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燕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亦是英美文化體系不可缺少的內容。近些年,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而中華茶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要。為了積極響應社會相關組織的號召,國內各大院校相繼開設茶文化英語專業,以此加強中外茶文化交流融合,推動我國茶文化更好傳承發展。但是,當前茶文化英語教學依舊存在諸多問題,教師要借助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和作用,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和成效,為學生更好學習茶文化英語知識提供幫助。
教師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展開英語茶文化教育教學時,一般會制定一個或多個教學目標,只有目標確定才能明確教學方向,才能激活教學動力。從本質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目標即指學生在完成特定任務時形成的語言意識和應用能力。此外,任務型教學法具有特定教育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會將教育內容劃分成多個任務,并將任務傳達給學生,且任務必須具備可操作性。又如,任務型教學法屬于情景化教學的一種表象,在實現任務時學生要遵循特定程序,每個任務操作方法均有先后順序,并非肆意為之,只有嚴格遵守固定程序才可完美完成任務。與此同時,教師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時,要為學生學習提供輔助工具,提供線索材料,使學生能在任務場景中順利完成任務,進而推動課堂教學目標的真正實現。值得注意的是,在任務型教學模式背景下,師生角色并非固守不變,不但可將教師作為任務分配者,也可將其作為任務指導者,而學生既是任務參與者,又是監督者。然而,不管二者角色如何變化,師生均必須明確自身定位,防止因決策不當而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
任務型教學法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盡管其任務設計環節存在虛擬性特點,然而任職教師增添的輔助性材料均源自現實生活。故此,任務型教學法要遵循真實性原則,相關活動與模擬場景均要貼近現實生活,任職教師應盡量為學生營造真實語境,使其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應用語言技能來完成相應任務。其次,任務型教學法要具有實用性色彩,其語言形式要明確化,唯有如此,學生才可真正掌握得體正確的語言內容,反之則會在跨文化交際溝通中迷失自我。而且,任務型教學法能將不同任務進行串聯,具有連貫性特點,即指每個任務均存在關聯性,只有按照特定順序才能順利完成任務,此種流暢的教學方式和目標在邏輯層面具有一致性,主要因任務教學觀念中的任務均是為某個特定教學目標服務,表面毫無關聯的工作和任務實質上均存有內在聯系,如內容銜接或形式吻合。而可操作性是任務型教學法中最重要的基礎原則,具體任務設計要和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相匹配,倘若任務過于繁雜或難度較大,學生會因無法完成任務形成消極挫敗心理,極易失去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另外,實用性和趣味性基礎原則也是任務型教學法必備條件,任職教師要借助趣味性元素對課堂教學任務展開創新設計,并非為了完成任務而設計,要讓所有任務均可自然過渡成趣味性強的活動。
從國內當前部分高等院校英語茶文化教學現狀而言,其存在諸多問題。第一,教師教學觀念具備功利性。因各大院校對畢業生社會就業率均提出一定要求,所以多數教師更側重于教授學生和就業有關的專業知識,但也有一些教師會花費諸多時間和精力教授學生應試技巧,協助學生考取各級英語證書,但此種教學思想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培育具有不利影響。第二,從教學方式而言,部分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英語茶文化專業知識時,習慣將自我作為中心,運用“填鴨式”與“滿堂灌”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毫無互動,只是盲目地展開口頭知識講解,致使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無法集中。基于此種教學環境下,學生對教師課堂講解知識會產生抵觸心理。第三,針對教育內容來講,課堂教育內容陳舊傳統,教師以教材為基準對茶文化英語展開講解,但卻未能考慮到知識與時代的變遷,教材陳舊單一的知識內容無法滿足現代學生學習需求,不利于學生發展成現代社會所需的英語人才。
現階段,我國各大院校茶文化英語教育教學依舊存有諸多不足之處,所以任職教師必須將任務型教學法合理應用到茶文化英語課堂教學中,并充分發揮出任務教學法的優勢和效能。首先,任務型教學法有助于提升英語茶文化教學效質。因為課堂教學活動是圍繞某個教學任務而實施,所以學生能深刻掌握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任務,進而確定學習目標和方向,并結合教師安排的任務收集茶文化英語資料,如西方國家茶習俗的背景,茶文化習語的發展變遷等,如此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就能加強對茶文化英語專業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其次,任務型教學法有助于協助學生提升學習自主性。因將任務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每位學生均會分配對應任務,如分析任務、調查任務與整理任務等,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會產生成就感與自信心,這些積極向上的心理感受均能轉變成學習動力,提高其學習熱情與興趣。常言道,興趣能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只要學生對茶文化英語知識產生興趣,就會利用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自主學習,以此掌握更多與茶文化英語相關的知識。最后,任務型教學法有助于協助學生將理論和現實有機融合,教師課堂教學任務一般均具備實踐操作性,考驗學生動手和思考能力。由此,在課堂教學中將任務合理融入,學生就可將自身所學理論知識合理應用在實踐操作環節中,進而提高自身實際能力。
從實際角度而言,英語茶文化教學是兩種茶文化的相互融合與碰撞,我國茶文化在對外輸出時,西方國家茶文化則在輸入。但是,不管是哪種文化,對非本國人而言都無法在短期內接納并吸收。所以,將任務型教學法應用在英語茶文化教育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利用更為深刻、有效的方法接觸了解茶文化。因此,英語茶文化教學要明確任務型教學的目標和宗旨,將其基本原則作為導向,結合英語茶文化教學目標與方向,融入跨文化交際背景,營造情景性語言環境,并遵循因材施教基本原則,為學生設計對應任務,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氛圍中完成英語茶文化知識學習任務,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茶文化思想和專業術語表述手法。隨后,任職教師亦可依托任務型教學法對茶文化英語教學目標展開劃分,將茶文化英語教學和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茶英語,為學生成為國家貿易發展所需的綜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茶文化英語教學與普通外語教學存在極大差異性,學生既要掌握茶文化相關母語內容,又要具備將茶文化知識轉變成實用技巧的能力。然而,雖然大部分學習茶文化英語知識的學生可以理解我國茶文化的內涵與精髓,但卻無法將其轉化為英語表現形式,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在茶文化英語表達方面存在過時性。所以,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的茶文化英語教學要摒棄陳舊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革新教學內容,更新茶文化英語文本,特別要將社會新出現的茶文化英語詞匯納入到教材中。除此之外,茶文化英語教學還要對英漢不同文化保持同樣重視,結合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明確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使學生在學習與茶文化有關的中英文術語時,有效擺脫母語文化知識匱乏、表達能力低下和目的語表述欠缺的影響,最大程度降低消極后果。
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有限時間向學生講解茶文化英語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協助學生形成閱讀和茶文化有關作品的良好習慣,這樣既能擴展學生整體知識面,又能根據閱讀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和學習成效。學習茶文化英語知識的關鍵點,即指掌握語言環境與技巧,只有學生充分掌握這兩方面內容,才能輕松學習茶文化英語知識。故而,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進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以上能力的有效培育,使學生在英文語言氛圍下學習知識,并將課堂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在現實生活中。而西方茶文化也伴隨著時代的變遷產生新變化,對西方文學作品產生深遠影響。以英國為例,當地有很多和茶文化相關的作品,本國人喜歡運用此種方式來彰顯自身對茶的了解和喜愛。故而,英語教師要將和茶文化有關的西方文學作品合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講解茶文化英語知識時讓學生細細品味,加強學生對中國茶文化的理解和認識。譬如,英國諸多文學作品中均呈現出當地人對茶的喜愛,如若學生讀到相關內容便可深入體會到作者對茶文化的了解及熱愛。學生只有真正了解作者創作時的情感和心情,才可理解文本內容所想表述的內涵,有助于學生靈活流利應用英語語言,進而提升其英語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與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背景下的茶文化英語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加強對茶文化的了解和認識,應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任務中學習英語知識,如此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水平,而且還能強化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使其發展成我國貿易事業所需的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