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娣
【摘要】說起民間游戲,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們一起在藍天白云下跳花繩、踢毽子、丟手絹等。這些游戲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度過了歡樂的童年。隨著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國家自上而下的重視,幼兒園也開始大力開展民間游戲活動。本文從教育價值、創新運用兩方面來分析如何將民間游戲“玩”進幼兒園活動,發揮獨特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民間游戲;幼兒活動;教育價值;多領域融合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母”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如何打造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文化“軟實力”,正越來越受到國家自上而下的重視。當前,“研究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蔚然成風。民間文化資源中最貼近孩子生活的就是傳統民間游戲,它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適宜兒童的發展。我園以省課題研究為基礎,確立的了“玩轉民間游戲,助力師幼同成長”的實施方案,認真組織開展實踐探究,以期探索出一些值得借鑒和推廣的經驗。
一、民間游戲融入幼兒活動的教育價值
民間游戲具有隨機性、趣味性、地方性、簡便性等特點,將傳統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活動有其獨特的教育價值。
(一) 對幼兒的價值
1.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民間游戲活動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身體、動作的協調發展,如“投壺”,發展上下肢力量、手眼配合的協調性;“踩高蹺”發展平衡能力;“抓石子”,發展手指抓、握、翻等精細動作……通過這些科學、適宜的活動,從而有效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2.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民間游戲簡單易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游戲與當地民謠、兒歌、順口溜以及簡單的節拍、動作相結合,更有趣。如“網魚”“丟手絹”游戲里就有很多朗朗上口的兒歌。活動中互動性很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與物的互動,以及游戲結果的不確定性等,這些都可以大大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探索的欲望。
3.促進幼兒語言能力、良好的個性和意志品質的發展。在民間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把傳統文化內化成幼兒游戲的規則意識,使幼兒的情緒個性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可以培養多方面的的能力與良好的個性品質。如“跳皮筋”“踢鍵子”“滾鐵環”可以提升孩子勇于挑戰、敢于競爭的品質;“拼七巧板”讓孩子動手動腦開發智力;“繞口令”“猜謎語”益智、動腦,發展語言表達能力;“老鷹捉小雞”“炒黃豆”可以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發展社會交往能力。通過多樣性的民間游戲組合,讓孩子不斷地挑戰、試錯、抗挫,建立健全孩子的人格,促進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二)對教師的價值
民間游戲的開展,需要教師的加工與融合,研究、反復試驗。在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傳統文化,通過讀經典,學傳統,提高傳統文化素養與心靈品質;通過研究民間游戲的內容和玩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園采取三步法“培訓——教研——行動”解決民間游戲活動的實施問題。通過邀請專家入園作針對性指導、線上集中培訓、教師自主打卡學習來完成前期培訓學習;通過入班觀察研討、互觀互學互評、體驗式教研來掌握民間游戲的玩法。研訓一體化的模式,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主要針對課題重點、設計活動的相關理論、活動執行中遇到的問題等內容展開討論、交流。如:怎樣使游戲簡單易學?怎樣把簡單的器械變出更豐富的玩法?如何在傳統玩法的基礎上創新玩法?如何以民間游戲為切入點,發揮更大的教育價值?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設計出更多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好玩又有趣的游戲,從而激發孩子的運動興趣,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創造力?在不斷地研訓、體驗、實操、反思中幫助教師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提高了教研水平,促進專業成長。
(三)對園所的價值
民間游戲活動的實施成本不高,材料簡便,非常接地氣又不受場地、人數、空間等條件的限制,簡單有趣好實施,隨時隨地可進行。幼兒易懂、易學,十分喜愛。將民間游戲融入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戶外游戲、大型活動中,既豐富了課程資源,提升了辦園質量,也可激發幼兒對家鄉本土文化的熱愛,對繼承和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玩好民間游戲的實施策略
(一)積極創設游戲環境,營造輕松教育氛圍
1.環境營造成幼兒“觸手可及”的氛圍
環境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想要讓幼兒在環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必須有目的創設游戲環境,提供材料,工具以及促進他們的挑戰。如何將環境營造成良好的游戲氛圍呢?如“跳房子”,我們在幼兒園的走廊、通道、操場、門前小道等空地上,畫上色彩斑斕的線條,畫各種“跳房子”的格子圖形,孩子在自由活動時就會主動去做這個游戲。接園、放園的時候,在這個路徑里面還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一起體驗。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我們把游戲的環境營造起來,讓孩子觸手可及,一看到就想去玩,不受任何限制。
2.主題墻呈現游戲規劃,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助力
環境的影響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創設、運用良好的環境,讓幼兒在這樣的環境中及時主動地建構知識,而不是消極的去接納信息。我們的主題墻力求圖文并茂,提供一些游戲的玩法,讓幼兒可以隨時隨地看見,對于游戲的規則就會更清晰,游戲的流暢性就會更強。通過主題墻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提升孩子對游戲的興趣,加深對規則的理解,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的高明的方法。
(二)靈活運用,實施多領域融合
1.民間游戲的收集與分類融入
我園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發動教師、家長廣泛征集傳統民間游戲,對其進行篩選、分類,改編、創新和運用,整理成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的民間游戲活動資源冊,靈活地融入到園本課程中,幫助孩子找回傳統民間游戲在他們身上應有的價值。適宜融入到幼兒活動的民間游戲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語言類,有繞口令、猜謎語、點指兵兵、點豆豆、拉大鋸等。適用于室內活動,餐前餐后、盥洗后等一日生活中的過渡環節,重點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創編能力、想象能力。
(2)益智類,有占角棋、七巧板、翻花繩、抓石子、捉猴等。適合將材料投放在益智區,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的時候開展個別游戲、小組游戲,有利于鍛煉幼兒的思維力、手指的靈活性,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3)競賽類,有投壺、滾鐵環、丟沙包、三人四足、跳竹竿等。適合在戶外游戲中開展,主要目標是結合孩子掌握的一些技巧和不同的情景來進行競爭比賽,提升游戲的趣味性。
(4)娛樂類,有剪刀石頭布、網魚、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就是以玩為主,平時作為一種放松的小游戲,可放在我們的體驗活動里面,離園活動里面,或者是集體教學的休息時間,小范圍內的,都可以去玩。
(5)技能類,有踢毽子、丟沙包、賽龍舟、跳竹竿、跳皮筋、跳房子等。適合在晨鍛、體育課、親子運動會、民俗嘉年華等戶外活動開展,結合孩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器械的操控能力,作為重點來進行的一個游戲。以輸贏、淘汰、對抗為游戲的主要目的,鍛煉幼兒跑、跳、躲、閃等基本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活性,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合作意識,感受民俗活動。? 2.精心設計,多領域融合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材料、因內容靈活運用。”為此,我們常常思考,民間游戲活動如何實施多領域融合呢?以“荷花開”為例,創新、創編多種玩法。幼兒圍成一圈,一個幼兒蹲在中間,圍圈的小朋友手拉手繞“荷花”邊走邊唱問答歌。問:荷花荷花幾月開?一月開?一月不開幾月開……六月荷花朵朵開。答至“荷花開”時,圍圈幼兒四散跑開,圈中間幼兒抓住其中一個,作為下一輪的“荷花”。游戲的玩法可以隨著兒歌創編來變化,可以創編其他月份開花的兒歌,也可以無序回答增加趣味性。這樣的游戲活動可以跟多個領域相融合。幼兒在區域內四散追逐跑就屬于健康領域的;邊念兒歌邊游戲,通過改編歌謠提升創編能力促進了語言領域的發展;游戲中幼兒聽到數字就快速反應抱在一起,涉及到數的概念就是屬于科學領域的;游戲中幼兒之間的愉快交流、合作意識非常好就是促進了幼兒社會領域的發展。
(三)創新玩法,提升游戲活動的質量
為滿足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需要,我們非常注重發揮器具的一物多用、巧用,按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設計出科學、合理、多樣化的玩法,在完成目標的同時,讓民間游戲發揮更大的教育價值。教師通過一課多研、同課異構進一步設計民間游戲,使其情節更豐富,游戲內容更有層次性,從而提高民間游戲開展的深度與廣度。我們常常鼓勵師幼一起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自制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器具,創新物質條件、創新玩法。以“跳房子”活動為例,游戲目標就是通過單腳、雙腳向前跳這個動作去鍛煉孩子的下肢力量,可以滿足三到六歲兒童的跳躍度的發展,鍛煉孩子的彈跳能力,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小班的玩法就比較簡單,讓孩子進行開合跳、向前跳。相對于單腳跳而言,小班孩子控制起來就比較困難,所以我們就把這個單腳跳刪掉。到了中班,幼兒的能力開始變強了,我們需要進一步提升孩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在玩的過程中提高了難度。在格子內貼上了箭頭的標識,讓孩子在跳躍的時候按箭頭指示向前,左前,右前,單、雙腳交替進行,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感知方位,同時也感覺到在游戲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挑戰性,從而大大激發了幼兒想要嘗試的興趣。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像普通的跳房子,已經沒有什么挑戰性。這時就需要升級游戲的難度了——“比一比,看誰的玩法多”。讓幼兒自己設計更多的玩法,挑戰更大的難度,利用現有材料嘗試改變“房子”形狀,改變箭頭的方向,改編兒歌,創編出不同的玩法,根據音樂的節奏,走、跑、跳相結合,在傳統的玩法上進行了創新。教師支持幼兒的學習,并做好觀察、記錄,幫助幼兒按年齡差異不斷優化游戲的玩法。游戲的設計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分層次分解難點的原則。如此豐富多樣的玩法促進了幼兒認知的發展,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和活動的積極性。
民間游戲魅力無窮。它蘊含著豐富的現代教育價值和發展潛力,值得我們不斷去挖掘、去研究,并傳承發展。
【參考文獻】
[1]蔣明智.嶺南民俗與技藝[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3.
[2]嵇宇經.民間游戲[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