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梅 趙曉云 王飛 安花花 劉艷



摘要:?目的: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某醫院護理工作人員的認知偏向與心理應激的關系,以期為針對性心理干預提供基礎資料。方法:采用問卷星的調查方式,由某醫院COVID-19疫情期間工作的508名護理人員在線填寫基本信息問卷、認知偏向量表和應激反應量表。結果:某醫院護理人員心理應激總分(126.50±17.83),顯著高于全國正常成人常模(p<0.001),正性認知偏向與心理應激反應各因子呈顯著負相關(p<0.01),負性認知偏向與心理應激反應各因子呈顯著正相關(p<0.01)。負性他人及負性自我得分在SR高分組中顯著高于SR低分組;正性他人及正性自我得分在SR高分組中顯著低于SR低分組。回歸分析顯示:性別,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身邊否有COVID-19疑似病例、認知偏向對心理應激得分有一定的預測作用。結論: COVID-19疫情期間某護理工作人員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其認知水平與心理應激反應有密切相關性,正性的認知偏向能夠降低護理人員的心理應激反應。本研究為某醫院合理進行護理人員心理應激干預提供基礎支持,積極正向的認知偏向能適度緩解護理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也為后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護理人員心理應激干預提供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護理人員,心理應激;認知偏向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2
自2019年12月以來,我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重大疫情以來,在全國、全世界迅速蔓延,給全社會人們的生活、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2020年1月20日,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其納入乙類傳染病,并按甲類傳染病管理[1]。COVID-19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染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病情進展迅速,具有一定致死性,對全球的健康問題造成嚴重的威脅,且尚未有特效藥物,疫苗的研發也需要相對長的時間[2],對臨床醫務工作者尤其護理人員的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3] [4]。護理人員作為此次疫情攻堅的主要力量之一,不僅面臨高感染的風險,還承擔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的重任,其良好的認知偏向對緩解巨大的心理壓力具有重要作用[5]。因此,本研究對 某醫院508名護理工作者進行了認知偏向與心理應激反應的相關調查,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采用集體施測的方法,選擇COVID-19疫情期間 某三甲醫院護理工作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調查工具
1.2.1 基本信息問卷:包括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是否參加重大任務、身邊是否有疑似病例。
1.2.2 正負向認知偏向量表[6]:量表共26個條目,正性偏向維度有15題,負性偏向11題,主要評定個體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認識和分析。 由數字1~5用于回答在條目選項中的“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根據量表計分方法計算得分,得分越高說明認知偏向越明顯。該量表在本次調查中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 0.696 和 0.870,信度較好。
1.2.3 應激(壓力)反應問卷(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SRQ) SRQ是由浙江大學心理學研究室鐘霞等編制[7],用來評估個體心理應激反應的相應身心癥狀及程度,該量表共28 個條目,分為情緒反應(FER 12個條目)、軀體反應(FPR 8個條目)和行為反應(FBR 6個條目)3個維度,其余包括條目2 和條目16。量表按1~5分等級計分,1=不是,2=有點是,3=中等是,4=基本是,5=是,總分(SR)28~140分,得分越高說明應激(壓力)反應程度越強。該量表Cronbachs α的一致性系數為 0.955。
1.3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星將一般資料問卷、SQR、中文版正負向認知偏向量表制作成一張電子問卷,生成鏈接或二維碼,請調查對象通過點擊鏈接或掃描二維碼參加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03-01~03-05。
1.4 質量控制 本問卷采用問卷星并由心理管理領導人員經醫院相關部門及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通過微信群發送給護理工作者,發放問卷前向調查對象介紹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和問卷的具體填寫方法及注意事項,該問卷為不記名問卷。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采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及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本問卷共發放508份,實際收回有效調查表508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性7人(1.4%),女性501人(98.6%)。年齡17~55歲,平均年齡31.44±4.58歲。文化程度為碩士1人(0.2%),本科334人(65.7%),專科169人(33.3%),其他4人(0.8%)。婚姻狀況未婚112人(22%),已婚383人(75.4%),離異13人(2.6%)。身邊是否有感染COVID-19病例:是19人(3.7%),否489人(96.3%)。
2.2 護理人員心理應激情況
本組樣本應激反應問卷FER、FPR、FBR、SR顯著高于全國正常成人常模[7](n=1323),超過均值為SR高分組,有384人,占75.59%;低于SR平均值的為SR低分組,有124人,占24.41%。(見表1)。
2.3 護理人員正負向認知偏向水平
本組樣本負性他人得分17.38±4.594,負性自己得分33.27±3.54,正性他人得分33.27±5.19,正性自己得分28.98±4.68。以應激反應總分SR均值126.50為界值,SR>126.50為高分組(n=384),SR<126.50為低分組(n=124),比較兩組認知偏向因子分,發現SR高分組負性他人及負性自我得分顯著高于SR低分組;SR高分組正性他人及正性自我得分顯著低于SR低分組,(見表2)。
2.4 樣本人口學特征、正負向認知偏與心理應激反應的相關性分析
本組樣本負性認知偏向與應激反應各因子呈顯著正相關,正性認知偏向呈與應激反應各因子呈顯著負相關。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身邊是否有疑似COVID-19病例對心理應激反應有顯著相關性,而性別對心理應激無顯著相關性。(見表3)。
2.5樣本應激反應的回歸分析
以護理人員應激反應總分為因變量,以正負向認知偏向的四個因子,一般人口學資料為自變量,應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正性自己、負性他人、身邊是否有疑似病例、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對預測SR得分作用顯著。(見表4)。
3?討論
本研究探討了COVID-19疫情期間 某三甲醫院護理工作人員的心理應激水平,分析了心理應激與認知偏向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 某三甲醫院護理人員心理應激各因子及總分顯著高于全國正常成人常模,表明該院護理人員存在明顯的心理應激反應。嚴重應激反應會影響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工作質量及身心健康[8][9]。性別、婚姻狀況、身邊有無疑似COVID-19病例是影響心理應激水平的主要因素。護理群體以女性為主,女性可能更容易出現恐懼和無助感等應激反應[10]。已婚護理人員應激得分較未婚及離異護理人員低,家庭是個體最為重要的社會支持源,家庭的支持有助于減輕心理應激反應[11]。身邊有疑似病例者心理應激得分相對無接觸者高,因COVID-19的高傳染性、高風險性會顯著增加護理人員心理應激反應。受教育程度呈現教育水平越高,應激水平越低的趨勢。
Noguchi K等[12][13]認為個體在認知事件的過程中,存在著積極或消極方向的選擇性注意偏向。楊冉明等[14]認為正性認知偏向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較大影響,具有正性認知偏向的個體具有更加樂觀思想、堅定的信念,在困境面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生活充滿希望與動力 [15]。 而負性認知偏向在個體的情緒中起惡化作用,降低其行事的積極性,容易產生懶惰、畏難等心理,引起個體對無關事物興趣減退、對工作厭倦不滿等應激障礙的出現[16]。國內姜乾金等[8]認為,認知是引起心理應激的因素,并在心理應激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發現一方面認知偏向與個體的應激水平密切相關,負性認知偏向與應激反應各因子呈顯著正相關,正性認知偏向與應激反應各因子呈顯著負相關,與楊國帥[17]、徐媛媛等人[18]研究一致,說明個體認知偏向越消極,其心理應激水平會越高;另外應激也會誘發負性認知偏向,兩者互相作用,互為因果,負性認知導致護理人員可能出現興趣減退、對工作厭倦不滿等應激障礙,影響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及工作質量。因此,我們需要加強正性認知,讓護理人員更加關注美好的事物,提升其對生活的希望、對工作的動力,以減輕護理人員心理應激水平,維持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保證護理工作質量。疫情以來,我院已組建的心理服務隊,對護理工作者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促進其積極正性的認知偏向,緩解醫務人員過度的心理應激水平,形成積極正面的健康身心狀態。
綜上所述,COVID-19疫情期間,護理工作人員工作壓力偏大,心理應激水平偏高,而認知水平與心理應激有密切的關系,本研究為有針對性心理干預提供基礎資料,也為后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護理人員心理應激干預提供一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Z]. 2013-6-29.
[2]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EB/OL].[2020-02-19].
[3] HUIDS,IAZHARE,MADANITA,et al,The continuing 2019-nCoV epidemic threat of novel coronaviruses to global health-thelatest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Wuhan,China[J].Int JInfect Dis,2020,91:264-266.DOI:10.1016/j.ijid.2020.01.009.
[4]陶慧,井麗君,劉艷,安花花,何毅剛,劉瑩.疫情期間 醫務人員認知靈活性與應對方式相關性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20,30(10):973-975.
[5] 張世昌,楊倩,于永菊,等.某部新兵集訓期應激水平和情緒體驗與注意偏向特點的關系[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13:113-116.
[6] Noguchi K,Gohm CL,Dalsky DJ. Cognitive tendencies of focusing 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6,40(6):891-910.
[7] 鐘霞,姜乾金,錢麗菊,吳志霞. 醫務人員壓力反應與社會支持、生活事件、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5. (01): 70-72.
[8]姜乾金.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
[9]王天任,安花花,金釗,楊國帥,黨啟航,陳玉行,王永龍,賈玉琪.高原駐訓新兵心理應激水平及影響因素[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9,40(01):14-19.
[10]楊雪嶺,趙靜波,劉柳.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性別差異研究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1,20(3):286-288.
[11]唐穎,沈忱,陳玲,等.直腸癌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與心理彈性及家庭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醫藥,2018,46(11):1286 – 1288.
[12] Noguchi K,Gohm CL,Dalsky DJ. Cognitive tendencies of focusing 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6,40(6):891-910.
[13]林通,王東紅,安花花,劉艷,張曉燕,柴曉亮.COVID-19防控中 醫務人員認知與應對方式的特點及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20,30(07):613-615.
[14] 楊冉明,崔麗霞,孫瑋潔認知偏向修正訓練及其內在機制[J].中國特殊教育,2015(2):84-89.
[15] 左昕,曾國強,文雄,等某部海軍陸戰隊員認知偏向和自我接納對應激后成長的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5,37(5):429-432.
[16] Crawford SA,Caltabiano NJ. Promoting emotional well-beingthrough the use of humour [J].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11,6(3):237-252.
[17]楊國帥,安花花,閆保華,等.高原特戰官兵情緒和認知偏向對心理應激的影響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19,29(7):787-789.
[18]徐媛媛,蔡云,黃偉容,等.二炮某部軍人心理應激水平與心理彈性/認知偏向和積極情緒的關系[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5,37(7):698-702.
基金項目:全軍后勤科研項目(CWH17J011),院內科研項目(20yjky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