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梟鋒
一直以來,民間傳說或流傳的風俗都像是一股神秘力量,讓很多人深信不疑。生吞饅頭,可以帶走卡喉魚刺;生吞蛇膽,可以清熱解毒;生吞青蛙可以強身健體。
53歲的孫大伯,就因生吞活青蛙不幸感染了寄生蟲。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救治才轉危為安。
“哦喲,再也不敢吃了,不敢了……”電話那頭,已經出院、正在家干農活的孫大伯連說了好幾個“不敢”,回想起自己的危險做法,仍有些驚魂未定。
不久前,家住余杭的孫大伯突然間出現打寒戰的情況,并且還伴有發熱、乏力等癥狀,體溫一度燒至40攝氏度,在當地醫院經過對癥治療后,體溫恢復了正常。但僅僅幾天后,他又出現了發燒的癥狀,在家附近一家醫院治療近一周,體溫仍維持在39攝氏度左右,怎么也降不下去。
孫大伯的這次發燒不僅苦了自己,還害得一家人焦急萬分。為了進一步治療,家人將其轉院至浙大一院。

“他剛入院時,體溫仍然很高,而且肺部CT顯示兩肺多發結節、兩肺下葉纖維灶。”浙大一院感染病科瞿婷婷主任醫師介紹,比較不同階段肺部CT影像提示病灶存在游走現象,再結合孫大伯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等檢查結果,重點需要鑒別變態反應性疾病以及特殊的感染。
那么,疾病的源頭到底是什么呢?醫護團隊一邊對癥治療,一邊開始詳細了解病史。
在醫生的詳細詢問下,孫大伯在一次查房中表示,自己此前生吞了5只青蛙,但和發病隔了好幾天,感覺沒什么聯系,也就“自動忽略”了,直至在醫生的追問下,才透露了這個重要信息。
生吞青蛙!難道是寄生蟲感染?“我們進一步了解到,患者確實偶爾在右腰摸到過皮下包塊。”感染病科王婕醫師表示,治療組為他安排了活檢以進一步明確診斷,最終的病理顯示,孫大伯體內確實存在曼氏裂頭蚴,寄生蟲感染診斷明確,所有的證據鏈都對上了!
原來,孫大伯一直患有高血壓,幾年前不慎摔了一跤,右鎖骨和肩胛骨骨折做了手術,這兩年身體倒也還算健朗,但一直想著給自己補一補,增強下體質。
“我也是聽村里人講的,生吞青蛙可以強身健體,就想試試看。”孫大伯說,當時正好天氣已經回暖,他常年在田里干農活,抓幾只青蛙不成問題,“我一共抓了5只青蛙,體格都蠻小的,一只差不多一根大拇指長短。”
回到家,看著活脫脫的小青蛙,孫大伯一開始也下不去嘴,但眼一閉、心一橫,也就這么吞下肚了。哪知道,非但沒有進補成功,反而還得了大病。
隨后,經眼科會診,排除他眼內感染寄生蟲的可能性,頭顱影像學檢查也顯示顱內沒有感染跡象。目前,經過針對性的抗寄生蟲治療,孫大伯已經康復出院。
“每年我們科室都會接診因寄生蟲感染的患者,他們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飲食不注意而致病的。”瞿婷婷主任醫師解釋,裂頭蚴是一種寄生蟲,是處于發育期的曼氏迭宮絳蟲,它的中間宿主主要是劍水蚤和蛙。此外,當蛇、鳥等動物吞食受感染的蛙后,也可能成為宿主。
而它們感染人體的途徑也主要和這些中間宿主有關。
●吃了含有裂頭蚴的活的或半生的青蛙、蛇、雞、鳥等生物。當人不慎食用了感染裂頭蚴的蛙、蛇等動物后,裂頭蚴就會進入身體,并隨著血液在全身游走。
●喝了含有劍水蚤的生水。喝生水或在游泳等活動時誤喝湖水,受感染的劍水蚤有機會進入人體。
●在傷口處敷生蛙肉。我國南方有些地方流行將青蛙肉槌爛生敷貼在皮膚傷口患處,以治療局部潰瘍等疾病,也有可能感染裂頭蚴。
人感染裂頭蚴后,除了像孫大伯這樣可能引起發熱、肺部感染外,還會對多個臟器或系統產生巨大危害。比如中樞神經系統、眼部、四肢、胸腹壁、乳房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浙大一院感染病科就曾接診過一例眼部感染裂頭蚴的患者,整個眼眶都向外凸出。
“我們的建議是,盡量不吃青蛙、牛蛙、蛇等野生動物。”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主任醫師表示,盡管裂頭蚴對高溫較為敏感,但一些快餐式的爆炒,多是從油鍋里過一下,并不能達到完全殺死裂頭蚴的效果。研究顯示,裂頭蚴在100攝氏度高溫下烹飪至少2分鐘,才會被殺死。
在日常生活中,盛吉芳主任希望大家不生吃或半生吃蛙、蛇等野生動物,在家里烹煮雞、鵪鶉等時也要高溫燒透,不喝生水,不吃不潔的生菜,加工食物時將生熟食品的菜板、刀具和容器分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