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日華
摘要:?目的:盡管質子泵抑制劑(PPI)被廣泛用于預防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引起的胃出血,但對于這些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尚未達成共識。因此,本文研究間歇性使用低劑量 PPI 是否足以預防 ESD 后出血。方法:在幾家醫院進行多中心、非劣效性、隨機對照試驗。在ESD治療后診斷為胃粘膜病變的連續合格患者被隨機分配(1:1)接受間歇低劑量或持續高劑量PPIs治療。三天后,所有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每天一次,共8周。結果:間斷低劑量組209例中有13例(6.2%,95%可信區間3.3-9.6)在7天內發生ESD后出血,連續高劑量組205例中有12例(5.9%,95%可信區間2.9-9.3)。絕對風險降低(ARR)為0.4%(-4.2,4.9). ESD后1個月,低劑量組瘢痕期44例(21.1%,95%CI 15.8,26.8),高劑量組瘢痕期39例(19.0%95%CI 13.7,24.4)(P=0.875),低劑量PPI組住院費用低于高劑量組(P=0.005)。結論:間歇使用低劑量 PPI 足以預防 ESD 后出血。它可用于臨床實踐以預防 ESD 后出血并降低與 PPI 相關的成本。
關鍵詞:?ESD,PPI,ESD后出血,ESD相關性潰瘍
【中圖分類號】R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前言
內窺鏡黏膜下剝離術 (ESD) 通常用于胃黏膜病變,例如早期胃癌 (EGC) 和腺瘤。 ESD 后出血是重要的并發癥之一。通常情況下 ESD 后出血率為 0.6% 至 26.9%,大多數出血發生在手術后 24 小時內。[1]
許多研究都推薦質子泵抑制劑 (PPI) 來減少 ESD 后出血。[2]然而,對于接受 ESD 的患者,沒有最佳的 PPI 方案。目前,治療ESD后出血的臨床實踐主要基于消化性潰瘍的方法。高劑量連續 PPI(80 mg 靜脈推注 PPI,然后以 8 mg/h 連續輸注 72 小時)已成為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標準做法。由于先前試驗的研究設計,需要進一步闡明低劑量 PPI 在 后ESD 中的作用。同時,最近的研究描述了 PPI 增加了負面臨床結果的風險,包括骨質疏松癥、骨折、肺炎、腸道感染、慢性腎病、癡呆 、心肌梗塞和肝癌。因此,定義 PPI 的最低有效劑量可以降低醫療費用和不良事件風險。[3-4]本研究中,在預防早期胃癌和癌前黏膜病變 ESD 后出血方面,使用低劑量埃索美拉唑的方案優于高劑量方案。數據由中國幾家醫院提供,患者為胃ESD術后患者,試驗采用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觀察ESD術后7天的出血率,評價小劑量PPI預防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資料與方法
一、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診斷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變并計劃接受ESD治療的18歲以上患者。
排除標準:(1)III級或IV級或嚴重合并癥(如心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嚴重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和精神疾病)的患者;(2)服用一種或多種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劑的患者;(3)有ESD后病變復發病史的患者;(4)患者不愿提供知情同意。
二、研究方法
本項多中心、非劣效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于2017年9月30日至2019年7月30日在幾家醫院進行(如表1)。通過幾家醫院連續接受 ESD 手術的患者進行篩選,并評估其納入試驗。
ESD手術:ESD 程序分五個步驟進行。這些包括: 1.確定病變的范圍和深度; 2.在病灶周圍5mm處做圓周標記; 3. 生理鹽水與腎上腺素和靛藍胭脂紅的混合液黏膜下注射; 4. 黏膜切開和黏膜下剝離采用雙刀(KD-650L;Olympus Medical Systems,Tokyo,Japan)或鉤刀(KD-620LR,Olympus Medical Systems,Tokyo,Japan); 5. 對所有暴露的可見血管進行預防性電凝。[5]
本研究共納入414例患者,根據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7天內ESD后出血率(6.2 % vs. 5.9 %),功效為93.2 %。統計者將結果(如表2和3)報告進行研究,以討論并決定是否繼續試驗。在適當的情況下,連續變量表示為平均值 或中位數(第 25-75 個百分位數)。使用非劣效性檢驗(P < 0.025,非劣效性界限為 0.05)分析 ESD 后出血率,包括所有隨機患者。計算絕對 ESD 后出血率差異 (95 % CI)、絕對差異、需要傷害的數量 (NNH) 和 95 CI%。[6]
結果
一、參與者和基線特征
低劑量和高劑量PPI組參與者的基線特征見表1。兩組在性別、年齡、合并癥、病變部位、術前病理診斷、胃萎縮程度等方面無顯著差異。粘膜和幽門螺桿菌感染。低劑量組的中位 ESD 操作時間為 75.0 分鐘(50.0-120.0),與高劑量組相似(P = 0.264)。兩組ESD術后人工大小(包括最長人工潰瘍直徑、最短人工潰瘍直徑和人工潰瘍面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二、ESD后出血
ESD 后 7 天總出血發生在低劑量組的 209 例中的 13 例 (6.2 %,95 % CI 3.4–9.6) 和 205 例中的 12 例 (5.9 %,95 % CI 2.9 %– 9.3 %)高劑量組。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檢驗優效性的 P 值為 0.876,檢驗非劣效性的 P 值為 0.022(Z = 2.293)(非劣效性界限為 0.05)。絕對風險降低 (ARR) 和 95% CI 為 0.4% (- 4.2,4.9)。需要傷害的數量 (NNH) 為 273(表 2)。結果表明,273 名接受低劑量 PPI 治療的患者僅比接受高劑量 PPI 治療的患者多 1 次 ESD 后 7 天出血。
ARR:絕對風險降低(ARR=| CER-EER |),EER:實驗事件率(高劑量PPI組);CER:控制事件率(低劑量PPI組),NNH:發生一例不良反應所需治療的病例數
在低劑量組中,13 名患者中有 8 名(61.5%)接受了內窺鏡止血。 5 名患者在 ESD 后 24 小時內出現嘔血,2 名患者出現黑便,1 名患者在 ESD 后第 7 天通過第二次內窺鏡檢查確認出血。一名患者在內鏡治療失敗后接受了手術止血。只有一名患者因 ESD 后出血而住進重癥監護室兩天,并接受了兩個單位的輸血(表 3)。
在高劑量組中,12 名患者中有 6 名(50.0%)接受了內鏡止血。 2 名患者在 ESD 后 24 小時內出現嘔血,1 名患者出現黑便,3 名患者在 ESD 后第 7 天通過第二次內鏡檢查確認出血。一名患者因 ESD 后出血而住進重癥監護室兩天,并接受了 4 個單位的輸血(表 3)。
討論
這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表明,在預防 ESD 后出血方面,小劑量埃索美拉唑不比使用大劑量埃索美拉唑輸注的效果差,并且不影響 ESD 后一個月的潰瘍愈合。低劑量 PPI可以有效預防 ESD 后出血。研究中,ESD 后總出血率為 6.0 % (25/414)。在 ESD 后出血的患者中,14 名(56.0 %,14/25)患者在 ESD 后 24 小時內發生。 24 名 (96.0 %,24/25) 患者通過非手術成功治療了出血。 ESD后出血率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無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低劑量間歇性 PPI 足以預防 ESD 后出血,且具有成本效益。本研究結果為PPI預防ESD后出血提供了醫學依據,對臨床實踐中降低PPI用量及相關不良反應具有一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S. Ono,M. Kato,Y. Ono,et al.,Effects of preoperative administration of omeprazole on bleeding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Endoscopy 41 (2009) 299–303.
[2]林三仁.中國消化病學科發展30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11):827-831.
[3]H. Sachar,K. Vaidya,L. Laine,Intermittent vs continuous proton pump inhibitor therapy for high-risk bleeding ulc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A Intern. Med. 174 (2014) 1755–1762.
[4]K.Mannen,S.Tsunada,M.Hara,et al.,Risk factors for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in gastric tumors: analysis of 478 lesions,J.Gastroenterol.45 (2010) 30–36.
[5]柴寧莉,馮佳,令狐恩強,等.聚羥基乙酸膜在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后創面應用的初探[J].中華胃腸內鏡電子雜志,2016,3(2):54-60.
[6]B.E. Lee,G.H. Kim,G.A. Song,et al.,Continuous infusion versus intermittent dosing with pantoprazole for gastric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Gut Liver 13 (2019) 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