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為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我國茶文化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時期,但當時對茶的記載并不詳細,更多的是記錄為一種飄香四溢能夠飲用的飲品。三國時期,對茶的記載已經初具規模,并且對茶的藥用價值也有了一定的探究。隨著朝代的更迭,茶文化的發展也趨于成熟,成為每一個階層都能夠享用的飲品和探討的話題,地位幾乎等同于柴米油鹽。
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除了得益于它自身的價值以外,還有茶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內涵,其精髓則在于儒釋道三方面的思想內容。茶文化雖然源于生活,但卻高于生活,其中很多哲理都能夠為我們指引人生的方向。尤其是在精神層面,茶道中所蘊含的清凈思想就和佛家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學習茶文化和品味茶的過程也是對人生的另一種思考和品味。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茶文化在國際交流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我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友好發展。
研究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滲透實際是研究茶文化和語言之間的聯系,要找出茶文化和語言之間的本質聯系,即語言是文化的客觀反應,是文化的載體,茶文化和英語之間也同樣是這種關系。因此我國古代文人騷客喜歡通過品茶來抒寫人生的感悟,從而借助語言來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這就是茶文化和語言的最初聯系。
茶文化的傳播速度是比較快的,就目前來看,世界上已經有很多國家在推崇茶這一飲品,其中以英國為最。但茶作為商品有比較理想的傳播效果,茶文化卻沒有跟隨茶得到理想的傳播。這主要是由于茶文化在我國歷史上由來已久,過于厚重的文化底蘊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消融的。其次則是語言問題,茶文化想要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勢必要翻譯為各個國家的語言,尤其是需要翻譯為英語,而英語在表達方式上更傾向于高效便捷,缺乏漢語所具有的意蘊和所營造的意境。最后則是地區之間生活方式的差異較為明顯,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文化的側重點,因此茶文化難以得到廣泛的傳播。
語言教學的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在當前英語教學中,無論是對英美文化教育還是對母語文化教育都出現了缺失嚴重的問題,甚至部分學生出現了母語失語化現象,導致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減弱。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而茶文化正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不僅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導入茶文化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語言理論和語言技能是英語專業的首要教學目標,但外語的學習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國際意識,即能夠比較了解中西方文化視角。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中西方意識形態相碰撞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幫助學生在公平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基礎上開展文化交流。而以茶文化作為文化教學的導入,既能夠讓學生具備比較充足和詳實的學習范本,同時還能夠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消除自身的文化偏見,減少文化沖突,避免出現疏遠母語或者抵觸西方文化的極端現象,從而充分發揮出茶文化在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作用。
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包含著歷史的沉淀,對世界茶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英語教學中導入茶文化,能夠極大的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同時還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外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缺失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母語的表達能力。除此之外,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茶文化還能夠讓英語課堂內容更加豐富,通過挖掘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引導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學習和反思,從而達到增強學生文化自覺的目的。
語言素養和人文素養是教育改革背景下,對外語教學所提出的新的教學目標。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學生的學習環境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多元化的文化環境對于外語教學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面對教學難關,外語教育必須要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出發點,實現多學科的協同培養。而茶文化的滲透對學生的思想品格和人文素養的養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英語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展開語言和文化溝通的過程,在將茶文化導入課堂的過程中,也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觀的過程。因此為了提高英語教學的課堂效果和課堂質量,教師必須對傳統的茶文化進行改革和創新,并根據具體內容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對現有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理念做出合理的改變和安排。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就目前來看,英語教學已經不僅僅承擔著語言運用的任務,同時也包含著英語文化教學和母語文化教學。將茶文化導入英語教學之中,不僅是提高學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教師處理中西文化關系中首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以學生的文化觀為出發點,以不盲目崇拜任何一方文化為基礎,開展文化教育,確保中西方文化在茶文化的導入下能夠形成平等的交流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其次,在茶文化的導入過程中,還需要處理好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的關系,實現對茶文化更好的繼承和發展。因此我們教師在授課之前,必須要對茶文化內容進行抉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對相關內容根據課堂的需要做出創新,從而使英語課堂呈現出更強的生命力。
就創新原則而言,在英語教學中導入茶文化教育,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情來制定相應的學習內容,尤其是要切實考慮學生的需求、課堂的需求以及時代的需求等等。通過對課堂中需要導入的茶文化內容進行創新,來達到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的,避免學生出現極端媚外或者抵觸的情緒。
滲透原則是指在引導茶文化進入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時,需要重視茶文化教育對學生語言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培養作用。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創新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式,采用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教學方式來將茶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
批判原則是指教師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茶文化,選擇優秀的文化內容來適應教學需求,實現茶文化和外語教學的有效對接,充分發揮出茶文化自身的作用,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茶文化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想要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就必須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來對茶文化的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優化,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將茶文化中的精髓和內涵融入到教學之中,可以在課堂上展示煮茶過程從而為學生講解茶道的藝術,給學生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增強學生對茶文化的認同感,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就目前來看,高校英語教學中的茶文化滲透仍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這主要是由于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對茶文化的精髓把握不到位就開始茶文化滲透工作,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知半解,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對于茶文化的針對性也較低。因此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們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使自身能夠處于一個比較客觀的角度來審視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程度和態度,通過更加全面和綜合的考量之后建立一個更具科學性和有效性的茶文化教學體系,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茶文化,將茶文化中所蘊含的核心理念發揮出最大作用。
茶文化滲透至英語教學中,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文化觀、樹立文化自覺意識、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素養的主要方式。因此重視英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滲透,對于學生的個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茶文化導入之前,教師必須要對中西文化關系做出正確的認知,以英語教學目標做為學生自身發展的切實依據,通過創新、滲透和批判的教學方式,來優化自身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實現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實現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