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優紅
口臭,又叫口氣,就是來源于口腔的令人覺得不舒服的氣味,英文叫“halitosis”,halitus意思是氣息,osis意思為病理性的。口臭在人群中非常普遍,發病率在25%~41%甚至更高。有數據顯示,大概每兩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有口臭。它嚴重影響人們的社會交往和心理健康。
口臭往往自己不太能聞到,一般是周圍的人發現,因此覺得孩子口臭的主要是父母,長輩。口臭可以分為:真性口臭以及假性口臭以及口臭恐懼癥。真性口臭才算真正的口臭。
口臭的真正原因90%以上跟口腔內的細菌有關。口腔內有合適的溫度,合適的pH值,還有“營養豐富”的食物殘渣,脫落的上皮細胞,都是細菌非常喜歡的,這個環境滿足細菌生長需要的條件,讓細菌生長,可以分解食物中的有機物,包括蛋白質等,產生硫化氫、甲硫醇等非常臭的氣味,這些氣體揮發就形成了口臭。
由此可見,多數口臭都并非因為腸胃不好、消化不良。那么,口臭與消化道問題是否就不相關呢?也并非如此,消化系統出現異常也會導致臭氣的產生,如幽門螺桿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食管炎癥、糜爛、潰瘍或狹窄、十二脂腸潰瘍、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都會引起食物在胃腸中潴留時間過長,細菌在厭氧環境下腐敗分解產生各種臭味氣體,確實會出現口臭。

對于兒童而言,還需特別考慮兩點:一是便秘問題,嬰幼兒如果出現比較嚴重的便秘,會引起口臭。如果孩子嘴巴臭臭的,便秘也比較嚴重,那需要關注孩子是否出現了消化道問題;二是消化道問題對兒童口臭來說往往不是單純的,而伴隨刷牙不規范、出現齲齒等口腔問題,在考慮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問題時,需觀察其是否伴有腹脹、腹痛、噯氣、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其他還有一些常見的引起口臭的原因:
●飲食習慣、喝酒:有些食物有特殊的氣味,比如洋蔥、大蒜、辣椒等有特殊的氣味,會引起口腔暫時的氣味;喝酒會導致口腔內菌群改變,導致口臭。
●舌苔:舌苔是產生口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之一。口臭主要來自舌背靠近舌根的部位,舌頭表面坑坑洼洼,而且舌頭上有一層單層上皮細胞,可以讓厭氧菌在這里滯留。
●牙周病:主要與產生可揮發性硫化物以及增加舌苔有關。
●鼻子的疾病:鼻竇炎,咽喉炎,扁桃體的疾病,甚至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肝病也會引起口腔異味。
●飲水過少:唾液能幫助清潔口腔,當它流動時,可以沖洗掉口腔內的食物殘渣、微生物以及老舊的口腔粘膜細胞等臟東西。如果清理不及時,口腔內的微生物會發酵食物中的糖,產生難聞的氣味。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減少有特殊氣味的食物攝入。
●清潔口腔:清潔舌頭。如果是沒長牙的寶寶可以直接用紗布清潔。家長用紗布裹住自己的手指頭,以打圈的方式擦拭寶寶的舌頭以及舌根。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用軟毛牙刷輕輕的刷。因為舌根部位會引起不適(咽反射),所以媽媽一定要輕輕地刷,速戰速決。
●勤刷牙:晚上睡前有喝奶、吃東西習慣的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吃東西后刷牙。
如果寶寶已經長出第一顆牙,就應該一天幫他刷兩次牙了。最重要的一次是在晚上睡覺前,可以用嬰兒牙刷或柔軟的紗布,輕輕地幫他清潔牙齒。
如果寶寶還沒長牙,在寶寶進食后和睡前可以用干凈、濕潤的紗布或毛巾擦拭牙齦,營造干凈、健康的口腔環境。
正規兒童牙膏對含氟劑量有著嚴格規定,不會對寶寶身體構成傷害。一般3歲以下兒童推薦使用的量為一粒米粒大小,3~6歲的兒童推薦使用量為豌豆大小。
●治療口腔疾病:比如齲齒、牙周疾病,尋求口腔醫生的幫助。
齲齒等不是一兩天造成的,從不注意口腔衛生,到蛀牙一般需要一到兩年時間。因此建議家長養成每半年檢查寶寶牙齒的習慣。
●使用含有二氧化氯和鋅鹽的漱口水可以與硫化物結合:減少其揮發性,也可以減輕口臭。
總而言之,預防口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口腔衛生,好好刷牙、清理舌苔;日常生活中多喝水,少吃刺激性食物;定期檢查牙齒情況。如果以上都做到了,卻還是有口臭,可以去醫院檢查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口臭。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