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生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桂林,541001)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終末期腎病患者維持生命最主要的臨床治療方法,近年來,隨著MHD技術不斷改進,終末期腎病患者生存時間顯著延長,但同時在長期MHD過程中,其極易產生多種并發癥,影響長期MHD患者臨床預后[1]。營養不良是長期MHD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MHD過程中可造成營養物質流失與分解代謝加強,且部分患者常因透析不足、尿毒癥等引發食欲降低、攝入營養不足,從而導致營養不良發生。相關研究顯示,長期MHD患者中有至少30%的患者存在營養不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2]。故針對長期MHD患者加強一定的營養干預至關重要,以期改善臨床預后,提升其生活質量[3]。故本文就本中心60例長期MHD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營養護理指導的臨床效果,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0.05-2021.05于本中心長期MHD的60例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在入組時均知情同意。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長期MHD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30例。研究組男性18例(60.0%),年齡在30-70(54.26±9.24)歲;透析時間為2-8(5.36±1.02)個月。對照組男性17例(56.7%),年齡在30-70(55.18±9.26)歲;透析時間為2-8(5.24±1.01)個月。兩組基線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遵醫囑為患者提供各項護理操作,對其進行用藥指導、常規健康宣教、生活指導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營養護理指導,方式如下:①多形式健康宣教:可經過集體健康宣教、發放宣傳手冊、開展講座以及電話隨訪等向患者講解營養不良等相關知識。②飲食指導:經過自制等值交換計算方式,將米飯、饅頭等日常食物作為衡量標準,隨后將其他攝取食物與其進行交換,隨后進行營養計算。同時應保障患者每日平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攝取量:蛋白質:1.2-1.4g/kg,熱量:138.07-146.44kj/kg,脂肪:1.3-1.7g/kg。并注意補充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避免食用腌制食物、高鉀食品。③心理指導:對患者心理情緒變化進行評估,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可通過音樂干預、呼吸放松訓練等使其放松身心。
1.3 觀察指標 干預4周后,靜脈采血檢測患者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等水平,對比兩組營養狀況。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4]檢測兩組生活質量,量表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佳。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滿足正態性及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以±s描述,采取t檢驗,不滿足正態性資料予以U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描述,采取χ2檢驗,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1 兩組營養狀況對比 本研究選擇ALB及Hb反應血透患者營養狀況,兩組研究對象的ALB及Hb均符合正態性。干預前兩組患者ALB、Hb指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按分組分別予以干預后,研究組患者ALB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Hb也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0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營養狀況[±s,g/L]

表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營養狀況[±s,g/L]
組別 n ALB Hb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30 37.52±4.36 42.55±3.01 96.22±6.42 105.63±10.22對照組 30 37.46±4.29 39.62±2.15 95.86±6.47 98.45±9.63 t 0.054 4.339 0.216 2.801 P 0.957 0.001 0.829 0.007
2.2 兩組ADL評分對比 本研究選擇ADL反應血透患者生活質量,ADL滿足正態性。干預前兩組ADL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按分組分別予以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s,分]

表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s,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研究組 30 45.62±4.86 67.82±5.49對照組 30 46.72±4.75 62.48±5.37 t 0.887 3.809 P 0.379 0.001
營養不良是長期MHD患者常見并發癥,主要由病程長、透析不充分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引起的食欲下降所致,對患者透析治療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同時降低其生活質量[5]。因此針對長期MHD患者需給予一定的營養指導,以改善患者預后,提升其生活質量。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在長期MHD患者整體功能評估中,除透析充分性等指標外,也更為注重其生活質量的提升,而護理干預在長期MHD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6]。營養護理指導是一種以慢性病患者營養狀態為關注點的護理理念,通過多種途徑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可使其對營養不良有一正確認知,以此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并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7]。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科學、且有針對性的營養指導,可保障患者能夠攝入足夠的熱量與蛋白,有利于持續改善其營養狀況,使其營養水平達標。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可直接加劇患者營養不良,因此針對長期MHD患者也同樣需加強一定的心理指導,緩解其負面情緒,進而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使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工作,保障治療效果。ALB是血清總蛋白的主要蛋白質成分,主要是由肝臟合成,其在維持血液膠體滲透壓、營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Hb是紅細胞主要成分,是高等生物體內負責運載氧的一種蛋白質。本文研究顯示,給予營養護理指導的干預后,研究組ALB、Hb指標均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高,表明營養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營養狀態,且干預后研究組ADL評分較對照組高,表明營養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其生活質量,進一步證實營養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可行性。
綜上所述,將營養護理指導應用于血透室長期MHD患者中,對改善患者營養狀態具有積極作用,且同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