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鵬程
摘要:目的 觀察診斷良惡性卵巢腫瘤中采用磁共振增強磁共振成像(MRI)-彌散加權成像(DWI)技術的臨床價值。方法 我院收治卵巢腫瘤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MRI-DWI檢查,觀察MRI-DWI診影像學特征、腫瘤位置、擴散系數(ADC)值、邊界情況及MRI-DWI檢查卵巢腫瘤的特異度與靈敏度。結果 MRI-DWI診斷靈敏度94.74%,特異度95.65%,診斷準確率95.00%。良性組腫瘤直徑、信號T2均勻率、囊壁均勻率、ADC值明顯較之惡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卵巢腫瘤、惡性卵巢腫瘤影像特征差異明顯。結論 MRI-DWI診斷良惡性卵巢腫瘤價值高,不同性質卵巢腫瘤影像特征差異明顯,準確率、特異度、靈敏度均比較高,應用價值高,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卵巢腫瘤;MRI-DWI;擴散系數值;特異度
【中圖分類號】R44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卵巢腫瘤在諸多婦科疾病中發病率較高,其中惡性卵巢腫瘤死亡率高,對女性健康與生命安全威脅極大[1]。磁共振成像技術由于操作簡便,可清晰獲得患者病灶具體影像,在臨床上應用率較高。為進一步提升MRI診斷準確性,常在其基礎上,增加彌散加權成像,綜合科學鑒別良惡性卵巢腫瘤[2]。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我院行盆腔MRI檢查并經病理證實的80例卵巢腫瘤患者為研究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MRI-DWI檢查。80例卵巢腫瘤患者年齡分布20歲~52歲,平均年齡(36.42±2.68)歲。
1.2方法
使用上海聯影1.5T光梭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對患者進行DWI掃描+MRI掃描。患者取仰臥位,先行盆腔MRI平掃檢查,后行DWI掃描,參數為回波時間(TE)55 ms、重復時間(TR)3000ms、矩陣128×128、視野 18-22cm。MRI掃描,橫斷面、冠狀位、矢狀位常規掃描,參數設置T1WI掃描參數TR/TE=570/10ms、掃描矩陣320×224、視野 80 cmT2WI掃描參數 TR/TE= 3000/100-150ms、掃描矩陣 320×224、視野 80 cm。相互垂直的x、y、x軸3 個方向,施加擴散敏感梯度場,后獲得DWI圖。待DWI檢查結束后,將對比劑 Gd-DT-PA經橈靜脈注射,2 ml/s流率,0.1 ml/kg劑量,2min后行增強掃描。
1.3觀察指標
觀察良性卵巢腫瘤、惡性腫瘤MRI-DWI檢查后,80例卵巢腫瘤患者具體分布情況、良惡性腫瘤直徑、位置、擴散系數值、邊界、囊壁、信號T1、信號T2等情況。囊壁情況主要從囊壁均勻情況行觀察,其中厚度在5mm以下且分布均勻,為均勻;反之為不均勻;信號情況分為均勻、不均勻則主要指信號呈現低信號、高信號混合信號等為不均勻。以病理切片為“金標準”,觀察MRI-DWI診斷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
1.4統計方法
統計工具SPSS 24.0軟件,研究所有數據行統計分析,()表示計量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對比t、檢驗,P<0.05,統計意義標準。
2結果
2.1卵巢腫瘤患者分布情況及MRI-DWI診斷情況
80例卵巢腫瘤病理切片檢查,確診良性卵巢腫瘤患者57例(71.25%)、惡性卵巢腫瘤患者23例(28.75%),見表1。80例卵巢腫瘤患者,共檢出病灶96處,其中惡性腫瘤病灶共計26處(27.08%),良性腫瘤病灶70處(72.92%)。MRI-DWI診斷80例患者診斷分布情況:真良性54例、假良性1例、真惡性22例、假惡性3例,靈敏度94.74%(54/57),特異度95.65%(22/23),診斷準確率95.00%(76/80)。
2.2 MRI-DWI檢查良惡性卵巢腫瘤直徑、位置等情況
對80例卵巢腫瘤患者(96處)病灶具體檢查情況進行分析,根據腫瘤性質不同分為良性組[良性患者57例(70處)]、惡性組[惡性腫瘤患者23例(26處)]。良性組、惡性組在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良性組、惡性組在腫瘤病灶位置、邊界、信號T1情況方面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組腫瘤直徑明顯小于惡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組信號T2均勻率、囊壁均勻率、ADC值明顯高于惡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2.3 MRI-DWI檢查良惡性卵巢腫瘤影像特征
良性卵巢腫瘤:MRI-DWI檢查影像特征,多數患者T1WI信號為均勻一致的低信號區,囊壁光整、薄,病灶邊界清晰,T2WI信號為均勻一致的高信號區,可見囊性腫塊,部分患者囊壁不均勻。其中4例患者出現骨骼、軟組織、脂肪鈣化成分,囊壁與囊內結節出現輕微強化。 DWI表現實性部分增厚囊壁及分隔,ADC圖顯示高信號或不清晰,DWI呈低信號;交界性卵巢囊腺瘤,實性部分包括,ADC 圖顯示為較低信號,DWI呈較高信號。增強掃描顯示,實性部分輕度強化為主,部分患者出現明顯強化,交界性腫瘤實性部分主要明顯為明顯強化。
惡性卵巢腫瘤:MRI-DWI檢查影像特征,患者可見囊實混合性腫塊,其中囊性腫塊多見,囊壁厚薄不均勻,可于囊壁位置見結節樣突起,增強掃描后,實質部分不均勻強化,在囊性是指部分均出現不均勻信號。實性成分 ADC為低信號,DWI表現為高信號。增強掃描顯示,實性部分明顯強化。
3討論
卵巢癌是一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此病死亡率高,因此針對此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預后。MRI-DWI方式屬于一種新型的診斷方案,此種方式可以對患者病灶位置進行掃描,全面獲取影像信息。
研究分析我院收治80例卵巢腫瘤患者,結果顯示增強掃描MRI-DWI診斷靈敏度、特異度、診斷準確率均比較高,良性組腫瘤直徑、信號T2均勻率、囊壁均勻率、ADC值明顯較之惡性組,差異明顯;良性卵巢腫瘤、惡性卵巢腫瘤在影像表現上存在明顯差異。結果提示,在鑒別良惡性卵巢腫瘤上,MRI-DWI診斷方式優勢明顯:(1)良惡性卵巢腫瘤MRI-DWI診斷影像表現不同。良性腫瘤囊壁薄、均勻,T1WI、T2WI信號呈現以均勻的低信號、高信號為主;惡性腫瘤囊壁不均勻,T1WI信號、T2WI信號不均勻,腫瘤直徑較大,為通過征象準確鑒別良惡性卵巢腫瘤提供技術支持。增強掃描顯示,良性卵巢腫瘤實性部分輕度強化為主或者出現中強度強化。惡性卵巢增強掃描顯示,實性部分明顯強化。(2)MRI-DWI診斷操作簡單可重復性強。此種診斷方式可以重復使用,安全簡便,利于臨床推廣[3-4]。
綜上所述,在進行良惡性卵巢腫瘤鑒別中,可以采用MRI-DWI方式,此種鑒別方式特異度與靈敏度均比較高,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連鵬,張秋芳,王利. 動態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及擴散加權成像在乳腺癌術前診斷中的應用[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19,035(010):1599-1602.
[2]黃武斌.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卵巢囊實性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 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006):1325-1326.
[3]畢玉紅. MRI彌散加權成像在腫瘤影像診斷中的應用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2019,029(031):326-327.
[4]付劍平,武慶利,葉浩祥,等. CT、MRI對卵巢腫瘤的診斷價值[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012(01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