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瓏

梁女士今年23歲,每個月的月經不大規律,而且經期腹痛、腹脹不斷加重,讓她很受困擾。
B超提示其左卵巢內可見一大小約7.35*5.02*6.71cm的囊性包塊,經過術前評估,患者符合介入超聲引導穿刺硬化治療適應證。8月4日,洪勇強主任醫師為梁女士成功實施了相關治療。在超聲引導下,直徑只有1mm的穿刺針穿入患者囊腫腔內,共抽出黑色黏稠液體(巧克力色)130ml,再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直至抽出液體清亮,隨后醫生采取硬化治療,在患者囊內保留部分藥物以防囊腫復發。頭一天下午微創手術做好,第二天一早,梁女士就神清氣爽地出院了。
洪勇強介紹,巧克力囊腫學名“子宮內膜異位癥囊腫”,簡稱“巧囊”,是子宮內膜異位的一種病變。女性每個月的月經,實際上是源于子宮內膜的脫落。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是生長在子宮腔內的,但是由于子宮腔通過輸卵管與盆腔相通,假如有些調皮的子宮內膜細胞在某些刺激的影響下,偷偷從輸卵管跑到了盆腔里野蠻生長。在性激素的影響下,這些異位的子宮內膜便會隨著月經周期反復脫落出血,使得卵巢逐漸增大。
而這些血實際上就是月經血,當其中的水分被吸收后,血液就會被濃縮成為深咖啡色、質地黏稠的糊,看上去就像液體的巧克力,所以大家就把它稱作巧克力囊腫。這樣的囊腫最容易出現在卵巢里。
巧克力囊腫多發于25~45歲的育齡婦女,其典型表現為痛經、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急腹癥、月經異常等,也有少部分的患者是沒有任何癥狀的。但巧克力囊腫讓大家最無奈的一個地方就是,它會引起不孕。據統計,巧克力囊腫會導致婦女不孕率高達50%。處于生育年齡的女性,如果出現逐漸加重的痛經,同時伴有性交痛及婚后多年不孕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婦科進行檢查。
巧克力囊腫雖然容易導致不孕,但懷孕之后,由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大多數時候不會來月經,會使得囊腫逐漸萎縮變小,甚至是消失。因此巧克力囊腫與不孕其實是一個矛盾體,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醫生會建議有生育需求且囊腫不大的女性盡快懷孕。
目前卵巢巧克力囊腫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腹腔鏡手術及穿刺硬化治療。藥物治療(包括中藥、西藥)的效果很有限,對囊腫的增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很難治愈,同時會影響月經和造成內分泌紊亂;腹腔鏡手術是婦科醫生最常采用的方式,但存在復發可能,且術中有可能造成腹腔粘連;穿刺硬化治療是近年來興起的超微創技術,該技術具有創傷小、費用低、療效好、可重復穿刺直到治好為止等優點。

浙江醫院超聲診斷科謝飛醫師介紹:
●囊腫直徑>4 cm
不愿或不能再次手術者以及囊腫合并感染者。
●囊腫直徑>4 cm
有生育愿望、備孕或體外受精前,不愿或不能手術者。
●囊腫直徑>4 cm
無生育愿望、不愿或不能手術者。
●囊腫破裂
而生命體征正常者,不愿或不能手術者。
●囊腫合并妊娠3個月以上
囊腫擠壓妊娠子宮、膀胱或結腸等,引起大小便不適等癥狀和體征者。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