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菁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的供應,改革開放以來,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中國制造”以大勢所趨、勢不可當的姿態走向全球。與之相對的是我國快速增長的對各類能源的需求,包括對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太陽能、風能、核能、水能等,以及產生的二次能源,如焦炭、蒸汽、液化氣、酒精、汽油、電能等的需求。人類現有的利用能源技術,其實就是在花式燒開水,換個方式說,都可以用于發電,轉化成電能。電能作為現代工業社會的必需品,無法規模化存儲, 這意味著電力運行需要保持供需平衡。我國多年前廠網一體的計劃用電方式難以解決多變和激增的需求增長,廠網分離、市場化運作是必然的選擇,電力市場的建設成為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自2015年中發9號文印發[1],掀起了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2017年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啟了試點工作的展開;2018年、2019年、2020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相繼出臺政策文件,在總結8個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對市場規則和技術持續完善,對合理設計電力現貨市場提出詳細指導,并于2021年增加了5個試點單位,電力市場建設將進一步提速。
當前電力市場主要包含以下三類交易。
根據新版的《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3],電力中長期的成交價格由市場主體通過自主協商等市場化方式進行,第三方不得干預;計劃電量應隨著政府的放開采取市場化定價方式。雙邊交易價格按照雙方合同約定執行;集中競價交易按照統一出清價格或根據雙方申報價格確定;掛牌交易價格以掛牌價格結算。市場化用戶和跨區受電地區購電價格包括輔助服務費用。引入偏差電量結算機制,針對發電企業、電網企業、電力用戶和售電公司采用了相同的±2%電量限額和按照固定比例支付偏差考核費用的管理模式。
跨區域現貨交易主要用于組織富余可再生能源外送交易。交易主體主要有送、受端的網內水、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電力企業、電力大用戶、售電公司和火電企業,以及電網企業。
以省為單位,進行省內現貨交易,目前正在8個試點區域進行試點,交易規則和結算規則正在試行中,新增的5個試點也在探索中。部分試點的電力行業情況分析詳見表1。

表1 部分試點的電力行業情況分析表
電力市場中發電和售電規模持續擴大,參與交易的主體數量持續上升,市場競爭不斷增強,各種主體類型和價格機制的差異化、同一用戶費率的日期差異性、時段差異性、階梯差異性成為售電市場的常態;發電企業的計劃發電和實際輸出曲線的偏差,售電公司日前市場的偏差量結算以及調度、各區域輸配電、輔助服務的結算問題等等,都是當前存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電力現貨市場上的邊際成本定價出清,實際就是由負荷曲線對發電側由低到高報價出力疊加而成平面的切割,當某一時刻負荷低或者風光電等新能源發電量突增時,現貨價格就低,反之現貨價格相對高。
邊際成本定價機制決定了電力現貨市場中的低價格,特別是在新能源高占比或者裝機容量相對過剩情況下,電力現貨價格將出現低于中長期市場合約的價格,煤機的現貨市場價格接近其變動成本。此結果已在幾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地區的模擬試運行市場中得到了印證。
此外,中長期合約是雙方協商的形式,而非標準化的單位及標準化合約模板,而現貨市場需要的是可以標準化度量的單位及標準化條約,方能實現線上橫向比對,使得交易雙方解耦,達到如證券交易市場一般的瞬時集合競價、交割等線上交易。
當前以上問題,尚未有達成共識的解決方案。
電能量作為可以買賣的商品,和一般商品一樣具有“量”“價”兩個價值計算參數。但是和水能夠存儲在容器中不同,電能現有的技術和材料條件,僅能做小規模的存儲,無法做大規模存儲。以量的參數來看,從機組裝機容量可達到的最大理論發電電量到實際發電電量再到上網電量,經過傳輸配送中的線路、電網損耗,到下網電量最后到用電電量,是一個不斷衰減的數值;而從“價”的參數來看,一般來說時間越長的“預售”價格越低,中長期預售貨變現貨,臨近實際發電的時間越短,價格越高,一旦發電開始,如同已經開始登機的航班一樣,無法購售或已購售的作廢/補償處理,發電時點等于是價格拐點,從高點直接降至0。
但是單純發電廠發出的電能量是沒有辦法使用的,還需要通過傳輸、配送、調頻、調度、負荷集成等輸配電服務和輔助服務以及運維服務這一系列的服務配套,才能轉變成終端用戶可以使用的電能。由于過去廠網一體化的基礎,我國的現狀是購售電、調度、運檢維還主要由電網企業電力公司一體化經營,市場化不足,想要良性的實現市場化過渡,從根本上需要進行“阿米巴”[7]式的經營單位拆分,打破合約交易方式,改為商品交易方式,統一度量衡。據此,設計將電力交易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及電力金融市場三個部分。
構建一級電能+服務發行市場,其作用是鎖定送端的發電企業、發電相關服務提供商以及明確預估的發電量。市場初期引入保薦制度和核準制度,場內交易成員根據需要繳納一定比例保證金。
一級市場中,每個市場成員可以通過開架掛牌、集中競價、雙邊協商的方式購售電力直接交易、跨省跨區交易、合同電量交易,以及輔助服務、輸配電服務、抽蓄、儲能服務、負荷集成服務等,其中輸配電調度、調頻服務、電網/線的運檢維服務可由獨立運營商提供,也可由輸配電服務商(例如電網公司)提供。一級市場交易以中長期為主,少量現貨;批發為主,零售也以“一件批發”的方式進行交易。發電企業把電力按照3600J作為最小顆粒,可以定義成不同單位大小,例如千瓦時、萬瓦時、兆瓦時、千兆瓦時等等。包裝成年度、月度、多日等不同套餐的SKU[8]進行發售。中長期和現貨都僅是不同的商品的不同SKU屬性。輸配電、輔助服務等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服務內容及服務特性,包裝成不同的SKU進行出售。一級市場結算為日清月結,交易一旦成交,不能履行交易內容進行交割的,根據市場規則進行評定及懲罰。售電公司等擬進行售電/轉讓的企業,需對購買的各項商品和服務進行合成及拆分,以便于在二級市場出售和轉讓。
二級流通市場中出售的商品源自一級發行市場的商品轉賣或拆分而來,以及場外中長期合約、現貨合約為商品進行轉讓。電力商品即時或者稱之為瞬時物理交割的實時市場,一般采用統一出清的方式,由市場成員自愿參與購售交易,并對所形成的交易計劃進行實物交割和結算。考慮到電力商品交割的瞬時供需平衡特征,所拆分出的商品,可按時間范圍分解為到實時交割之前的數個小時乃至一日及日內設定不同的SKU進行購售。因此,電力二級流通市場中的賣家,通常出售的商品為將一級市場中購入的中長期和現貨拆分到日前、日內、實時及至每5分鐘為一個單位的商品進行出售。進入二級流通市場中出售的商品均為“套裝”,已包含必要的輸配電、輔助服務等必要的配售服務。由于二級市場中流通的商品源自一級市場或場外合約,因此送端電廠/機組已鎖定,現貨為主。包括合約轉讓市場、日前市場、日內市場和實時市場四個部分。二級市場是確定受端的市場,二級市場的交割結果是調度的直接依據。二級市場的結算為日清T+1日結,月末出賬單進行結算軋差。
電力金融市場需關注金融合約的風險,和一般金融合約的風險類似,主要有:
(1)價格風險。例如世界上最大的電力和能源商安然 ( Enron)公司,由于對價格風險的判讀失誤、防控不足,不得不于2001 年宣布破產。(2)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手不履行責任或不能完全履行責任所造成的風險。(3)其他風險,如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的風險之外,還有法律風險、操作風險等等。
電力金融合約市場能夠為現貨市場提供大量的套期保值者 ,稀釋了電力合約市場上的投機成分。反過來,也能促進投資者行為理性化。
電力市場建設還處于積極探索階段,仍然需要使用大量的理論研究以及實驗數據來進行支撐,并通過實踐來驗證。由于我國特有的電力市場環境,世界范圍內難以找到相似度高的模式或者方法,一切都需要不斷摸索,本文僅從電商平臺、證券交易平臺等的交易方式汲取靈感,結合電力交易的特殊性,構想了用標準化商品的方式,嘗試提出一種電力交易市場構建的新思路。限于能力和經驗的不足,只能是漫談,僅作拋磚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