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西四環
據媒體報道,從2020 年年中開始,地球的自轉速率呈加快趨勢。目前,地球的自轉速度已經達到了過去50 年來的最快速度,這意味著,一天已經不足24小時了。
如果地球的自轉速率比以往更快,那我們過完一天所用的時間是不是更少了?
要解釋這個問題,需要從時間的測量說起。時間測量的基礎單位是秒,再細化還有毫秒、微秒、納秒,等等。如今用于測量時間的高精度原子鐘已達到阿秒級, 即10 的負18 次方秒, 嗯,總之就是人體感官察覺不到的那種短。自20 世紀60 年代以來,高精度原子鐘一直以超高精度記錄每日時長。研究人員通過觀測原子鐘發現, 在過去50 年里,地球完成一次自轉所需的時間很少短于24 小時, 即86400 秒。然而,這一現象最近有所改變。2020 年的7 月19 日這一天短了1.4602 毫秒, 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天。這樣的極細微差別,盡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從體現,卻會對通訊、電力、導航等領域產生重要影響。
那地球自轉變快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與地球表面形態的變化有關。簡單說來,就像花樣滑冰運動員做轉體動作時身體越聚攏轉速越快一樣,當物質向更中心聚集時,地球的自轉也會變快。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例,當冰川、冰蓋融化流入海洋,地球質量就進行了重新分配,物質較以往更靠近中心,那么地球自轉就會變快。
還有科學家預測,2021 年地球轉動速度會進一步加快,我們有可能會見證有記錄以來過得最快的一年。看到這里,你有沒有感受到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順便問一句:每節課還是45 分鐘嗎?
(摘自《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 年第17 期,飄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