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巖
(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海南三亞 572000)
按照中央部署,海南省致力于建設自由貿易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全速將海南省建設成為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最全面的高新試驗區、國際國內生態文明的新高地、國際旅游消費市場的核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的最強有力的保障區。2020—2025年,初步建立自由港政策和制度體系,營商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是最為重要和關鍵階段。2020年是中國“十三五”收官之年,亦是“十四五”迎風起航之年。“十四五”時期中國旅游業發展環境形勢看好。在此利好環境下,我國會獎旅游的發展將如遇東風。中國基本發展格局為全面建設完成小康社會,發展主線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不斷升級消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速科技迅猛發展,健全生態文明建設,這些無疑為會獎旅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并創造條件。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各地“大會展業”在2020年出現短暫性停滯。但隨著國內防疫形勢的不斷轉好,中國的會展業已經開始有條不紊地恢復。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會展企業、會展城市更需要重整旗鼓,將會展業的發展提升到一種新高度和新角色。但會獎旅游業的發展面臨結構性調整問題、市場供需變化問題、社會老齡化加劇問題和全球秩序大變革等問題,基于此,三亞會獎旅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會獎旅游涵蓋4個部分:會議(Meeting)、獎勵旅游(Incentive)、大會(Convention)、展覽(Exhibition),國際上簡稱為MICE。國內亦有學者稱其為“大會展”。相較傳統旅游,會獎旅游其特點極其鮮明:氣候因素影響小,消費水平高、價格敏感度低、逗留時間長、團隊規模大,具備檔次高,利潤厚,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顯著、參與度強、感覺性高、創意性新、公商務集合、獎勵激勵福利并存,操作簡單,副作用近乎為零等特點[1]。中國會獎旅游發展前景一片大好,見表1[2,3]。
對2019年與2020年會獎旅游市場比較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從時間上看,受疫情影響,疫情期間的會獎旅游場次數量驟降;從活動規模上來看,2020年大型會議活動下滑趨勢;但百分百純粹線上直播活動卻達至600%,且主要集中在疫情高發期間;從舉辦城市分布及行業分布上來看,與2019年差距較小[4]。

表1 2017—2018年中國會獎旅游數據統計表
《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十四五”時期我國會議業發展新趨勢》預計,會獎旅游產業消費將持續穩步增長,公務商務旅行將更加理性、文明。國內會獎旅游市場將在四線、五線城市興起,會獎旅游需求趨于大眾化、平民化、個性化、多元化、品質化、定制化、文化性、科技感。隨著全球疫情進入可控期,入境會獎旅游收入將有所上升,新興會獎勵旅游目的地市場可望增加,中國將一如既往捍衛其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國的地位。供給側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文化、旅游、高新科技強強融入融合,新興會獎旅游業態嶄露頭角,加快會獎旅游業高品質發展,均衡區域會獎旅游發展[5]。
三亞市是海南省的地級市,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位于海南島之最南,是中國聞名的熱帶海濱旅游城市及海港。擁有209.1 公里境內海岸線、19個大大小小港灣、49個大小不一的島嶼,其中有10個主要島嶼。三亞東鄰陵水,西接樂東,北毗保亭,南臨南海,介于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
三亞市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具有陽光、海水、沙灘、氣候、森林、動物、溫泉、巖洞、田園、風情等十大旅游資源。享譽全球的旅游景點遍布在長約200 公里的海岸線上。年均氣溫25.4℃,全年雨日65 天以下,日照極長,長夏無春無秋無冬,可“向全球售賣陽光和空氣”,是中國冬季“候鳥”避寒勝地,一年四季適合旅游,為三亞會獎旅游提供獨一無二的保障。
三亞會獎旅游的雛形誕生于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隨后,2003年第53 屆世界小姐大賽在三亞市舉行,第14 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2005年在三亞市盛大開幕,2007年世界先生大賽、新絲路中國模特大賽在三亞市舉辦。2013—2015年,海天盛筵、CLASS1 摩托艇大賽,沃爾沃帆船賽三亞站在三亞市開啟;2014年世界旅游旅行大會在三亞市舉辦,2015年第一屆海南國際馬拉松在三亞市拉開帷幕,2016年第一屆三亞國際時裝周、2017年第一屆三亞國際音樂節、2018年第一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市舉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產業大會暨郵輪旅游聯盟2019年年會在三亞市召開,2020年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年會在三亞市舉行,2021年(第九屆)中國保險產業國際峰會將在三亞市舉行,這一系列大型會獎旅游活動,讓三亞市作為會獎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享譽全球[6]。
2019年三亞市旅游人數為2 294.3 萬人,其中國內游客2 203.6 萬人,占總旅游人數的96.05%。詳細數據如表2 所示。

表2 2019—2020年三亞旅游數據統計
目前,三亞市每年接待會獎旅游團隊約2 萬個。三亞市允許絕大部分國家落地簽證,59 國獲得免簽政策。海南省和三亞市承接國際會獎旅游方面優勢突出。2018年,大于等于100 人的“大會展”旅游項目,海南省共舉辦約2 萬場;大于或等于1 000 人的“大會展”旅游項目,海南省共舉辦125 場會議,155 場展覽,展覽面積達到165 萬平方米,其中三亞市承辦占比75%;會獎旅游項目共計接待過夜人員2 250 萬人次,會獎旅游項目收入達200 億元人民幣。2019年舉辦千人以上會議300場,2020年三亞會獎旅游為海南省帶來超過10 000 名境外游客。三亞會獎旅游對于海南省旅游市場品質升級、提升旅游產品國際競爭力,具有社會、經濟、文化等重要意義。在海南自貿港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背景下,三亞會獎旅游毋庸置疑終將推進國際合作項目落地海南。
2009年,《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自此,海南省服務業發展擁有更多優惠政策,海南會獎旅游成為海南省“十三五”規劃重點扶持十二大產業之一。2012年9月12 日,三亞等8個旅游城市代表在北京市成立中國會獎旅游城市聯盟,同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面開啟會議及獎勵旅游合作[7]。2015年10月,《海南省會展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由海南省編制并發布。2016年7月,海南省成立會獎旅游行業協會,其意味著海南省會獎旅游駛入持續、健康發展的快車道[8]。
“十四五”時期,三亞會獎旅游將更加關注會獎勵旅游的文化性、休閑性、公務商務性、自然性、歷史性、社會性、主流價值觀。三亞會獎旅游要自主培育旅游市場主體,落實海南特色文化和海南會獎旅游融合發展,發現并培育三亞地域特色文化和三亞會獎旅游融合發展的創業主體,規范、監管、健全、創立三亞文化機構與三亞會獎旅游企業融合發展的獨立創新品牌。“十四五”時期三亞會獎產業在服務貿易領域將出現以下機遇與挑戰。
一是三亞會獎勵旅游產業應全面優化機構設置,整體升級市場環境,系統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三亞會獎旅游終將成為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中最活躍的因子。高新數字化信息技術、國際化物流服務、全球性商務會議服務、高端抽象知識產權等新興領域將成為三亞會獎旅游業增長的重要動力[5]。
二是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尤其是疫情期,“互聯網+”無處不在,“5G”已來,“VR/AR”迎來風口,“MR”聚焦未來。現代通信技術和現代網絡技術的綜合應用,即高新數字技術驅動三亞會獎旅游產業發展的特征將更為突出。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將廣泛應用于三亞會獎旅游,并終將打破會獎旅游國際貿易壁壘,擴大三亞會獎旅游國際貿易維度,擴張三亞會獎旅游業態類別,更為三亞會獎旅游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技術保障。
三是以三亞會獎旅游項目為“抓手”,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會獎旅游項目必將核心驅動“大會展業”健康高速發展,而高質量的會獎旅游項目為“大會展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精確打造三亞會獎旅游目的地戰略部署,要著眼于國內、國際高端學術、大型商業、群體公務會獎旅游項目、文體競賽娛樂賽事,致力于促進三亞市本地會獎旅游產業信息互通交流,擴大國內外優質、優效招商引資,凸顯“大會展業”,即會獎旅游業強勁有力的外部聯合作用。
四是以提升三亞會獎旅游業專業化服務能力為“發力點”,改善會獎業服務品質,擴大會獎旅游服務內涵發展。專業化即國際化。三亞會獎旅游業從業者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重點是著眼于靈活準確地適應三亞會獎旅游市場供需變化,切實提升三亞會獎旅游從業者們“對客”、“面客”、“友客”服務能力,從而真正意義上全面有效促使三亞會獎旅游業朝著高、精、尖方向高質量發展。
五是前所未有、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席卷并影響全球,使身體和心理健康、追求高質量生活品質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此,三亞會獎旅游若將健康、安全作為考慮的側重因素,將健康養生和會獎旅游結合在一起,必將是三亞會獎旅游新契機。
著眼全局,三亞會獎旅游機遇與挑戰并存。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疫情影響極其廣泛、深遠。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三亞會獎旅游應堅定不移地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要求謀篇布局、排兵布陣,把握機遇,敢于挑戰,為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