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站在建黨百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回顧黨的歷史,憶往昔崢嶸歲月,我們會有很多感慨。今天,我們回頭再看當年參與建黨的那些人那些事,經過歷史長河的沉淀,對他們會有更為深刻的認知。
在我們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發揮了重要作用。黨和人民為什么最終會選擇毛澤東?
不僅僅因為他是好的軍事統帥、天才軍事家。他在遵義會議復出,因為軍事上需要他。當時沒有解決政治路線問題。遵義會議后,到陜北初期,黨內有同志稱呼毛澤東為“毛大帥”。
我們比較一下毛澤東之前的五位一把手,會發現,他們都難以指揮打仗。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張聞天,他們理論水平高,政策水平也不低,但是不擅長軍事領導。革命年代,黨要生存,需要革命家,需要政治家,需要理論家,但也需要好的軍事統帥。軍事統帥如果不能在中央領導層,是有問題的。

工作時的毛澤東
1938年的六屆六中全會,從蘇聯回來的王稼祥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意見,說中國共產黨要以毛澤東為首來解決問題,共產國際支持了毛澤東作為政治上的一把手。毛澤東從軍事領袖名正言順地成為政治領袖。最后通過延安整風,毛澤東成為理論上的領袖。
這當中,理論上的成熟很重要。因為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黨。毛澤東在軍事上發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在哲學上發表《矛盾論》《實踐論》等,在政治上發表《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等,在文化上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在經濟上寫出《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這樣一來,哲學、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方面的代表作一寫出來,全黨就醒悟了,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禮。當然,人們會從心里覺得,只有毛澤東才能夠成為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這是當時黨內其他領導人反復說的。
比如吳玉章說,《論持久戰》的發表使毛澤東贏得了全黨同志發自內心的贊許,甚至崇拜,從而最終確立了在黨內無可替代的領袖地位和崇高威望。毛澤東在這之前的領導地位并不十分鞏固,教條主義者們認為:毛澤東馬列主義理論修養不足,內心并不服氣。
《論持久戰》的發表,毛澤東以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嫻熟應用和對抗日戰爭的透徹分析,征服了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干部的心,全黨感到十多年曲折的歷史終于鍛煉并篩選出了自己的領袖,這種感情上對毛澤東領袖地位的認同與擁戴,與一般的組織安排絕不可同日而語。
從軍事、政治、理論上講,毛澤東完成了被歷史選擇為領袖的過程。黨,最終選擇了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