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散文占據教材選文的大部分內容。一方面,散文的語言運用質樸優美,文字中蘊含著濃厚的情感,對現實中的人、事、物描寫細膩,思想豐富;另一方面,散文中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情懷,反映著時代的變化與社會價值取向。因此,學習散文對初中生有著重要的人文教育意義。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散文教學體系較為破碎,對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練習應用更是少之甚少,存在胡亂使用散文練習系統的現象。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直接提供練習題的答案,簡單的對問題內容一筆帶過?;蛘邲]有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進行有效的設計練習授課,導致學生在完成練習題時只有部分學生能夠跟上練習的步伐。此外,教師在練習上缺乏對其的主觀認識,忽視了語文學科教育的實際意義,導致練習沒有融入到教學之中,學生也沒能從練習系統中掌握有效的知識技能。因此,為了能夠將散文練習系統發揮原有的效用,展現練習系統在學生寫作能力上的價值。在分析了初中語文統編版教材中的散文練習系統,結合學生在寫作上的學習特點提出教學策略,希望在教學實踐中提供有效幫助。
一、散文練習系統編寫特點
從語文核心素養來看,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升,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意識,加強學生對文學問題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完善學生的個性。同時,語文學科教師不能成為說論的工具,應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文學作品與實際訓練中,不斷陶冶情操,增加對文學作品的認知。在語文教材的選文中,散文主要是以文學性的文章為主,數量較多,品質優良。教材的編寫者為方便學生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散文課后都編寫了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能夠從文體中解讀文章中的意境美、結構美。
1.注重理解性練習,培養學生文學素養
從散文練習系統中的題型分類來看,主要根據功能的不同分為:記憶性練習、理解性練習與應用性練習。通常而言,記憶性練習重在對文章中內容的背誦記憶,主要表現為抄寫和朗讀。理解性練習則是指對文章內容的解讀,分析文本中詞語、句子、結構等內容,主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性練習是指學生通過表現性行為完成的練習,如辯論、仿寫等作業。同時,在實際的學習過程這三類題型并非獨立的個體,而是互為補充、相互作用的整體。其中,散文練習系統中,理解性練習的占比較大,超過總體數量的七成,其次才是應用性練習,而記憶性練習只占總數的3%。由此可知,散文練習系統的核心是看懂文本,學會賞析文本,注重對學生的閱讀思維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正確解讀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情感與寫作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背影》中的第四道有關評析類練習題的設計:
文中的語言樸素而又典雅,簡凈而又細致,試以列語句為例,加以賞析。(1)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2)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咐我路上小心,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
這類評析題的設計是讓學生確定“父親”在“我”腦海中的形象,讓學生以“我”的視角,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愛。同時也能夠體會到“父親”的愛意的特別之處。讓學生再重頭閱讀文章便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情感。
2.內容重視語言特色,關注情感表達技巧
從散文練習系統的編寫思路來看,其中主要設計中兼具的內容有:人物分析、結構掌握、情感表達、語言解讀、拓展應用等方面。其中,語言解讀居主要地位所占比例為25%。其次,再到文本結構掌握,比例為20%??梢姡⑽木毩曄到y的主要內容是以語言特色的賞析為重。由于每個創作者在進行散文創作時所采用的寫作技巧不同,因此所運用的語言都賦予了不同的特色。例如,七年級上冊《春》的練習題目:
想象下列各句描繪的情景,說說加點語句的表達效果。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2)小草偷偷地從上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在《春》的課后習題中要求學生在評析語句的時候了解文章中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理解散文中用詞用語的精妙??芍?,學生在進行閱讀散文時需要關注作者在作品中駕馭文字的技巧,回味散文中語言多變的修辭特色。
3.適當拓展,培養探究思維
從散文的練習題設計上看,練習的內容不僅關注學生對文本內容知識面的拓展,還重視學生的思維培養。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思維習慣。從統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散文練習題中,有關拓展類的題型包括:比較閱讀類、課外閱讀類等。例如,七年級下冊書中賈平凹的《一棵小桃樹》,“想一想,本文與《紫藤蘿瀑布》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此外,還有有關課外閱讀類的題型,如《昆明的雨》在課后習題中便設計了相關的課外閱讀延伸題目。通過這種拓展性的題型可以讓學生的思維不再是集中與單一文本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在與外界交流中,拓展閱讀視野,形成新的話題空間,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和能力。
二、散文練習系統的應用策略
1.完善認知結構,培養寫作意識
布魯姆的構建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后,應搭建自身的認知結構并不斷地在此結構上進行修葺完善。因此,要實現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新知識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便要在對散文練習系統的應用上進行相應獨立的思維訓練,從而讓學生逐步內化散文中的知識。例如,在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中的課后習題:
很多作家都寫過回憶母親的文章,比如鄒韜奮《我的母親》老舍《我的母親》等。找來進行比較閱讀,看看不同作者筆下的母親形象、文章的寫作手法、作品的語言風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此題作為理解性的習題,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可以與同學共同合作進行相關材料的搜尋、對比,探究相關散文的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等不同之處。在不斷的自我思考,交流比較中,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寫作手法,語言風格有著清晰的認識,在進行自己的創作時,也會形成一定的寫作意識,知道運用怎么樣的文字去表達自身的情感。幫助學生完善對散文的認知結構,進一步習得在寫作時應該如何進行文章結構的排布、運用準確的語言、打造自我的語言風格等,使得文本中的知識融匯貫通到寫作之中。
2.積極思考習題內容,重視課文學習要素
統編版初中散文練習系統的設計一般與課文中關鍵語文要素相匹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單元主題和課文主旨,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主動思考習題設計背后的涵義,領悟編排者的用心,積極完成練習。例如,在七年級上冊《春》:“作者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妓‘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你怎樣理解這些比喻?你還能發揮想象,另寫一些比喻句來描繪春天嗎?”這里的關鍵詞“比喻”和“想象”作為核心的學習要素?!氨扔鳌弊鳛槲恼聦懽鞯男揶o手法是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基本技巧;“想象”則是學生所應該具有思維素養。從這道題目中,學生首先應該解讀作者在創作時所采用的比喻意義,提高對語言審美的意識,其次還要掌握比喻句的用法,加強對現實生活的聯想,從而學會善用比喻,讓比喻做到貼切真實。
3.善于表達,提高寫作能力
散文練習系統的設置不僅是服務于文本的閱讀還服務于學生的創作實踐能力。學生在對散文練習系統的學習過程中,要將閱讀所習得的知識轉化為相應的技巧訓練。例如,《濟南的冬天》中:“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不少于200字?!鳖}目中告知學生要對課文的寫作手法進行觀察,并根據文中的語言特色進行仿寫,通過仿寫來讓學生可以掌握相應的技巧。學生在進行做題時,還要對家鄉的冬天進行觀察,結合相應的氣候特點,運用文章中語言寫作手法進行仿寫,并在不斷的思考中,運用文字表達自身的情感,提高對文字的駕馭能力。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散文練習系統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深入地解讀文本,評析文本中的語言特色,還能夠不斷地培養學生創作意識,促進以讀促寫走向深度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余小翠.部編本和啟思版初中語文教材練習系統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
[2]陳立娟.以讀促寫,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探究[J].新課程(下),2018(2).
[3]陳菊飛.以讀促寫 依文而教——以人教版七年級寫作教學方案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2012,000(008):27-29.
王宇嘉,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