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
【中圖分類號】G4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運動損傷主要指人們在進行體育運動過程中形成的身體損傷,導致運動損傷的因素繁多,那么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呢?我們如何才能預防運動損傷?如果發生運動損傷又該怎么處理呢?
1.常見的運動損傷有哪些
運動損傷的類型繁多,根據其標準和性質的差異性可將其進行劃分成多種類型。根據損傷后皮膚和粘膜的完整性可將其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合性損傷,前者主要包括擦傷、刺傷等,后者主要指肌肉拉傷、扭傷等。根據病程的階段性可將運動損傷劃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分局受傷的組織結構類型可將運動損傷劃分為皮膚損傷、肌腱和韌帶損傷、肌肉損傷、關節損傷、軟骨損傷、骨損傷、神經損傷等。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可將運動損傷劃分為輕傷、中等傷和重傷。輕傷主要指不對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中等傷主要指24小時之內無法工作,重傷主要指需要住院治療。
2.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哪些
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運動者思想認識不足,這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因素,主要體現在未全面檢查器械、預防措施不全面、好奇心、好勝心較強,盲目和冒失運動過程中容易受傷。(2)在正式運動前熱身準備工作不充分,尤其體現在針對性準備工作不足,導致機體器官、內臟機能尚未達到運動的狀態下便進行運動,進而引發損傷。(3)心理因素。如果運動者情緒低沉,伴隨恐懼、畏難、猶豫不決等負面情緒,發生傷害事故的風險更高。另外運動經驗匱乏、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的主要因素。(4)運動內容組合缺乏科學性,方法缺乏合理性,紀律松散以及技術方面存在錯誤都會導致運動損傷發生風險提高。(5)場地因素。如果運動場地相對較窄,地面不平整,器械放置不合理或者不牢固,多名運動者擠在一起或者共同進行多種項目活動,極易導致運動損傷。(6)環境因素。噪音問題嚴重、光線暗淡、氣溫過高或者過低以均可能導致運動損傷。
3.預防運動損傷的具體方法
首先,運動者需要保證熱身準備運動的充分。從頭到腳進行全身性熱身活動,身體各部位的關節、肌肉和韌帶也需要進行充分的活動,運動熱身也可以采取慢跑等強度較低的有氧運動,另外需要對熱身的時間進行合理控制,不可過長,也不可過短,時間過短會導致熱身準備不充分,容易導致運動損傷。時間過長會導致體力早期消耗嚴重,對正式鍛煉造成影響。通常情況下熱身準備運動的時間保持在10min左右即可。其次,需要掌握正確的運動模式。體育鍛煉形成正確的運動模式十分必要,需要保證動作姿勢的標準規范,這樣才能有效保護我們的身體免受損傷,幾乎全部動作都需要收縮肌肉,在這一階段受力的不僅是肌肉,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部位,那就是關節。關節是相對脆弱的一個部分,如果姿勢不規范或者發力的位置不準確,可能導致關節在不合理的范圍內運動,進而導致運動損傷,因此需要加以重視。最后,保證整理放松的合理性。運動之后運動者非常疲乏,身體機能消耗加快,采取有效的放松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促進乳酸等廢物的排除,緩解疲勞感,促進機體的恢復。很多運動者缺乏對放松運動的重視,體育鍛煉完后便回去休息,雖然當時沒有任何不適,但是第二天多存在肌肉疼痛或關節損傷等癥狀,對其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4.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
運動損傷處理需要遵循早期處理原則,也就是說在24小時和48h內及時處理,在組織出血和局部紅腫疼痛、功能障礙等征象出現前及時進行處理,另外不同類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各不相同,本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1)如果為肌肉拉傷,主要為運動過度或熱身準備不充分導致,需要結合疼痛程度評估損傷輕重,如果存在痛感需要及時停止運動,將冰塊或冷毛巾敷在損傷位置,時間為30分鐘,促進小血管收縮,緩解局部充血和水腫。禁止用力揉搓和熱敷。(2)擦傷主要指表皮擦傷,如果擦傷的位置較淺,只需要涂抹紅藥水便可;如果擦傷創面存在滲血情況,需要及時通過生理鹽水進行清創處理,之后涂抹紅藥水。(3)扭傷。扭傷主要指關節部位突然間扭轉過度,使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和肌腱扭擰,多出現在踝關節、膝關節、腰部和腕關節等位置,不同位置的扭傷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急性扭傷需要幫助患者保持仰臥位,腰部下墊枕頭,冷敷后進行熱敷。如果膝關節、腕關節等關節扭傷,需要墊高扭傷位置,首先冷敷,2-3日后進行熱敷。扭傷位置存在腫脹、疼痛等情況,可以將半斤陳醋燉熱后使用毛巾蘸敷在傷口位置,每日進行2-次,每次時間為10分鐘。如果病情嚴重需要及時前往醫院接受診治。(4)如果為脫臼,也就是關節脫位。需要叮囑患者保持安靜,不可活動和揉搓脫臼位置。如果為肩部脫臼,可將肘部彎成直角,之后通過三角巾將前臂和肘部托起,掛于頸上,之后用寬帶纏過腦部,在對側腦作結。如果位于髖部,需要及時送往醫院接受診治。
綜上所述,運動損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在體育鍛煉之前需要做好相關體檢,了解自身身體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法,有效提高體育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