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黎勝

“跳了個廣場舞,竟被這種小蟲咬得差點送命!”轉危為安后的王女士(化名)回想起此次得病經歷,心還怦怦直跳。
今年60歲的她,半個多月前莫名其妙出現高燒、胸悶氣急,全身酸痛乏力。醫生發現她多發淋巴結腫大、肝損、繼發重癥肺炎等,于是下達病危通知書。患者轉至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醫生追根溯源發現,該患者之所以陷入險境,是因為在一次跳廣場舞時,被一種兇狠的小蟲咬后所致。
“入院后檢查提示超敏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鐵蛋白等多項炎癥指標均有明顯升高,更糟糕的是,患者的血小板進行性下降至41x10^9/L(正常值125~350),而肝功能指標則呈進行性升高,總膽紅素最高達到了191umol/l(正常值3.4~24)。”感染病科主任醫師楊丹紅介紹說,B超提示患者頸部、肝門部多發淋巴結腫大。患者還出現了明顯胸悶氣急,血氧飽和度下降,需要高流量吸氧才能維持。
感染病科醫生仔細梳理病史,終于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原來,家住浙東某鎮的王女士像不少中老年人一樣,經常到家附近的公園跳廣場舞,以運動健身,結交朋友。一個月前,王女士一如既往來到公園跳廣場舞。突然間,她覺得頸部被什么蟲子叮了下,“當時天黑沒看清楚是什么蟲子,也沒明顯疼痛,就沒有當回事。之后感到有點奇怪,幾乎看不到被咬痕跡的皮膚竟發生破潰,留下一塊較大的痂。”被咬傷三四天后,王女士莫名其妙出現發熱,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仍持續高熱,體溫最高達41℃,醫生建議轉上級醫院。
有蟲咬病史!感染病科潘紅英主任立即組織了重癥、呼吸、風濕、血液、細菌室等相關科室進行多學科會診,調整治療方案,并送檢外周血二代測序明確病原學。1天后,二代測序報告見恙蟲病東方體序列,結合患者的病史、頸部焦痂及隨后的抗體檢測(恙蟲病IgM陽性),最終證實了恙蟲病的診斷。患者此時合并多個臟器功能損傷,屬于恙蟲病危重型。
接下來,在感染病科醫生護士精心救治下,患者體溫慢慢恢復正常,各項指標也逐漸好轉,終于脫離了危險。
潘紅英主任介紹,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恙蟲病東方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鼠類為主要傳染源,恙螨為傳播媒介,從事野外勞動、較多接觸叢林雜草的人群因暴露機會多發病率較高。每年的5至11月是恙蟲病的好發季節。
“恙蟲的個頭很小,易被人忽視;再加上被它咬了后,往往不痛也不癢,所以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中招。恙蟲喜歡叮咬人們身體隱蔽的部位,如腹股溝、腋窩、腰。被恙螨咬傷部位,會出現無痛的發紅丘疹,0.3~1.0厘米大小,繼之形成水泡,中央部位發生壞死、出血,形成圓形或橢圓形黑色痂皮,即為焦痂。”
潘紅英主任說,本病起病急,臨床表現多樣、復雜,可有高熱、毒血癥、皮疹、焦痂和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特征性臨床表現;并發癥多,可導致多臟器損害,如中毒性肝炎、支氣管肺炎、心肌炎、腦膜腦炎、消化道出血、急性腎衰竭等,嚴重者可因臟器衰竭而危及生命。但及時明確診斷,對癥治療,預后一般都較好。

秋意漸濃,天氣漸涼,但“蛇蟲八腳”———蛇及恙蟲、蜱蟲、蜈蚣等各種可能帶毒蟲子還很活躍。因此潘紅英主任提醒,公眾在野外游玩或干活時需要這樣防各種毒蟲。
●盡量避免在草地上坐、臥、躺;野外活動最好扎緊袖口、領口及褲腳口,防止各種蟲子鉆進衣服。
●活動后及時拍打衣物,如帶寵物去草叢之類的地方活動過后,也需要及時檢查寵物身上有否蟲子附著。
●對于恙蟲,一旦被其咬出現發熱、皮疹、焦痂(恙蟲咬后特征)等疑似癥狀應及時就醫。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