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奔凱
摘要:在和平年代,英雄似乎已經黯然謝幕。然而,愛國主義、英雄崇拜主義卻永遠不會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在中國雕塑藝術行業領域,正以另一種永恒的方式記錄著一個個偉岸浩然的中國英烈形象,一段段讓人民熱血沸騰的英雄記憶正以磅礴的歷史氣勢震撼人心,讓每一位觀賞者都肅然起敬。本文就現代雕塑中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寫意手法展開討論,探索雕塑中展現的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詞:雕塑? 愛國主義? 寫意
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1-0183-03
紅色雕塑能讓人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對民眾起到了積極、健康、向上的影響。而愛國主義教育應著手加強利用景觀雕塑來實施精神文明和文化符號的注入,采用類似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能夠讓愛國主義思想植根于當代青年心中。而這種存在于紅色景觀的雕塑形式,更應從審美和社會價值的高度來賞閱以及判定,進一步確定紅色雕塑的美學原理與價值,從而讓人們深入理解和領悟紅色主題,并從中感受紅色革命精神的教育意義。將建國以來百年間的國家近代歷史以雕塑藝術的形式展現給廣大人民群眾,是弘揚中國共產黨的體制先進性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的重要途徑,也是紅色愛國主義雕塑與藝術結合的新形式,這是一種具有新時代生命力的紅色愛國主義主題宣傳發展線路。愛國主義系列雕塑既可以供人參觀欣賞,又可以讓人們進一步了解革命脈絡,深入學習前人拼搏的精神,賦予時代精神不一樣的內涵。
一、現代雕塑中寫意手法運用
寫意這一手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與精神,在傳統的書畫繪畫中,早已有寫意這一手法的運用,而利用寫意手法對雕像進行重構,似乎能夠展現出不一樣的美。運用寫意手法制作的現代雕塑,其美學特征有兩條支線,其中之一是“尚意”,另一個則是“重象”。但實際上,就中國傳統雕塑來看,自宋元起,各雕塑家始終難以將雕塑引向“寫意”這一文學藝術展現路線,傳統雕塑中不存在寫意雕塑的相關理論,但不可否認,傳統文化藝術,包括書畫藝術,為現代雕塑運用寫意手法提供了極為豐富的參考資料。
從藝術形式的本體角度來看,中國雕塑可以分為意象風、抽象風、寫實風、寫意風、造型風、寫真風、夸張風和表現風這八種風格,這八種風格都有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有大量作品能與之對應。實際上,寫實風是西方古典雕塑使用較多的風格,而抽象風更偏向于歐美現代雕塑展現出來的風格,而中國現代雕塑依然更偏向于寫意風格。寫意手法在現代雕塑中的使用,實際上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最好的途徑,而且寫意雕塑的現代精神已經成為了當代雕塑跨越在寫實與表現之間的一種最好的路徑,也是最好的選擇。現代雕塑中運用寫意手法進行創作,可以借鑒的對象非常多,并沒有只停留在中國傳統藝術體系之上,而是融匯中西方的藝術體系的觀念以及語言精華,在創作的過程中,更好的把握住雕塑的本質以及意象的特點,特別是在時代精神融入方面,更是有其獨特的優勢。中國現代雕塑中的寫意手法的運用,更多的是將雕塑家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展現給全國民眾,藝術家們通過這一方式,讓觀賞者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愛國情懷,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何嘗不是一種當代精神文明的傳承以及發揚。
二、現代雕塑中以寫意的手法展現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現代雕塑以寫意手法沉淀歷史與人文精神
紅色愛國主義主題雕塑不但凝結著國家的光輝歷史、優良的傳統和奮進的精神,更是激勵后人努力克服艱難險阻的強勁動力。紅色愛國主義雕塑以寫意的手法,更容易使觀眾感同身受,在感性的接觸中接受革命歷史的熏陶和信念教育。如沈陽市1970年8月建造的《毛主席塑像及群雕》,該雕塑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大型玻璃鋼立體雕塑,也被全國雕塑界公認為最成功的雕塑作品之一。而沈陽世博園的雕塑作品《開天辟地》,則有沉淀歷史與人文精神的作用,以寫意的手法體現出現代雕塑中的愛國主義情懷,這種寫意手法讓中國人民感到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眾的審美意識。現如今,多數民眾對紅色愛國主義雕塑寫意手法缺少了解,更多的民眾還停留在對雕塑的欣賞審美,對紅色愛國主義雕塑的深刻內涵難以理解,因此,民眾在欣賞這類型雕塑時,也難以感受雕塑所展現的愛國主義情懷,更難以感受雕塑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現代雕塑以寫意的手法展現愛國主義情懷
在現代雕塑藝術中以寫意的方式弘揚英雄愛國主義精神,主要是通過英雄人物形象雕塑這種具有藝術性的表現方式,從側面展現愛國主義精神。通過雕塑的展現,人們回望當代中國人在抗戰年代和烽火激烈的年代、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民族精神,引導全國各族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國家觀,這是廣大文藝工作者在當今形勢下的政治責任與使命擔當,是中國紅色雕塑藝術家的責任和使命擔當。《送兒當紅軍》《金沙水暖》等大型雕塑藝術作品凝聚了中國雕塑家的藝術心血,展現了中國大型雕塑藝術的審美與全國各族人民和同胞的真切期盼,也展現了黨和人民共同搏拼的真摯情懷以及新時代中國人的理想,更向人們展現了文藝工作者的民族情懷與偉大擔當。
1963年,袁曉岑創作了軍事雕塑作品《送兒當紅軍》,這是新中國軍事基地成立后,云南雕塑家自行創作的首件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大型軍事雕塑藝術作品,該作品展現了當代藝術家對現代雕塑的獨特藝術美學價值的思考。紅軍在總部北上抗日行軍的途中,以實際行動深入宣傳中共中央民主革命群眾路線指導綱領以及相關政策,也傳遞了中國紅軍的戰略指導思想,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悄然播下了民主革命的火種,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支持與幫助。系列軍事雕塑藝術作品,也正是以此題材結合時代史實,以其既抒情又寫意的藝術表現手法,真實地再現當年云南彝族地區人民歡送孩子去參軍時的感人情景。雕塑《送兒當紅軍》的右前方是由紅軍一位部隊的首長和云南三十四個彝族人共同組成的團隊,雕塑的造型設計以及構圖呈現出金字塔形狀,在這個穩定堅實的金字塔形雕塑構圖中,父親的右手緊握著一把長矛和一支步槍,左手牢牢地摟住自己的兒子,對孩子淳樸的愛溢于言表,在此動作下,他深情地目送一直走到前方的中國紅軍各位首長,兒子的左腿似乎在向前緩緩跨出一步,這一步帶著民族的歷史使命,顯得有位沉重。部隊首長們深邃的雙眸陡然放射出灼熱的光芒,青年則帶著父親的殷切希望,準備投身于中國革命,幾人不同的動作與雕塑作品整體相配合,讓這尊雕塑展現出不一樣的魅力,也讓人感受到了雕塑主人公對中國革命滿滿的真誠和信任,更是充滿了對未來的熱切向往,激情又悲壯的英雄戰斗表演場面,彌漫著民族浩然正氣,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整個民族的歷史長河之中生生不息。
(三)愛國主義題材雕塑《金沙水暖》中的寫意分析
1975年袁曉岑創作的大型紅色雕塑《金沙水暖》,是中國紅軍在金沙江輪渡航行過程的真實縮影,凝固了中國紅軍和各族人民在輪渡中遭遇重重危難時所展現出來的同舟共濟的深厚友誼,也表現了軍民魚水深情的場景。《金沙水暖》給觀賞者提供了無限自由想象的空間,使每個觀賞者都能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深刻感受到民族精神文化的魅力,也是以另一種方式讓觀賞者接受不一樣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熏陶,作品以極富藝術性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詮釋民族愛國主義革命精神,充分展現民族藝術文化底蘊。在當代雕塑題材取得傲人成績的同時,人們更應該以清醒的頭腦看待當代雕塑作品,現代雕塑作品的藝術題材涉獵范圍仍不夠廣泛,取材的藝術領域不夠寬闊,題材的研究深度以及挖掘深度不足,這些問題還有待現代中國雕塑藝術家們去認真研究和思考。
優秀的雕塑藝術作品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水平,昔日,祖國在戰火硝煙中,革命者為保衛祖國、為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獨立和為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繼,各種民族英雄事跡盛行,英雄的人格魅力正在持續點燃并不斷強化,激發中國廣大青年的民族英雄情懷。因此,優秀的紅色愛國主義雕塑家理應肩負著中國發展新時期文藝創作的重大歷史使命,傳播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得以傳遞。當代雕塑家應當堅定地弘揚中華民族紅色主義自信心、強化中華民族的愛國意識,并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國家責任意識,肩負起重大歷史使命與責任,通過愛國主義雕塑作品,讓觀眾感悟紅色雕塑所展現出來的感召力,也是為了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情懷,這是直觀地弘揚中華民族偉大愛國精神、傳遞中國民族正能量的重要途徑。也是人們實現弘揚中國紅色民族愛國主義、鑄就美麗紅色中國夢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是新時代雕塑的使命與責任。
三、通過藝術的寫意手法再次煥發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近代中國寫意雕塑作品中傳達出的愛國情懷
我國近代人物雕塑中所表現的許多人物形象與作品體積間的關系,均長期受國外雕塑藝術的巨大影響。但近代藝術雕塑中所表達出來的重要主題與形象塑造的主要意義,必然與當時的社會狀態以及時代特征密切相關。中國雕塑在古代一直以來都是以各種宗教活動為主題,其中以藏傳佛教中的雕塑最為著名。自辛亥革命爆發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人選擇到國外留學,學習西方新技術的同時,也將西方的傳統藝術文化帶入中國,從西方學成歸來的中國青年雕塑學者們運用西方的技術對中國的雕塑進行重塑,使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大型雕塑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較大體積感、重量感、并且表現極富愛國主義情懷的雕塑藝術作品。因此,我國近代人物雕塑中所需要表現的許多人物形象與作品體積間的關系,受國外雕塑的影響比較大。
傳達中國雕塑作品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精神與愛國情懷,不僅能夠促使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雕塑中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感,更能促使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奮斗終身、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從而激勵人民群眾不斷進步與自我發展。
(二)向世界展示中國雕塑中的愛國主義情懷
雕塑作品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靈魂,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展現,且雕塑作為藝術作品,可以保存的時間很長,不易受到損壞,更能夠永久讓中國人民進行藝術觀賞。因此,創作民族雕塑藝術作品是最能夠展現中華民族氣節的一種形式。人們以人像雕塑這種人物塑造的表現形式來紀念那些為祖國革命事業貢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們,這些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紅色雕塑,能夠讓每一位中國人時刻銘記中國革命先烈,不忘他們的付出與犧牲。人們通過對中國紅色愛國主義雕塑藝術的深入欣賞,真切地體會到現今一切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同時也能促使觀賞人群懷著一份尊敬、崇敬的心態續寫愛國主義的新篇章。這不僅僅是對紅色雕塑寫意藝術表現手法的情感審美,更是強烈愛國主義情懷的深切感受與深刻體會。
紅色愛國主義的思想在雕塑藝術作品的創作中,具有重要歷史性意義,它能夠直接傳達雕塑藝術作品中的紅色愛國主義精神。位于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座雕塑就是一座具有重要歷史代表性的紀念碑,修建此紀念碑的主要目的在于讓中國人民緬懷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的革命先烈。因此,其中精心雕刻的精彩畫面也與中國民族近代史上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密切關聯。如,在南昌革命烈士紀念碑的下層和在碑的束腰部分分別雕刻著南昌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抗日游擊戰和解放戰爭等關于中國人民革命進程中的許多歷史性重大事件,時刻提醒著世人不要遺忘參與革命的這些老前輩,也不要忘記英勇奮斗抗爭的斗爭精神,進一步宣傳革命精神,并使其得到更好的方式繼承和發揚。在反映中國抗爭歷史的雕塑中,記載了中國人民曾經經受的考驗,我們之所以能夠享受現在和平美好的生活,是因為過去有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去守護國家。
四、結語
藝術精神是表現人類對自然事物精神追求的一種重要文化表達形式,藝術的強烈感染力使其能夠深刻吸引現代人們的廣泛關注與深入思考。愛國主義雕塑的強大藝術性和感染力一定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作為中華民族中最重要的歷史階段,紅色雕塑反映了民族的精神的文化信仰,幾十年以來興建的抗戰紀念雕塑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藝術體現。
參考文獻:
[1]陳世琪.瑞金紅色旅游景區紅色雕塑研究[D].贛州:江西理工大學,2019年.
[2]蔣新全.淺談近現代雕塑的愛國主義教育[J].高考,2019(02):284-285.
[3]雷澤慧.紅色文化視野下的雕塑在延安吳起勝利山景區中的應用[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