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婉儀
內容摘要:李子柒的“春日鮮花宴”視頻于2020年上巳節當天發布。與她以往的視頻作品相比,該視頻在內容和意蘊上都呈現出了一些不同的特點。因而以羅蘭·巴特的意義的兩個層次等視覺文化傳播研究理論成果為支點,從宏觀與微觀兩層角度出發具體分析“春日鮮花宴”視頻中蘊含的獨特視覺文化符號及其文化意義,能夠進一步豐富以李子柒為中心的視覺文化傳播研究成果,并為傳播媒介與傳統文化的更好結合提供借鑒。
關鍵詞:李子柒 春日鮮花宴 文化
“春日鮮花宴”是李子柒于2020年4月發布的視頻作品,從風格上看,該作品雖明顯延續了李子柒作品一貫的清新唯美之風,但其首次以“花”為主要題材,以春日野餐為主題,表現出了與以往視頻不同的美感與文化意義。自李子柒作為美食領域短視頻創作者走紅以來,圍繞李子柒及其視頻作品的研究成果始終呈增長態勢。經筆者不完全統計,在有關李子柒研究的約182篇文章中,以“李子柒現象”以及“短視頻”為主題的約占78%,證明以往對李子柒相關的學術成果多著重于其視頻整體,重點在于對其視頻創作手段及內容開展研究,而較少有對具體視頻進行具體內涵的分析。本文將結合羅蘭·巴特的“意義的兩個層次”理論,對“春日鮮花宴”這一個具體視頻作品展開分析,挖掘其蘊含的視覺文化符號和文化意義。
根據羅蘭·巴特的理論,符號具有兩個層次的意義,第一層意義為明示義,是一種客觀的認知;第二層意義由隱含義、象征和迷思三部分組成[1]。將該理論與李子柒的“春日鮮花宴”結合,是對李子柒短視頻作品的新的分析思路,即先從宏觀角度對其視頻整體文化內容展開分析,再深耕與微觀之處,探究該視頻作品中的各個文化符號組成部分所蘊含的獨特意義,以此分析李子柒視頻作品為何獨具美學效果和傳播價值,即推動其從一眾短視頻創作者中脫穎而出,甚至走向國際化的因素。
一.“春日鮮花宴”宏觀視角的視覺文化闡釋
總體上看,該視頻在宏觀視角下主要呈現三個視頻片段,即鮮花的采摘、糕點的制作、鮮花糕點的品嘗。每個視頻片段下又可細分為若干子片段,從羅蘭·巴特的兩個層次意義角度來看,這些片段的內容表現即視頻的明示義,是其視頻中的表層文化內涵。下面將對該視頻進行三個部分兩個層次的拆分研究。
(一)第一層次意義分析
1.“鮮花的采摘”單元主題分析
這一部分視頻時長大約為三分鐘,主要展現的內容是春天郊野肆意盛開的鮮花以及人物的部分活動,表現的出一種生機勃勃、活潑歡樂的春日氣息。其中視頻先用部分鏡頭細致的表現了李子柒騎馬在郊外采花,尋味野趣的過程,而后又以李子柒的一系列動作講述春日鮮花的部分用途。其通過語言符號與聲音符號共同創設的一種美好恬淡的圖像意境能讓觀者對視頻整體有初步的印象。
2.“鮮花糕點的制作”單元主題分析
鮮花糕點的制作占據了整個視頻大部分內容,大致從3分02秒持續到7分17秒。這一部分視頻以上巳節“吃花煎”等習俗為切入點,不僅細致的紀錄了李子柒對花這一食材的各種處理過程,也表現了她如何運用蒸、煎、煮、炸等各種烹飪手段制作水晶櫻花糕、梨花蛋卷、辛夷花煎等即具美感又具春日氣息的糕點的全程,其對于勞動過程與勞動成果的展現,是為凸顯一個獨特的對象——上巳節“吃花”的習俗中所體現的審美價值。
3.“鮮花糕點的品嘗”單元主題分析
“鮮花糕點的品嘗”這一部分是“春日鮮花宴”視頻中“宴”這一主題的具體表現。這一部分視頻用兩分鐘左右的鏡頭記錄了李子柒與家人在河邊野餐的閑適樂趣。這種自由且體現美觀的活動給觀眾帶來的是一種明快的心境和愉悅感,是感觀與精神境界的共同熏染。
(二)第二層次意義分析
“春日鮮花宴”與李子柒其他的美食視頻突出的不同有兩點。首先,她把“花”在這一意象在鄉村文化的語境中與女性形象融合,使簡單的“花”的內容展示成為一種值得探究的文化符號;其次,再現了上巳節的文化傳統。水邊野餐是古代上巳節流傳的習俗,李子柒與家人在河邊一邊品嘗精致美味的鮮花糕點,一邊賞春作樂,讓觀看視頻的人仿佛能感受到上巳節的獨特氛圍和春日的明媚與歡樂。這也就無形之中將三月三上巳節這一個幾乎被大眾遺忘的古老節日重新帶入了大眾視野。這個視頻作品把這些幾乎淹沒在歷史塵埃中的文化符號再次挖掘了出來,融入到視頻中讓觀眾有直觀的認知和感觸。一些短視頻制作的技巧的合理運用,如作品一開始的遠景與近景的自由交替、中間穿插的人物的四川方言談話以及晨光熹微的攝制等,也使得視頻在營造一種唯美清新意境的同時,達到了視聽媒介與文化傳播融合的目的。
二.“春日鮮花宴”微觀視角的視覺文化闡釋
通過宏觀視角下對視頻內容的梳理后,便可從微觀視角解讀視頻片段,也即分析其第二層次的意義:隱含義、象征與迷思。“春日鮮花宴”中的三個大片段中,隱含的有三個部分文化內容,“花”的意象、上巳節的傳承與隱逸的風格,其所包容的文化內涵通過具體的視頻景象展開,即在具體鏡頭中表達特定的符號與意義。
(一)“花”的意象的表達
視頻中“花”由開頭貫穿至結尾。李子柒不僅用鏡頭給觀眾展現了自然環境下的鮮花,也有她處理過的插花,還有以花入饌制成的美食。因此“花”很明顯的是這個視頻中的主要意象。
“花”如果作為一個意象而言,其代表的意義往往暗含女性指向。在李子柒的許多視頻中都會有花草景色的鏡頭,但很少有像這個視頻一般把花作為主體的,視頻中把意象可視化的手段使其要表達的活潑歡樂的少女感能夠被觀者所欣賞感知,給人一種奇妙的“在場感”[2]。“花”的另一意蘊便是女性之美,不論是郊外鮮花的肆意生長,還是李子柒采花吃花的自由調皮,都是在反映這種意義,同時,她為年邁的奶奶戴上鮮花又反映了這種女性之美是不受年齡所限的,是“白發戴花君莫笑”的獨特情懷,證明到了耄耋之年的女性也依舊可以留存一分少女詩意。這種情感的傳達使得整個視頻有了溫度,觀者或沉迷于李子柒其人的相貌,或感動于視頻意蘊之微妙,總之,都是在享受李子柒要通過視聽符號傳達出的美感。
(二)上巳節
視頻中具體反映上巳節的鏡頭只有結尾李子柒與家人郊外野餐的兩分鐘左右的時長,但對于上巳節的反映其實已經融入在作品之中,成為視頻里一個有代表性的文化標志。三月三上巳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古代,上巳節是“拔褉”之日,在人民心中地位極為重要。節中人們會到水邊宴飲、用蘭草洗去污濁邪氣,舉行祭祀活動。雖然這個節日歷史悠久,但在現代日漸從民眾的生活中缺失,所以李子柒用這十分鐘多的視頻再現了古代民間度過上巳節的基本活動,通過符號的消費構建一種文化認同,讓這一個幾乎只存在于影視作品的傳統文化符號再次具有生命。
上巳節如今只在中國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中會被隆重慶祝,日本的女兒節也是上巳節的遺留。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大部分居民心中已然沒有了上巳節的概念。這個視頻在展示李子柒的精巧手藝與溫婉之美的同時,也會讓人感受到傳統失落的隱憂。上巳節所承載的濃厚的民俗生活氣息和思想情感,在李子柒的“春日鮮花宴”中僅能展示其中一二,但即便是這其中一二,也已經是絕美的享受,由此便能喚起一份國人心中的文化自信,祈愿這個含有沉甸甸文化意蘊節日的再次被注入活力。
(三)隱逸之風的回歸
李子柒的視頻總是演繹著一種田園生活的詩情畫意,幾乎滿足了人們對生活的所有美好幻想。她的視頻里,隨處可見山水、小屋、花徑、和四季美景,宛如飄逸在世外桃源中的仙居。在“春日鮮花宴”這個視頻里,李子柒一襲紅衣,騎馬穿越小徑,隨手采摘一捧鮮花,享受花瓣做成的吃食,似乎全然脫離了人間煙火氣,在一個原生態的環境里過一種純自然的生活。而這種生活,頗有些遠離世俗隱居的意味。觀看這個視頻的人們總覺得它有一種凈化心靈的魔力,之所以有這種感受,是因為這種飄然若仙的生活一般人很難去觸及,也很難實現。在這十分鐘里,人們脫離了現存的世界,進入到了另外一種境界,得到了暫時的心靈的放松,而這十分鐘結束之后,又會各自勞碌,這便是李子柒創造出的隱逸境界。視頻中沒有刻意去營造這種如煙似夢的生活氛圍,而是用最正常的節奏和最普通的技巧展現李子柒最日常的生活狀態。在魏晉時期,許多名士刻意遠離世俗,追尋山水田園生活,留下了獨特的魏晉風流。“春日鮮花宴”視頻里,李子柒尋花而食,傍水野餐,極盡瀟灑,仿佛暫時的從現實的忙碌、辛苦中剝離了,顯示出了魏晉之風的回歸、隱逸之風的回歸,讓觀看視頻的人也都經歷了一次心靈放松之旅,在精神的境界里體驗了一次想象中的詩意生活。這些是李子柒真正要通過視頻傳播的文化內涵,也即李子柒視頻作品的獨特風格與價值——田園牧歌式的文化意蘊。
李子柒的視頻作品不僅是當代經濟的產物,還是一類文化的承載體。推動它們傳播于海內外的因素誠然有其唯美鏡頭與手段運用,但更多在于這些時長大同小異的視頻作品里,傳達的是不同形式的文化符號與中國特色。“春日鮮花宴”視頻在宏觀角度呈現出的文化內容與微觀角度表現出的文化意義,都是一種明顯的“生活美學的回歸”,它不僅讓隱藏于歷史的文化符號再次重現,還讓抽象的審美對象在視頻中變得具體,無形中消解了觀者與創作者之間的距離感,讓觀者自己去體味那些視覺符號或文化現象。這是李子柒的視頻作品共同達到的效果,對于視覺文化傳播實踐有著極大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湯筠冰.視覺建構——以申奧片為例的視覺文化傳播研究.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
[2]張興潤.符號學視域下李子柒短視頻的國際傳播探析.新聞研究導刊.2020 (8).
基金項目:寧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關于‘李子柒現象的視覺文化傳播研究”(編號:G2020107490027)。陳晨、徐子堯、吳昊,寧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關于‘李子柒現象的視覺文化傳播研究”項目成員,指導老師:楊志云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