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志黨
圍繞黨史學習教育這一重大主題,各大媒體主動積極作為,創新報道方式,做足看點,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作為地方黨媒,福建泉州晚報社立足地方實際,全媒體布局、多樣式呈現,突出黨報底色、多維度用心講好“紅色故事”,深耕優質內容、融媒創新傳播原創“紅色品牌”,用好實踐載體、真情踐行為民惠民“紅色初心”,在創新報道中融入特色案例,彰顯引導力和影響力,唱響黨史學習教育報道最強音,為地方黨媒創新報道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借鑒和啟示。
貼近是做好新聞傳播的硬道理。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泉州晚報社因地制宜,在學好黨史知識的基礎上,組織采編人員前往本地紅色遺跡、革命遺址實地體驗參觀學習,厚植心中知史愛黨“紅色情懷”,鍛造一支富有紅色底蘊的采編隊伍。
黨媒是黨史學習教育報道的主陣地。堅持黨媒姓“黨”,泉州晚報突出黨報底色,調動一切可以統籌的報道資源,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主欄目,設立多個子欄目和相關欄目,注重報道全覆蓋、立體式展示,確保規定動作保質保量做到位;同時,立足地方實際,突出不同階段的報道重點,充分挖掘亮點,多維度講好建黨百年故事,做到自選動作出新又出彩。
自選動作之一,瞄準節點,大手筆重磅推出百版主題特刊,展現黨報厚度。7月1日,《泉州晚報》推出《千秋偉業 百年風華——泉州市獻禮建黨一百周年成果巡禮》百版特刊,策劃走進歷史深處、人民心間、晉江經驗、城市榮譽等專版,以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獻禮建黨百年。在這份特刊中,記者還采取行進式報道方式,分成多路深入全市各地基層一線,輔以直播、錄播,用故事講述變遷,以生動鮮活的筆觸,講述泉州百年奮斗故事,展示全市各地各部門黨建成果、紅色文化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顯著成效。
自選動作之二,精心選題,講好泉州百名英烈故事,凸顯黨報深度。推出“百年紅色記憶 泉州黨員英烈譜”欄目,精心選取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100名泉州黨員英烈,用平實通俗的敘事表達、新穎的傳播方式,講述他們用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的動人故事。學習強國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東南網等及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公眾號紛紛轉載該欄目推出的英烈故事;欄目報道過的泉州市五陳鄉蘇維埃政府紀念館、陳平山烈士故居等地迎來參觀學習熱潮。
自選動作之三,廣泛發動,征集超兩百篇文章,描寫各行各業優秀黨員形象,呈現黨報廣度。舉辦“先鋒奮進新征程 初心輝映刺桐紅”泉州市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員故事征文大賽,通過書寫建黨百年來泉州發展、時代變遷、改革奮斗、文化傳承、人民生活等各個方面發生的黨員故事,充分反映在黨領導下泉州大地的發展巨變。在近半年的征文活動中,237篇來稿將泉州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優秀黨員代表形象全方位呈現,在全市產生熱烈影響。
自選動作之四,深入挖掘,近百歲黨員講述劫獄故事,鋪展厚重紅色黨史卷軸,傳遞黨報溫度。泉州晚報社從泉州市2.2萬名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老黨員中,深入挖掘他們的生動事跡,定格其光輝瞬間。1948年6月28日,發生了震驚八閩的“泉州劫獄”事件,73年后的2021年6月,正值頒發紀念章關鍵時期,記者得知當時“泉州劫獄”事件五名獲救者之一、老黨員傅維葵也是紀念章獲頒對象。經過多天深入采訪挖掘,于2021年6月28日,也就是“泉州劫獄”事件發生73年后的當天,在《泉州晚報》一版以顯著位置刊發報道《五次生死歷險留下三枚革命“勛章”》,在報道中,同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97歲的老共產黨員傅維葵和94歲的老共產黨員丁淑寧伉儷,一起追憶烽火歲月,講述了“泉州劫獄”斗爭中驚心動魄的故事。
立足理論版、文藝副刊版等報紙版面,泉州晚報積極邀請理論界和文藝界人士參與黨史學習教育的理論研究和文藝創作,在報道的深度上下功夫,形成多層次大格局的學習教育宣傳氛圍。
當前,互聯網已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針對新的形勢,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
在縱深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報道中,泉州晚報社與時俱進,充分施展內容生產這個媒體的看家本領,推進內容創新,深耕優質內容,用心策劃具有新媒體特點的內容產品,創作一批貼近泉州本地原創的紅色宣傳品牌,通過報網聯動、融媒互動,網站、客戶端、抖音、視頻號多點著力,點面結合,實現全媒體矩陣多平臺、多渠道傳播,將更多優質的新聞內容精準傳遞給讀者,進一步拓展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報道廣度深 度。

▲ 泉州晚報社旗下泉州網運用VR技術制作推出泉州(南安)黨員教育基地網上展館,打造永不落幕的網上紅色教育基地。
新聞輿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現在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是從網上獲取信息。對此,泉州晚報精準分析受眾群體和互聯網傳播規律,突出內容創新、傳播載體建設,滿足更多人群閱讀需要。
泉州晚報社旗下媒體泉州網與多單位合作,在之前已出版的《銘記 泉州革命英烈畫傳選編(一)》連環畫冊的基礎上,首批選取連環畫上有代表性的16位英烈的故事,策劃推出包括系列人物畫傳、H5專題和人物系列音視頻等新媒體產品,于2021年4月到6月陸續在網站、抖音、視頻號、學習強國等諸多平臺發布。“小人書”上的英烈故事躍上云端后,吸引更多年輕人在手機端、網絡上閱讀。
當前,受眾需求越來越多樣,創新輿論引導方式就是要善于通過生動的形式、多樣的手段表達內容,形成主流輿論矩陣。從傳統的實地參觀到“云”參觀,泉州晚報社不斷創新體驗模式,突破時間空間,打造永不落幕的網上紅色教育基地。
泉州網聯合相關部門,以泉州市轄區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載體,緊扣“初心”主題,以圖文報道、短視頻等融媒體形式,推出“泉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系列融媒體報道,首次通過線上系統宣傳展示泉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采。目前已報道首批30多家教育基地風采。
2021年3月,泉州網運用V R技術制作推出泉州(南安)黨員教育基地網上展館(包括“泉州革命斗爭史展館”“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機關舊址”)。展館采用全景720度拍攝,利用三維仿真和虛擬現實技術,融合了大量文字、照片、語音、視頻等。網民通過電腦、手機、平板等各類終端可直接瀏覽體驗,在線學黨史,足不出戶“云逛展”、接受黨性教育。展館同時支持VR體驗,只要穿戴上VR設備,就能夠身臨其境地沉浸式體驗展館內容。通過網絡手段,全要素呈現主題展覽,為持續擴大黨史學習教育覆蓋面,增強影響力和傳播力,提供了便捷載體和鮮活教材。
增強與新聞受眾的互動,讓受眾融入并成為新聞傳播的一環和載體,無疑能讓所報道的內容更易入腦入心,放大傳播效果。
2021年6月,泉州晚報社旗下媒體泉州通客戶端開設《百年風華 醫心向黨》有聲朗讀音頻專欄,每周邀請一名一線醫護人員作為新聞當事人,以誦讀的方式,學習重要講話、重溫紅色經典、砥礪醫者仁心、致敬先輩楷模。這些誦讀以“音頻+圖文”的形式,制作成可讀、可看、可聽的新媒體專欄產品。播發后在基層醫護人員中引發熱烈反響,許多醫護人員踴躍報名參與誦讀,良好互動的同時也加深了對黨史的理解。
2021年4月,泉州網聯合多家單位舉辦《品讀英雄史詩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閱讀分享會,邀請專家通過網絡直播,與網民一塊分享紅色經典的閱讀體驗,擴大紅色經典的傳播面。
宣傳黨史不僅僅是為了宣傳,而是在于通過宣傳,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段時間來,尤其在泉州市創新性將“我為群眾辦實事”拓展成“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社會做好事”三大實踐載體后,泉州晚報社在做好實踐活動成效報道的同時,用好實踐載體,拉長報道鏈條,立足媒體實際,主動出擊,策劃生成實施多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切實解決了一批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和企業期盼事,真心真情踐行為民惠民“紅色初心”。
依托“黨史學習教育在泉州 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欄目,刊發《泉州:“三為”服務贏民心》《泉州做深做實黨史學習教育 為群眾辦實事 為企業解難題 為社會做好事》《529名環衛工人喜領愛心禮包》《泉州殘疾人康復中心設立輔具服務站》《協調公交站點設置方便企業員工出行 泉州市企聯為企業提供系列貼心服務》《稅事遠程幫“網對網”服務 打通非接觸式辦稅“最后一公里”》等一大批新聞作品,進一步推動政府、部門幫助解決基層群眾和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
2021年9月10日福建暴發新一輪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泉州晚報社迅速行動,開設“同心抗疫 泉州在行動”等欄目,充分報道“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實際成效,為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提供強有力輿論支持。報社第一時間通過報紙、網絡和新媒體,刊發《泉州衛健系統244名醫護人員馳援莆田》《他們爭著上火線》《疫情不退,我們不退》《請黨放心,戰疫有我》《我們身后是家園》《“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泉州答卷——寫在全市全域解封解控之際》等報道,充分展現廣大醫護人員、基層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快遞小哥等一批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為群眾辦實事的平凡英雄,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偉大抗疫精神。
泉州晚報社充分發揮自有平臺優勢,拓寬服務渠道,主動服務更多群眾,延展提升實踐活動的“長度”和“溫度”。
泉州晚報社聯合多部門開展“關愛環衛工 助力文明創城——我為社會做好事”主題活動,慰問中心城區530名環衛工人;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暨“我為社會做好事”主題活動2021“愛心冰柜免費奉水 關愛高溫下勞動者”行動,向廣大戶外一線工作者送去防暑降溫大禮包。2021年7月,泉州晚報社聯合多家單位分別開展“共同托起他們的理想2021”助學活動、“學史感黨恩·金秋伴我行”金秋助學活動,通過媒體報道,多名學子得到及時資助,進一步弘揚愛心善舉行為,傳遞新時代正能量。
置身媒體融合時代,地方黨媒要立足當地實際,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自身定位,加強采編力量,踩準節拍,跟上步驟,發揮媒體優勢,做優內容,不斷探索創新報道模式,加大全媒體報道力度,講好黨史故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