智庫已經難以滿足不斷旺盛的決策需求,特別是在如何正確把握發展方向、做出科學的戰略預判、創新探索與模式和方法等方面,迫切需要建設新型跨軍地的智庫提供有力支撐。建設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實現軍地戰略咨詢資源的整合、共享和利用,集專家之智慧,聚智庫之所長,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和不同方向,提出有關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真知灼見,厘清重大現實問題,對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頂層設計、戰略規劃、政策擬制、決策評估、項目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決策支撐作用,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和新型智庫建設的具體措施和重要保障。
1.2? 實踐情況復雜多變,傳統智庫難以有效支撐
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涉及的主體多、要素多、領域多以及層次多,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問題,可借鑒的經驗和成功案例非常得有限。同時,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科學決策均需要全面準確的調研信息、高效優質的咨詢服務以及落地可行的建議方案,現有軍地智庫難以獨立支撐。迫切需要建設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打破軍民界限,發揮軍地智庫的優勢,準確地把握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薄弱環節,充分發揮智庫在破解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的重要作用,有效推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法制化發展、科學化發展和深度化發展,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1.3? 軍地分立各自為政,傳統智庫難以高效支撐
縱觀我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發展歷程,智庫發揮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作用,逐漸成為經濟社會主戰場和國防建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前,我國的智庫現狀是“軍是軍、民是民”,各自為政、各自為戰,水平低,同質化和重復性嚴重,成果比較零散,難以形成拳頭力量,無法為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決策支持。迫切需要建設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廣泛吸納軍地管理學、經濟學、軍事學、信息學、運籌學等多學科領域智庫的智力資源、先進技術和研究成果,深入開展重大問題理論研究,科學研判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態勢,正確解讀政策制度,論證并提出針對性強的咨詢建議,客觀評價建設成效,全面提升戰略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形成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決策支撐的先鋒隊、種子隊和國家隊。
2?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的理論探討
2.1? 概念內涵
國際上普遍將智庫定位為開展公共政策研究和分析,提出咨詢建議,并協助決策者和公眾做出公共政策抉擇的實體性機構。知名智庫一般由專家學者和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工作者組成,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的新問題、新趨勢和新矛盾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案和新措施,以提升管理決策的質量水平。
我國智庫大多數是以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咨詢機構,是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力量,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王世偉[1]、趙浩玥等[2]、徐維英[3]、李剛[4]分別分析了新型智庫的功能、作用、發展重點,以及推進新型智庫建設的思路舉措。王雨[5]、汪橋紅等[6]提出了新型智庫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系以及推進舉措。羅繁明等[7]分析了基于大數據的新型智庫信息平臺建設思路和方式。
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既涉及經濟建設,又涉及國防建設,是復雜的跨領域建設難題,面臨的理論難題和現實問題較多,亟須依托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洞察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本質特點和內在規律,提出新思路、新舉措、新方案和新途徑。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是指以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現實問題和重大理論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服務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決策為宗旨,經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批準或授權,由軍內外研究單位組成的具有較好研究條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機構相對穩定、運作規范的非營利性研究咨詢實體機構。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概念內涵示意圖如圖1所示。
2.2? 職能任務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主要職能任務包括:理論研究、決策咨詢、政策解讀、監督評估、市場服務和輿論引導等6個方面。
2.2.1? 理論研究? ? 圍繞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配合管理部門,擬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和規章。
2.2.2? 決策咨詢? ? 圍繞國家和軍隊戰略需求,利用智庫長期研究積淀,開展戰略規劃、規劃計劃、重大實現問題等咨詢服務,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以及更廣范圍內提出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戰略思考。
2.2.3? 政策解讀? 利用智庫的專業知識,全面分析和深度解釋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政策法規和文件。
2.2.4? 監督評估? ? 依托智庫開展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戰略、規劃計劃、重大項目的全過程監督和評估。
2.2.5? 市場服務? ? 依托智庫開展面向市場的協同創新產業孵化、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等服務。
2.2.6? 輿論引導? ? 適應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要求,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著眼智庫凝聚社會共識、研判社會輿情、引導社會熱點的積極作用,通過智庫的權威分析和研究成果,傳播主流思想價值,集聚社會正能量,引導社會輿論。
2.3? 智庫特點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主要特點包括戰略性、多樣性、協同性、科學性以及安全保密性。
2.3.1? 戰略性? ?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重點面向國家和國防建設戰略需求,瞄準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和理論難題,以提出高水平的決策建議為基本準則,為國家和軍隊提供高層次、全局性以及可操作的“戰略性意見和建議”。
2.3.2? 多樣性? ?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重點研究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等跨領域的戰略問題。因此,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在人才建設、研究方法和研究結論等方面應具備多樣性特征。其中,在人才方面,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既需要多學科、多領域的研究人才,也需要懂管理、有管理經驗的實踐人才;在研究方法方面,新型國防戰略智庫要進行多學科、多方法的跨領域交叉融合;在研究結論方面,新型國防戰略智庫要提出跨領域多樣化的解決方案,為管理部門提供差異化的咨詢建議。
2.3.3? 協同性? ?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是推進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重要力量,既要服務于國家戰略決策,也要服務于軍隊戰略需求。因此,新型國防戰略智庫需要集聚黨、政、軍、民、企等各方優勢力量,打破機構壁壘、利益藩籬,以“小核心、大網絡”的組織模式,開展戰略問題的分析研判。
2.3.4? 科學性? ?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能一味地追求國外的主要做法和經驗,應結合我國國情、軍情和客觀實際,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開展戰略研究工作,確保提出咨詢建議的科學、客觀,且可驗證,形成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研判能力。
2.3.5? 安全保密性? ? 不同于一般智庫,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涉及國防與軍隊的重要、敏感和涉密等研究內容。因此,智庫應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密制度,采取安全保密措施,從組織機構、秘密范圍、人員管理、涉密項目管理、網絡保密等方面加強安全保密管理,嚴防泄密事件發生,確保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全面、安全、可控。
3? 復雜系統視角下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總體設計
系統論的核心思想就是將研究對象視為一個復雜系統,分析其內部結構和功能,研究系統、要素、環境等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從而調整系統結構,優化要素關系,使系統整體達到最優[8]。侯光明等[9]、徐琳等[10]從系統視角研究了管理領域的復雜系統問題。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具有主體復雜、要素復雜、層次復雜、關系復雜、環境復雜等特點,是典型的內容多、要素多和層次多的復雜系統,是由多個要素協同推動,在多個要素相互影響和促進下所形成的一個綜合系統。因此,本文從復雜系統視角對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構成要素進行探索性和系統性研究。
3.1?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總體框架
結合系統論理論,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是由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多個要素組成,具體包括建設目標、建設需求、組織類型、運行機制、手段方法和人才隊伍等6個要素,如圖2所示。該系統是一個開放、動態的復雜系統,系統各要素和環境之間存在著密切互動,外部政策制度、技術和人力資源不斷輸入系統,通過系統要素相互作用,有效釋放智庫研究潛能,輸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人才隊伍,輸出結果又不斷反饋,從而促進系統的不斷自我調整、適應與完善,以達到“1+1>2”的體系化效果。
3.2?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構成要素
3.2.1? 建設目標? ?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建設目標,是指智庫建設一定時期內所要達到的預期成果。目標是智庫建設的核心,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
(1)總目標??偰繕耸敲嫦驀覒鹇?,以服務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重大決策為宗旨,以研究咨詢為主攻方向,以“互聯網+”思維為牽引,以現有高水平智庫資源為基礎,集聚跨軍地、跨學科、跨部門、多元化的智庫,建成國家倚重、特色鮮明、規模適中、創新引領的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健全智庫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發揮智庫高端“智囊團”和“思想庫”作用,提升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綜合研判、戰略謀劃和科學管理能力,提高發展質量效益。
(2)分目標。分目標包括社會效益目標、軍事效益目標、經濟效益目標和政治效益目標等。
3.2.2? 建設需求? ? 需求是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的基本出發點,是牽引智庫建設發展的關鍵。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建設需求,既不是簡單的地方經濟建設需求,也不是純粹的國防建設需求,而是軍地統籌發展的需求。
3.2.3? 組織類型? ? 組織是指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組建模式,是智庫建設發展的制度基礎。借鑒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經驗,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組建模式包括獨立型、嵌入型以及聯盟型等3種類型。其中,獨立型,是指軍地相關戰略智庫聯合成立實體化獨立法人單位,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主任)負責制;嵌入型,是指以地方戰略智庫為基礎,軍地相關智庫實體化進入聯合成立;聯盟型,是指以重大任務為牽引,通過軍地智庫的強強聯合,采取項目合作方式開展戰略咨詢研究工作。
3.2.4? 運行機制? ? 運行機制是指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在規定組織基礎上管理運行的程序流程設計。針對智庫特點規律,建立廣覆蓋、差異化、多層次的智庫人員管理機制、項目支持機制、評估監督機制、共建共享機制、激勵處罰機制和成果轉化機制。
(1)人員管理機制。建立市場化用人機制、薪酬制度,積極吸納高水平管理部門領導和軍地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采取全職與兼職等方式參與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與能力和績效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機制。
(2)項目支持機制。運用按需購買、以事定費、競爭擇優、先研后補、應急采購、長期扶持等方式,從國家和軍隊層面,建立支持智庫開展重大問題研究項目的支持機制。
(3)評估監督機制。建立良性的新型國防戰略智庫能力、業績和信用考核評估機制,加強對咨詢建議的執行情況、實施效果和社會影響的評估監督,以質量創新和實際貢獻為主要標準,建立智庫自評與第三方相結合的考核評估模式。
(4)共建共享機制。按照“共建、共享、共用”的思路,建立新型國防戰略智庫與國內知名智庫的信息互通、身份互認和管理互信,提高智庫使用效率,減少資源浪費。
(5)激勵處罰機制。采取項目支持、通報表彰、資金獎勵、專項津貼等方式,建立符合相關規定、市場化特色鮮明的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激勵機制,鼓勵和資助智庫開展實地調研和學術交流,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智庫進行激勵,同時,對為虛作假等涉及科研誠信的行為進行必要的處罰。
(6)成果轉化機制。建立公開與內部相結合,由刊物、研究報告、專題報告、書籍、聲像片、數據庫、網站、動態情報庫等多維度產品構成的智庫產品體系,加強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成果的轉化應用,為國家和軍隊重大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3.2.5 手段方法? ? 手段方法是指新型國防戰略智庫開展戰略決策研究的理論、技術、方法和工具,是提升研究成果質量效益的關鍵支撐,包括信息化技術手段、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等。方法包括德爾菲法、頭腦風暴、綜合研判法等定性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神經網絡、模糊數學等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計算機技術。
3.2.6? 人才隊伍? ? 人才隊伍是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立足之基和發展之要。建立由戰略管理專家、理論研究專家、技術專家等組成,以及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和青年英才等多層次、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營造有利于人才培養使用的文化氛圍和政策環境,加強軍地人才的協同研究、協同創作和協同咨詢,為國家和國防建設獻計獻策。
4?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4.1? 找準“定位”,突出新型國防戰略智庫跨領域特色
國外非常重視國防領域智庫的建設,并建立了政府附屬型智庫和非政府附屬型智庫,將國防領域智庫視為作戰概念形成、國防科技發展、重大武器裝備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智囊,國防領域智庫在戰略規劃、政策制定、形勢預判、監督評估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例如,2019年,美國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發布了《重塑美國軍事競爭力:“馬賽克戰”》[11]報告,該報告將“馬賽克戰”提升到引領未來美軍兵力設計的戰略高度,為未來美軍建設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因此,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是現有智庫的強強聯合,找準自身“定位”,整合“軍、政、智、產、學、研”等優勢資源,突出國防特色和軍事特色,聚焦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美大國關系演變的背景下軍隊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發展在戰略層面、組織層面、政策層面和推進層面等同步提升的理論“難點”和實踐應用的“痛點”“堵點”,提供戰略性、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咨詢建議,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科學發展,提升戰略管理和服務的科學化水平。
4.2? 保持“獨立”,強化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地位作用
國外智庫雖然與政府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得到政府的優惠資助,但其一般不隸屬于政府部門。因此,智庫的研究立場客觀、獨立,研究過程和研究結論均不受制約于政府,政府部門無權干預,且都有其獨立風格,從而保證了研究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應樹立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以客觀事實為準繩,以科學研究方法為依據,重點開展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的同步提升、軍地資源要素共享、國家和軍隊政策制度協調、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構建等方面高水平的戰略咨詢研究,用中國特色理論回答中國問題,出思想、謀戰略、提對策,確保研究方法科學、研究數據可信、研究結論可追溯。此外,盡量全面考慮多因素影響,綜合權衡提出多樣化的研究結論以及不同條件下的可能性,為管理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多方案參考,成為國家和軍隊管理決策的“強大外腦”。
4.3? 突出“創新”,建立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國防戰略智庫發展模式
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應發揮“先行先試”的樣板作用,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政策引導保障,注重激勵與約束并舉,探索智庫發展新路徑、新模式。應建立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趨勢導向相結合的研究任務計劃機制,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和多層次的項目投入機制,以確保國家和軍隊重大問題能夠超前布局和快速解決。應建立計劃條件下的市場化管理體制,動態設立調整智庫組織架構,靈活配置科研人員和組織專家團隊,確保研究任務高質量完成。應創新建立軍民協同創新、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派駐人員激勵等方面的政策制度,最大化激發創新潛能。應建立用戶導向的績效評價機制,軍地“人、財、物”聯合管理模式,以及內外部監督問責機制,為智庫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4.4? 強化“結合”,構建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理論方法體系
國外國防領域智庫普遍采取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構建數理模型,利用計算機仿真模擬手段,給出最可行的研究方案和結論,從而提升了研究結論可靠性和可信度。例如,美國蘭德公司最先提出了“博弈論”“系統分析”等一系列理論和方法。2019年8月,蘭德公司發布了《國防部運用數據分析與管理提升采辦績效的情況評估》[12],采取“用數據說話、用數據證明”的方式,從國防采辦數據應用程度、發展潛力、經費投入、數據采集與分析情況、數據融合共享效果、人才培養等6個方面,對國防采辦數據分析與利用進行了綜合評估。因此,新型國防戰略智庫應強化理論與技術融合,針對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理論和實踐特點,建立覆蓋智庫研究需求生成、數據采集、綜合研判、用戶反饋等全流程的“模型+數據+智慧”的融合型智庫研究方法體系,用數據“說話”、用模型“計算”、用工具“論證”,強化研究工作的嚴謹性和翔實性,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構建“實證研究+理論驗證”相結合的戰略決策研究方法體系,提升智庫綜合研判和戰略謀劃能力,創造思想、傳播思想,把思想轉化為政策,為戰略決策奠定堅實理論和技術基礎。
4.5? 注重“開放”,建立穩定與流動兼顧的新型國防戰略智庫人才隊伍體系
國外國防領域智庫與政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人才雙向流動的“旋轉門”機制。一方面,政府官員任職智庫,有助于智庫快速了解政府需求和實踐的重難點問題。例如,美國新美國安全中心是一家獨立的、無黨派和非營利性質的新型美國國家安全領域的高端智庫,由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和太平洋的前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和奧巴馬政府主管政策的前副國防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于2007年1月共同創立,該中心發布的《戰場奇點:人工智能、軍事革命與中國的未來軍力》[13]《量子霸權?中國的野心及其對美國創新領導地位的挑戰》[14]等報告,對美國人工智能發展,以及對華政策的制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智庫研究人員任職政府,也有助于智庫的思想和方案快速、高效地進入政府決策。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前國防部副部長弗雷德·伊克爾等均有任職蘭德公司的經歷,被稱為“蘭德學派”,促進了智庫成果在國防領域快速轉化的應用。因此,新型國防戰略智庫要建立適度開放、市場導向、雙向交流的人才機制,廣泛吸引軍內外專家以及一線管理干部和退休干部進入智庫人才體系,構建由專職專家、核心專家和外圍專家構成的全職與兼職相結合的人才隊伍,建立領軍人才、青年英才、技術專家等組成的年齡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形成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德才兼備、富于創新的智庫人才隊伍體系。
5? 結束語
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涉及面廣、復雜度高、創新性強,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加快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既是理論研究的需要,也是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實踐活動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了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建設需求,分析了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概念內涵,構建了初步的總體框架,詳細描述了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構成要素和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對推進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實踐活動具有參考借鑒價值。下一步,作者將針對新型國防戰略智庫的建設需求,深入開展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人才隊伍結構等方面的研究,為加快推進新型國防戰略智庫建設、提升對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統籌發展的戰略咨詢能力做出必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世偉. 論中國特色公共圖書館新型智庫建設的定位與發展[J]. 情報資料工作, 2020, 41(5): 14-22.
[2] 趙浩玥, 程剛. 新型智庫視域下科技情報機構研究進展[J]. 湘南學院學報, 2020, 41(4): 120-125.
[3] 徐維英.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市場的功能培育與管理創新[J]. 學海, 2020(3): 87-91.
[4] 李剛.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新型智庫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 江蘇高教, 2019(10): 35-40.
[5] 王雨.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J]. 圖書館學刊, 2020, 42(6): 13-18.
[6] 汪橋紅, 周麗, 劉嘉偉.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治理體系構建研究[J]. 學海, 2018(6): 117-121.
[7] 羅繁明, 袁俊, 趙恒煜. 基于大數據的特色新型智庫平臺建設研究: 以廣東智庫信息化平臺為例[J]. 情報資料工作, 2020, 41(5): 42-48.
[8] 魏宏森, 曾國屏. 系統論: 系統科學哲學[M].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9: 50-70.
[9] 侯光明, 景睿, 王俊鵬, 等. 系統視角下資源型區域的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 管理現代化, 2020, 40(4): 60-65.
[10] 徐琳, 朱嬋玲. 系統視角下黨政領導干部結構性管理探究[J].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21(6): 65-72, 111.
[11] The Mitchell Institute for Aerospace Studies. Restoring Americas military competitiveness: Mosaic Warfare [EB/OL]. (2019-09-11)[2021-08-01]. https://mitchellaerospacepower.org/restoring-americas-military-competitiveness-mosaic-warfare/.
[12] ANTON P S, MCKERNAN M, MUNSON K, et al. Assessing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e of data analytics and enabling data management to improve acquisition outcomes[EB/OL]. (2019-08-13)[2021-08-01]. https://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3136.html.
[13] KANIA E B. Battlefield singularit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ilitary revolution, and Chinas future military power[EB/OL]. (2017-11-28)[2021-08-01]. 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battlefield-singularity-artificial-intelligence-military-revolution-and-chinas-future-military-power.
[14] KANIA E B, SCHARRE P. Quantum hegemony? Chinas ambitions and the challenge to U.S. innovation leadership[EB/OL]. (2018-09-21)[2021-08-01]. 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podcast/quantum-hegemony-chinas-ambitions-and-the-challenge-to-u-s-innovation-leadership.
作者貢獻說明:
呂? 彬:整體論文框架,提供對策建議等;
李曉松:進行需求分析和總體設計;
雷? 帥:參與理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