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面向從事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工作、年齡不超過40周歲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設立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獎勵設金獎、優秀獎,旨在鼓勵廣大青年環境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加速生態環境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第四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名單已公布,本期向大家介紹10位金獎獲得者。
馬金珠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馬金珠,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期從事環境催化與大氣污染控制的研究,在臭氧催化分解、室內空氣凈化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面上、專項和優秀青年基金項目,中國科學院先導科技專項課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項目支持。201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卓越創新中心青年骨干成員,201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目前擔任環境工程學報特邀學術編輯和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青年編委。
王 鑫
南開大學教授,環境工程系主任,國家優青和天津市杰青獲得者
王鑫,南開大學教授,環境工程系主任,國家優青和天津市杰青獲得者。研究圍繞微生物胞外直接電子傳遞過程展開,目標是實現污染物高效處理和資源能源回收、生物電化學輔助的污染環境修復以及環境污染預警傳感器等。在ES&T、Water Res.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獲得了全國百優博提名獎、Scopus青年科學之星、黑龍江科學技術二等獎等。任Front Microb副主編,ACS ES&T Eng,、JHM、FESE等期刊的編委/青年編委。
王俊堅
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
王俊堅,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長期從事森林土壤固碳與水質保障研究工作,從植物源土壤有機質穩定性、土壤有機質演化和土壤有機質驅動水源地水質變化規律三方面開展系列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廣東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項目支持。目前擔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副主編、《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Frontiers in Soil Science編委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編委。
李 淼
現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副教授
李淼,現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副教授,主要從事地表-地下跨介質水污染過程與安全利用研究。在PNAS等期刊發表SCI 12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5項,省部級一等獎(排名第1)等獎項6項。主持設計和建設已知國際最大的人工可控跨介質環境模擬大科學裝置;作為主要執筆人等參編科技部“2035中長期發展戰略”等科技規劃;作為負責人等參加國家重大水專項等,技術成果在多項工程中成功應用。
張士漢
浙江工業大學教授
張士漢,浙江工業大學教授,長期從事二代CO2捕集技術研究工作,以“機理揭示-反應調控-過程模擬”為主線,探究CO2及產物在反應相界面遷移、轉化和調控機制,構建高效低耗CO2相變吸收體系和酶促反應體系,取得系列創新成果。先后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浙江省海外高層次引才計劃等項目支持,受邀參與科技部碳中和技術發展路線圖編制。目前擔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編委,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氣候變化工作委員會委員。
趙 青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研究員
趙青,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納米污染物環境地球化學研究工作,從納米污染物降解/懸浮穩定性、對有機污染物環境歸趨調控機制和對生物體的安全性評價三方面開展鏈條式創新研究。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中科院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等項目支持,并受邀參與歐洲-美國納米信息學2030路線圖制定。目前擔任生態學雜志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編委,2020年獲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第4)。
趙 瑜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趙瑜,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長期從事環境大氣科學和大氣污染防治研究工作,從區域復合大氣污染來源、環境健康效應和防治途徑三方面開展創新性研究。顯著提升了大氣污染溯源的精確程度,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和污染物協同減排路徑設計提供科學依據。先后獲“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等項目支持。目前擔任Aerosol and Air Quality和Scientific Reports編委,2016年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第1)。
胡焱弟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新體制長聘副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胡焱弟,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新體制長聘副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工作以重金屬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為主要對象,運用多種國際領先的實驗手段,結合熱力學理論,探索重金屬在土壤和有機質表面的化學反應過程及其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用于指導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復。課題組在PNAS、ES&T等期刊發表大量文章。曾擔任北美環境工程華人教授協會主席,現擔任Chemical Geology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雜志編委。
賴 波
教授,博導,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教授,博導,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獲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四川省青年科技獎。主要針對高難度化工廢水和新興污染物,開發高級氧化處理技術裝備。第一/通訊作者發表 SCI 論文130余篇,獲得Elsevier Best Paper Award、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1)。擔任Chinese Chem. Lett.執行主編,以及J. Hazard. Mater., J. Environ. Sci.等5個期刊編委;培養學生獲全國性獎學金7人次。
魏 源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魏源,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長期從事區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和環境地球化學方面的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特征污染物風險評估和修復技術等方面開展創新性工作。先后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面上、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支持。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排名第1),二等獎1項(排名第2)。2019年入選中組部團中央博士服務團。獲國家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青年拔尖人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