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媛
(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5)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交流日益頻繁,由此迫切需要一批具備國際視野、可嫻熟運用外語傳播中國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人才。近年來,我國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發揚的重視度。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漫長歷史長河中,茶文化不僅凝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從儒釋道中汲取了豐富的思想觀念。為適應全球文化經濟發展需求,英語教學應不斷滲透茶文化,由此不僅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還可為茶文化傳播搭建可靠的語言橋梁。
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息息相關,英語教學是學生了解并接收西方文化的一大陣地。長期沉浸于該種教學氛圍中,勢必會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使得學生逐漸漠視本國傳統文化。因而,應注重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我國是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為推進對博大精深茶文化的傳承弘揚,使茶文化可走出國門,必須借助英語進行宣傳推廣。因而,英語教學對于茶文化的傳播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英語教學可為茶文化培養大量的傳承者、推廣者。英語教學中,為引導學生有效了解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價值,教師可積極向學生講授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聯系、異同,以此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度,并引導學生肩負起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另外,在國際文化發展領域中,因為西方人民缺乏對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有效認識,使得不少國外友人對中國茶文化的認知存在一定偏差。針對該種情況,可通過英語教學為茶文化傳播培養一批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英語人才,讓茶文化發揚光大。其次,英語教學可提升茶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我國茶葉對外貿易成交量一直處在全球首位,雖然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并憑借龐大的出口量成為茶葉出口大國,但距離“茶葉強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國際領域中,國外友人對茶文化的認識廣泛集中于“西方下午茶文化”、“日本茶道文化”等方面,我國茶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則相對薄弱。針對這一情況,可通過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茶文化,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英語人才,并引導該部分人才在國際領域宣傳推廣中國茶文化的方式切實提升國外友人對中國茶文化的認知度,讓中國茶文化走出國門,提升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從根本上而言,英語文化教學即為將英語作為載體推進文化傳播,在這過程中應當以文化內容為教學重點。然而,一些學校的英語文化教學內容與這一實際相脫離,教學內容主要為語言知識,文化內容僅僅以輔助的形式出現在教學內容中,并且教學內容傳授的語言知識還與如今的社會實際存在不相符情況,偏向書面化的語言并不適用于社會實踐。與此同時,因為一些英語文化教學內容是基于西方文化視角進行編寫的,而跨文化交際意識薄弱的英語教師只能局限于開展表層的文化知識講授,難以針對該部分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最終使得英語文化教學的效果不盡人意。另外,與實際相脫離的英語文化教學內容,不利于贏得教師、學生的認同,教師只能依照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開展教學,而學生則只能進行被動接收。
現階段,一些教師在開展英語文化教學中,仍偏向于進行詞匯、語法等英語理論知識的教授,強調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對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則缺乏足夠重視。就一些學校英語教學現狀而言,教師在開展茶文化英語課程教授過程中,偏向于依據考試大綱對教材內容進行講授,而鮮有從其他視角對茶文化內涵進行分析,加之長期以來一直推行灌輸式的單一教學方式方法,使得英語文化教學效果始終不是很理想。
就現階段實際情況而言,大多數學校的英語教師主要為英語專業畢業,這些師資的專業知識主要集中于英語范疇,對于歷史、文化、人文等領域鮮有涉及,難以憑借自身的專業素養保證英語文化教學的順利進行。另外,不管是學校在開展英語教師招聘、考核中,還是英語教師在日常自我學習提升中,總是將英語專業的能力作為唯一指標,不注重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評定及自我提升,使得英語文化教學工作開展缺乏可靠的復合型英語師資支持。
眾所周知,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為推進茶文化的傳承弘揚,推進其與英語教學的有機融合尤為重要。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應充分把握茶文化的精神內涵,構建健全的茶文化教學體系。首先,在開展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將茶文化的各種思想觀念與名人典故進行整合,再與西方相關的事跡進行比對介紹,以此不僅可以提升英語教學課堂的吸引力,還可讓學生領略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形成傳承弘揚茶文化的意識。其次,應有效發揮茶文化的德育功能,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崇尚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世世代代茶人追求的終極目標,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提煉茶文化中的茶德,并將其滲透在英語教學內容中,以實現對學生情操的陶冶。比如,在對英國作家狄更斯《雙城記》進行講授過程中,在提及到其中社會底層百姓遭受資本階級無情壓迫內容時,即可引入茶文化中推崇的“和”、“美”等茶德,以此讓學生了解西方歷史的同時,切實讓學生領略中國茶文化的深厚內涵。另外,還應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從難易程度著手,建立循序漸進的茶文化教學體系,比如,推出茶文化基礎知識推廣課程、茶文化歷史發展課程、茶文化哲學思想課程等,做到由淺入深,促進收獲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英語文化教學中,在進行語言知識傳授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對茶文化知識的傳播,因而在將茶文化融入進英語文化教學過程中,應立足于其教學根本,以文化內容為教學重點,緊扣茶文化深入提煉傳統文化知識,優化茶文化教學內容。首先,學校應從學生英語文化學習實際情況切入,結合學生對茶文化的認識水平對茶文化教學內容予以優化。比如,引入中國茶文化、中西方茶文化比較等教學內容,并將茶文化知識合理融入進英語教材各個環節,特別是加強對茶文化相關專業術語的滲透,如weak tea(淡茶)、tea set(茶具)等。其次,茶文化英語教學還應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茶文化教學內容。比如,為英語學習水平相對薄弱的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茶文化教學內容,而為英語學習水平較強的學生提供更高難度的茶文化教學內容。
鑒于長期以來英語文化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較為單一的問題,教師應注重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方法。比如,針對中西方茶文化在歷史、人文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教師應有意識地對中西方茶文化進行對比,在此期間可引入文化對比教學法,對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異同之處進行整理,如在對英語紅茶文化進行講授時,可從其歷史進程切入,結合中國紅茶的發展淵源開展對比分析,以此一方面滿足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提高學生對本土文化的有效認識。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全面采集與茶文化相關的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教學活動,在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水平。
在英語教學中,為實現對茶文化的有效傳播,對英語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此,學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注重提升英語教師專業素養的同時還應當注重培養英語教師的文化修養。學校可通過組織各式各樣的社會文化活動,比如茶文化知識討論會、茶文化專題講座等,以此提升英語教師的茶文化知識儲備。與此同時,學校還應通過采取相應的激勵手段,以調動起教師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師可不斷增加茶文化歷史信息等相關的知識,進一步推動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傳播。
綜上所述,包括茶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背景下,面對西方外來文化的沖擊,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應利用好英語教學這一重要陣地,推進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中國傳統文化可走向世界,讓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領域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