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劼耘,劉昕,岑春 主編
科學出版社
定價:89.00元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得到了普遍運用,改善了生產生活方式,提升了生產生活效率與質量。基于此,現代水路交通運輸工程的建設要高度重視信息化技術的科學應用,其不僅能夠幫助提升水路交通運輸工程綜合管理水平,還可以保障交通運輸工程建設的穩定持續發展。《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資源整合與服務體系建設》一書全面闡述了交通信息資源整合與服務體系的特點、建設與應用,包括交通信息整合服務體系概論、建設總體規劃、網絡系統、硬件系統、軟件系統、GIS共享平臺、數據中心、交通運輸管理機構電子政務工作平臺、檢測與驗收、建設與運行管理、典型案例介紹等。
水路交通運輸主要以船舶為核心運輸工具,其最為顯著的運輸特征是裝載量大、成本低,能夠滿足市場企業對于大批量貨物的低成本運輸要求。在水路交通運輸工程建設中運用信息化技術的主要價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優化水路運輸交通管理效率。《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資源整合與服務體系建設》一書中提到,在運用信息化技術的背景下能夠顯著改善水路交通運輸作業的信息處理和傳遞效率,充分保障信息傳遞的高效性與準確性,有效避免信息的重復性、無規律性帶來資源的不必要浪費。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搭建應用,能夠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幫助水路運輸交通工程提升社會經濟效益和管理工作效率。第二,促進水路運輸交通工程的集約化發展。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在水利運輸交通工程中,可以實時收集、存儲各類數據信息,且保證其安全,從而推動水路交通運輸行業朝著集約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比如,通過將先進電子計算機系統搭建應用在港口管理上,能夠實現對來往船舶的實時管控,提升船舶調度工作效率,協調好各部門的日常工作。第三,保障水路交通運輸工程安全。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讓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實現快速準確傳遞,幫助水路運輸交通管理人員提前獲取交通運輸的實際情況,從而合理安排好水路安全運輸路線。即便是在水路運輸過程中出現了突發情況,信息管理系統也能夠及時發出警報,告知附近港口站點及時采取救援措施。與此同時,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完全替代傳統人工管理系統,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誤而影響水路交通運輸的安全可靠性。
結合《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資源整合與服務體系建設》中的相關論述以及當前水路交通運輸現狀,信息化技術可以應用在水路交通運輸工程的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水路交通運輸管理。有關部門要提高水路交通運輸工作的管理質量和效率,就必須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搭建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確保能夠實時獲取水上交通運輸過程產生的所有數據信息,并對數據信息進行深入處理分析和儲存傳遞。比如,管理部門可以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綜合使用GIS電子地圖、GPS衛星定位技術以及5G技術等,構建智能化的水上運輸交通管理平臺,滿足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工作人員的需求,具體涵蓋水上交通信息服務、航行秩序管理、船舶實施跟蹤監控、貨物跟蹤調度、突發事故應急處理、船舶技術管理以及船舶輔助等。第二,水路交通運輸航道設計和維護。在水路交通運輸工程建設管理中,航道設計與維護十分關鍵,與水路交通運輸的日常工作效率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有關部門需要合理引進應用信息化技術,搭建起航道數字模型。比如,通過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應用軟件、GPS技術以及空間決策支持系統等,有效建立起完善的航道三維不規則數字地面模型。該模型的設計運行使用能夠輔助航道管理人員更加全面清晰了解與航道相關的數據信息,實時監控跟蹤航道水深、來水、來沙等信息,為管理人員作出最佳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參考依據,提前做好水路交通運輸工程風險防范控制措施,進而改善航道維護管理質量。第三,水利交通運輸航標遙測遙控系統。為了進一步保證水路交通運輸航標的穩定,輔助水路運行船舶順利航行,水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必須搭建起先進的航標遙測遙控系統。該系統所運用的信息化技術包括航標狀態檢測技術、無線遙測遙控技術,基于這些技術的輔助應用,能夠對不同航道航標開展遠程實時監控,讓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現隱患問題,從而在第一時間采取遠程維護管理措施。航標遙測遙控系統包含航標遙測監控系統、航標遙測終端以及航標遙測遙控系統通信控制系統,不同系統所提供的服務功能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實現綠色高效水路交通運輸的目的。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轉型背景下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研究”(GH180964)
作者簡介:劉春宇 (1978—) ,男,吉林長春人,工學博士,吉林建筑科技學院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