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尚 冰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媒體朋友、網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與互聯網產業界同仁、法律界的朋友們相聚云端,共同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國互聯網法治大會。首先,我謹代表中國互聯網協會,向各位領導、專家、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向廣大網民朋友表示誠摯的問候!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涌現,數字經濟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我國互聯網實現跨越式發展,有力推動網絡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是網絡基礎日益堅實。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和千兆接入網絡。截至2021年9月,5G基站達到115.9萬個,5G終端用戶數突破4.19億;超過300個地市啟動千兆入戶試點,千兆光網覆蓋家庭已超過2億戶。IPv6規模部署向縱深推進。截至2021年10月,我國IPv6地址擁有量近6萬塊,位居世界第一,IPv6活躍用戶數達到5.5億。
二是應用創新持續活躍。自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與千行百業加速融合創新發展,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網上零售規模引領全球,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上零售額達6.11萬億元,同比增長23.2%;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網絡直播等應用蓬勃發展,數字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
三是技術創新不斷增強。截至2021年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投入研發費用529億元,同比增長11.9%,為基礎性、通用性技術研發攻關提供了有力支撐。在人工智能領域,應用算法、專用芯片、開源開放平臺、智能傳感等核心關鍵技術上已取得局部突破,視頻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部分關鍵應用技術居世界先進水平。此外,我國在6G通信技術、芯片技術、量子技術、衛星互聯網等領域也取得一系列積極進展。
2021年,我國網絡立法進程不斷加快,《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密集出臺,網絡立法步入“精細化”時代。
本屆中國互聯網法治大會以“守正創新,依法強網”為主題,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重要思想和法治思想,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互聯網法治化進程,聚焦互聯網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挑戰,探索深化依法治網新思路、新模式。在此,我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完善法治體系,堅“守”法律底線。要深入落實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強化網絡強國戰略思維,開展法律理論研究,完善網絡法律制度,明確網絡空間交易規則、行為規范和權利邊界,推動現有法律法規延伸適用到網絡空間;要加快網絡監管立法工作,積極參與數字經濟、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網絡安全等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著力健全完善網絡法治體系,積極推進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進程。
二是保障網民權益,維護公平“正”義。互聯網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維護公平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大規模應用,網上信息傳播呈現出海量聚集、差異推送等現象,個人信息過度收集、網絡暴力頻發、非法網絡集資時有發生,嚴重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要加強網絡監督,重視網絡輿情監測,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互聯網自由與秩序平衡、安全與發展并進。
三是倡導多元共治,“創”建良好生態。要深入貫徹全面依法治國和網絡強國重要思想,倡導建立由政府主導,社會組織、企業、網民等多元主體參與協商共治的互聯網治理體系,在具體實踐中加強對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防范和化解互聯網行業風險,防止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依法監督和查處平臺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構建依法治網、依法上網、依法辦網的良好生態,促進我國互聯網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是科技賦能法治,創“新”監管模式。在建設“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的時代潮流中,“互聯網+政務管理”已成為監管創新的必然趨勢。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運用智慧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能,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站式多元糾紛和訴訟服務平臺、移動微法院、區塊鏈存證等新模式,積極推動我國法治建設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培養和打造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監管執法隊伍。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依法治網是我們共同面對的一個時代命題。希望參會人員在互聯網司法治理領域加強經驗交流、廣泛凝聚共識、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提高互聯網司法工作能力,提升互聯網法治建設水平,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保駕護航,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最后,預祝本屆大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