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北京工商大學,北京 100000)
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影響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時代下,隨著5G技術以及各種自媒體的發展,更是賦予茶文化傳播新的力量,各種平臺存在著大量與茶文化相關的影視與視頻,例如,紀錄片《茶旅天下》的播出引起很大反響,與此同時,新的技術會促進新的傳播方式的產生,5G時代下應該融合多種媒體對茶文化進行多樣化的傳播,促進茶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其起源于4000年前,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時,茶文化糅合了佛教、儒學、道教,獨成一體。茶文化講究以德為中心,重視修身養德,同時茶文化與一定的歷史文化相融合,并容納了禮儀、道德、科學與藝術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茶葉從一種經濟作物緩慢演變為承載人的精神思想的物質,飲茶活動也不再是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而是上升為借喻精神歡愉和人生意義的精神世界的建設。
茶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時代性,中國的茶文化傳播于海內外100多個國家,茶文化的傳播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文化,加強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首先,傳播茶文化對于構建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中國的茶文化講究茶道與茶藝,可以培養公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戒除浮躁的生活;其次,在中國,茶經常作為一種禮品相送,作為中國人民的一種禮尚往來的社交活動,茶文化豐富多彩,紅茶、綠茶、普洱茶、龍井茶、烏龍茶等都具有本身的屬性和特殊的功效以及含義,茶文化走進公眾的生活,可以調動公民對茶文化的喜愛和推崇;最后,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應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與4G相比,速度成為5G時代最好的代名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獲取信息的時效也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5G時代傳播速度、上網速度以及下載速度更快,信息傳播將不再有延遲,大大節省網絡信息的傳輸時間,能夠實現實時傳播,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2020年,三大運營商5G基地在全國達到77萬座,互聯網之間的傳播將更快速。
5G時代,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能夠獲取更加豐富的信息,甚至不再是人生產信息,而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進行信息的編排,人工智能可以將文字編排成視頻或音頻,還可以結合用戶最常搜索的字詞或關鍵詞進行信息的編排和傳播。在算法編程的加持下,5G技術擁有更強的網絡連接能力,網絡連接范圍更廣。與此同時,5G通信的全球化實現,給茶文化的全球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可以更方便地瞬時送達世界各個角落。
在個性表達欲望的驅動下,與單向被動接受信息相比較,人們希望能夠與傳播信息進行實時互動。這成為廣大用戶的基本需求,尤其是在茶文化傳播中,如果用戶能夠實時參與,用戶將不僅僅是茶文化的吸收者,更是茶文化的傳播者,隨著5G技術的成熟,給信息交流的及時性和互動性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茶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茶有關的各種影視劇、紀錄片都反映著茶文化的歷史以及地理淵源,《茶界中國》由11個攝影組耗時三年跨國拍攝完成,深入茶文化的起源地——中國,探訪其為世界帶來的400多年的影響;《茶葉之路》由央視制作,揭示了茶葉作為一種商品,在中俄貿易之間的關鍵作用;《茶緣天下》,由央視制作,共九集,每集30分鐘,從茶緣出發,融情于茶,使公眾了解風格迥異的茶文化。探析這些紀錄片發現,集數較少且時長較短,但受到一些播放平臺的會員制、特指平臺播放或一些版權的要求,并不能滿足所有公眾的需求。之后,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出現,即b站up主,一些up主在版權合理范圍之內對現有視頻進行剪輯搬運,以達到一定的播放量,一些up主會對視頻進行旁白講解,只保留關鍵內容,縮短了時長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達到了較大的播放量。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傳播形式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僅局限在紀錄片、影視劇中,抖音短視頻,頭條視頻成為茶文化傳播的棲息地,有些博主的生活中融入了茶文化,飲茶、品茶、茶道等這種較為接地氣的傳播方式,更能吸引觀眾。
在健康飲食的思想影響下,不少年輕人開始注重養生,每天沏杯茶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日常,一些90后甚至是00后,成為健康生活的踐行者。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開始學習茶道、茶藝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內涵。不少大學開設了茶文化課程,以便于年輕人更系統的學習了解茶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傳播,豐富其精神生活,同時也為年輕人提供了一種高雅的生活情趣。茶文化的傳播受眾逐漸年輕化,不少年輕人承擔起吸收傳播茶文化的責任,同時也賦予了茶文化新的內涵。
在信息傳播速度如此之快的時代背景下,要從社會的主流形式出發,提高受眾對茶文化的接受度。與此同時在健康飲食的思想指導之下,公民一直希冀食品能夠溯源,保障原生態。云視頻能夠對茶廠的采茶、制茶、收茶過程進行無死角直播,滿足公眾對茶廠的好奇心。比如,杭州龍井茶的采茶季為春季,則可以對茶廠進行直播,提高受眾對制茶、采茶的認識。
茶文化在當今社會的受眾更加年輕化,更傾向于娛樂性,因此應打造一系列滿足年輕受眾的內容場景,即“云旅游”模式。當前,諸多制茶小鎮開始借助多媒體、短視頻豐富“云旅游”模式,一些旅游博主開始結合多種宣傳平臺進行“云旅游+直播”的形式,這種云旅游模式吸引了不少觀眾。同時應借助人工智能選擇公眾喜歡的優質內容,根據點贊數、轉發數、評論數進行傳播,以達到最大傳播量。
茶館在中國最早出現在晉代,宋代的《清明上河圖》記載了公眾在茶館喝茶的場景,后來被公眾熟識的便是老舍的《茶館》,茶館成為晚清時期的縮影,之后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茶館成為公眾聽書閑談娛樂的放松場所,現如今逐漸出現了很多茶館、茶樓、茶藝館等。傳統的茶館應該借助新技術的東風,進行智能化的改變,進行沉浸式和場景化體驗,線下運用5G+人工智能的模式,一方面能夠帶來更好的內容生產場景,其次還能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以北京的老舍茶館為例,引進了新型智能機器人,能夠與公眾進行互動,還能夠評書、端茶,代替了原有的人工服務,在公眾進行消遣娛樂的同時了解接受茶文化,5G技術的優質性和時效性為茶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體驗。近期,央視出臺的直播節目“三星堆文化”引起了廣大群眾的目光,所有人都為之震撼,其采用5G+AI+VR,創新拍攝手段+慢直播,24小時“云考古”,利用VR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似乎穿越千年與古人對話,毫無違和感。5G環境的建立能夠突破原有技術的壁壘,與多媒體進行深度融合,為受眾提供全新的平臺,感受沉浸式體驗。在茶文化傳播過程中,尤其是一些茶館或茶樓,應注重給予受眾沉浸式體驗,進行合理化的布置,將一些傳統元素智能化,這樣能夠更好的理解茶文化。
融媒體指的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融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榮”的新型媒體宣傳理念。在5G的時代背景下,融媒體的發展較為迅速。首先,電視作為傳統的傳播媒介,成為眾多受眾的首選,電視對茶文化的傳播,有著非一般的重要性,紀錄片《茶旅文化》將民族文化與茶文化緊密結合,將各個地方的有關茶的歷史、茶道、茶藝等都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講解,百科全書式地講述了茶文化,極大地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其次,各大廣播電臺應加大與茶文化相關的視聽輸入,隨著技術的發展,智能車載、智能耳機、智能家居等成為不少用戶的必備,他們能夠隨時隨地隨心地收聽內容,與茶文化相關的電臺或資訊節目應視聽眾需求進行相關內容的制作,為了適應碎片化的快節奏生活,應縮短茶文化傳播的單次時長,呈現最關鍵的內容;最后,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一些圖文式的短時頻為茶文化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平臺成為傳播茶文化的最直接最簡單的平臺,不少博主借助這些平臺傳播茶藝、茶道以及如何品茶,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在5G快速發展的時代,要積極利用融媒體,對茶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傳播。
茶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5G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應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傳播,5G傳播的時效性、豐富性以及互動性為茶文化傳播創造了新的機遇,應合理利用云視頻直播、進行沉浸式體驗以及各種媒介進行傳播,傳播技術的發展會帶來新的傳播方式,茶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中華兒女不僅僅是茶文化的吸收者,更應該是積極主動的傳播茶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