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家云
(三江侗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柳州,545500)
健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其中生活方式與行為決定了居民的健康素養。而健康素養水平對健康存在一定決定性作用,若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較高,可顯著提升其健康水平,且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而低水平的健康素養可能直接影響居民的機體健康,甚至引發各類疾病出現[1-2]。因此若能夠掌握廣西三江縣少數民族居民的健康素養與健康狀況,可為后續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健康促進活動提供參考依據[3]。因此本文展開調查,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PPS法多階段進行抽樣,選擇廣西三江縣2018-2020年共9個鄉鎮(街道)抽取37個村(居委會),未滿750戶的村(居委會)通過合并得到27個監測點,每個監測點抽取60戶,3年共抽取1620戶,在1620戶中至少須完成1350戶調查,通過使用KISH表法在每個家庭抽取1名15~69歲常住少數民族居民,3年共抽取1355人完成調查,其中2018年451人,2019年452人,2020年452人,男698名,女657名;文盲及小學814人,中學及中專455人,大專及以上86人。
1.2 方法 采用廣西健康素養評測系統開展問卷調查,健康素養評分共66分,53分為合格,53分以上,被視為具備健康素養水平。調查問卷前,告知本次調查的目的及意義,并要求調查對象獨立完成問卷,答題時間應在20min以上,回答問卷過程中調查員須注意調查對象是否存在缺項漏項或邏輯問題,問卷完成后及時保存數據并上傳。此項目共完成調查1355人,完成有效問卷1355份,有效率100.00%。對患者健康狀況進行評價,包含一、慢性病(確診患有慢性病者即為有);二、傷病(最近一年內出現傷病者即為有);三、因病(調查過去一年內因病而住院、休工、休學、休息者即為有)等內容,三項中若出現一個有即為非健康,反之為健康。
1.3 觀察指標 觀察健康組與非健康組的臨床指標,將有差異項代入Pearson計算,分析健康狀況與相關指示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選擇SPSS 20.0系統計算,±s表達計量數據,選擇t檢驗;百分比表達計數數據,選擇χ2檢驗,P<0.05為兩組數據存在差異。選擇Pearson計算相關性,P<0.05表示有相關性。
2.1 不同健康程度居民的臨床指標對比 健康組在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家庭年收入、健康素養上差異明顯(P<0.05)。詳情見表1。

表1 不同健康程度居民的臨床指標對比(n=1355)
2.2 健康狀況與相關指標的關系 健康狀況與年齡呈現負相關性,但與文化程度、職業、家庭年收入、健康素養呈現正相關性(P<0.05)。詳情見表2。

表2 健康狀況與相關指標的關系
廣西三江縣作為多民族聚集地之一,全縣常住人口為321538人(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其中少數民族居民(主要為侗、壯、苗、瑤族)為272307人,占全縣總人口的84.68%,而少數民族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代表少數民族地區居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4]。
本文對此展開調查,結果顯示我縣少數民族居民中健康組在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家庭年收入、健康素養上差異明顯(P<0.05);健康狀況與年齡、文化程度、職業、家庭年收入、健康素養有關(P<0.05),提示健康素養與健康狀況存在密切關系,且受到文化程度、職業、年齡、家庭年收入的影響。其中文化程度較高、職業優渥以及家庭年收入較高者可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健康知識,更加注重機體健康,且自身的認知能力更高,從而改善健康狀況;高齡患者的認知能力較差,且缺少對健康知識的認知,進而導致健康狀況較差,且健康素養水平較低。另外廣西三江縣少數民族居民多為侗、壯、苗、瑤族,其平時在生活或工作中多使用其本民族語言交流,存在用普通話溝通障礙。但健康知識傳播期間使用的語言主要是普通話,而少數民族居民對普通話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接受能力較差,尤其是文化程度低、年齡大的少數民族居民。從而降低少數民族居民對健康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因此,臨床應重點關注高齡、家庭年收入較低、職業一般、文化程度較低的居民,盡早制定相關干預措施,以此提升健康素養水平。
綜上所述,廣西三江縣少數民族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與健康狀況之間存在密切關系,且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仍相差較大,衛健行政部門應盡早制定相關政策和策略。為達到更好的健康宣傳效果,應結合當地少數民族特色,編撰不同語種、不同形式的“健康素養66條”等宣傳資料,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