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華

自2012年以來,連續8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超4%,2019年首次超過5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74%。隨著國家繼續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高校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元化和復雜化,高校內部審計面臨著工作量成倍增長和對審計專業性、全面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挑戰,高校內部審計人員隊伍難以勝任復雜的審計業務和新形勢的要求,聘請社會審計機構參與內部審計已成為許多高校的現實選擇。如何加強對內部審計服務外包的管理,防范風險,是高校內部審計部門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高校內部審計服務外包的需求和發展趨勢
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8年5月,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力量,增強審計監督合力。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7號)(以下簡稱《規定》) 進一步明晰教育系統內部審計的定位和職能,增加了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情況,發展規劃、戰略決策、重大措施和年度業務計劃執行情況等審計職責,進一步拓寬內部審計的職責范圍,這些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要進一步提高履職盡責的本領,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規定》第十條規定高校要“合理配備具有審計、財務、經濟、法律、管理、工程、信息技術等專業知識的內部審計人員”,但是受限于人員編制的因素,許多高校的內部審計人員數量和專業結構無法滿足要求,高校不得不借助社會審計機構力量來完成內部審計項目。《規定》第十八條規定“內部審計機構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向社會中介機構購買審計服務”,這從政策方面為高校內部審計服務外包提供了依據。目前,聘請社會審計機構參與內部審計已成為各高校的現實選擇。
高校內部審計服務外包的優點
1.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保證審計結果客觀公正
作為高校的內設機構,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接受學校的管理,在工作中與被審計單位和人員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實施審計過程中,難免受一些因素的影響,無法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社會審計機構接受高校的委托,不存在這種天然的聯系,且受審計準則和行業規則的約束,在審計過程中,更容易保持客觀公正。
2.彌補審計力量不足,提升內部審計質量
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數量少且專業背景和實踐工作較為單一。外部審計機構具備會計方面、審計方面、工程造價方面、資產評估方面、法律方面、稅務方面、IT方面等的專業技能人才,這些外部審計人員具有先進的審計技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大大提高了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彌補了內部審計人員的不足。
3.拓寬內部審計的范圍,促進內部審計全覆蓋
高校內部審計業務主要聚焦在財務預決算審計、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工程造價審計等方面,離新時代審計全覆蓋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社會審計機構面向各行各業的客戶,從事過各種類型的審計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審計經驗,借助社會審計機構,可以積極開展一些新領域的審計項目,有利于推動審計全覆蓋。
高校內部審計服務外包面臨的風險分析
1.對社會審計機構缺乏監督指導,內部審計質量難以保證
一些高校對服務外包項目一包了之,做“甩手掌柜”,任由社會審計機構自行開展審計,未對委托審計項目進行全程監督指導。由于社會審計機構對高校內部運行的情況不熟悉,再加上派出審計人員的經驗和能力因素,對重點領域風險可能把握不到位,容易影響審計質量和效果,甚至存在漏審的風險。
2.過度依賴社會審計機構,降低內部審計的競爭優勢
由于采取服務外包,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可能會對委托審計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退而做一些輔助性的管理溝通協調工作,長此以往會造成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技能的退化,也會引起高校管理層對內部審計人員的不重視,從而喪失內部審計的競爭優勢。
高校內部審計服務外包的建議與對策
1.合理選擇審計服務外包的形式
高校要結合內部審計機構的力量和內部審計任務,合理選擇內部審計服務外包的形式。內部審計服務外包通常有三種形式:全部業務外包、部分業務外包和購買審計人力。三種形式的特點和適合情況詳見下表:
2.合規慎選社會審計機構
在符合招標采購法規的前提下,高校要盡量遴選具有高校內部審計經歷、信譽較好的社會審計機構參與招標采購。高校可通過向兄弟院校內部審計機構調查了解,選擇一定數量口碑較好的社會審計機構進行面談,具體了解其資質條件、業績水平、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和對擬開展審計項目的工作思路,從中選擇符合要求的社會審計機構參與招標采購。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在需求書中要明確對社會審計機構擬派人員、審計期限、審計質量、審計資料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投標人對以上需求的響應必須符合要求,否則應該予以廢標。
3.加強對社會審計機構的監督指導
加強對服務外包合同的管理,合同中要明確審計目標、內容、派駐項目審計人員和提交階段性成果的時間節點等內容。由于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熟悉了解高校的經濟活動情況,為便于審計工作溝通,把控審計質量和審計進度,審計組組長應由高校內部審計人員擔任,以掌握審計工作的主動權。要嚴格監督指導審計程序開展,加強對審計實施方案、審計底稿、審計報告、審計資料的審核,確保審計程序合法、審計證據充分和審計結論恰當。
4.實施社會審計機構考核評價制度
高校要在合同中明確對社會審計機構的考核評價辦法,考評結果與服務費用支付掛鉤,形成激勵約束機制。考評指標至少要覆蓋到審計程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專業能力、工作紀律和獎懲情況等方面,并對各個指標進行量化,合理設置權重。高校將考評結果作為下次遴選社會審計機構的重要依據,考評不合格的,不得邀請其參與后續的服務外包招標,以此來激勵社會審計機構提升審計服務的質量。
5.重視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業務精通的高素質專業化的內部審計人員對加強社會審計機構的監督指導,確保委托審計質量至關重要。高校要調動內部審計人員的積極性,珍惜與社會審計機構的外包合作機會,通過聯審代培,從中學習社會審計的先進理念和方法,提升審計實務的能力,增強履職盡責的本領。(作者單位:廣東藥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