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羚

8月24日,東京殘奧會正式開幕,奧林匹克圣火再次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點燃。來自中國的251名殘奧健兒即將在20個大項、341個小項中展開角逐。
從刀鋒戰士靠假肢在田徑場上奔馳,到無臂少年將雙腿化作“魚尾”踏浪泳壇,從1960年第一屆殘奧會開始,無數運動員在別樣的賽場上抒寫著感人至深的拼搏故事,詮釋著自強不息的生命真諦。“我們擁有翅膀”(WeHaveWings),這是東京殘奧會開幕式的理念。時下,在東京灣海面,紅綠藍三色的殘奧會標志已經取代奧運五環,在黑夜中釋放出耀眼的光芒。象征著心智、身體和精神的三色絲帶訴說著殘奧會的內涵:身體的殘缺并不妨礙精神的富足,人生的不幸更磨滅不了心智的強大。
在倫敦殘奧會上,出發時緊緊咬住毛巾、接近終點只能以頭觸壁的仰泳選手鄭濤打破世界紀錄,他說:“今天,我改變了自己”;里約殘奧會上奪冠的短跑運動員李露也表示,是奔跑讓她這個農村小姑娘走向了世界舞臺。運動之于他們,不僅是充實生活的一種愛好,更是改變人生的一對翅膀。
事實上,翅膀并非天賜,他們是自己的英雄。在不少人看來,殘奧會只是奧運會的一種補充,代表著社會對殘疾人群體的特別關愛與照顧。事實上,正如殘奧會(ParalympicGames)的英文詞根“para”包含的“平行”之意,殘奧會與奧運會完全是對等的世界性運動會。在一些項目上,殘奧會運動員甚至創下優于同屆奧運會金牌選手的成績。他們不僅在超越自我,也在超越更高、更快、更強的極限,提升著更團結的境界。忽視輪椅與拐杖,忽視“殘疾人”的前綴,我們才能在“平視”中產生更多由衷贊嘆與理解認同。
身著披風,乘風飛翔,如櫻花般絢麗……東京殘奧會的吉祥物Someity,其英文“SoMighty”被譯為如此強大或無所不能。殘奧會運動員用同樣嫻熟的姿態,展示著同樣的運動魅力、同樣的勝利喜悅。在他們身后,是占世界人口15%的殘障人士。球技高超的獨臂少年,獨立上學的板凳男孩,圓夢廚師的腦癱小伙,健美奪冠的獨腿女孩,回鄉辦廠的袖珍夫妻……他們就在我們身邊,過著同樣普通的生活。當他們用自信與美麗,向世人證明“我能行”時,他們鼓舞的,不只是遭遇身體殘缺的少數個體,而是面對生活挫折仍要勇毅前行的每個你我。
一個細節耐人尋味,本次參加殘奧會的中國運動員全都是業余選手,從事著工人、農民、學生、公務員等各種職業。這也說明:體育是每個人都享有的權利。無論是競技運動,還是身體鍛煉,體育有助于幫助人們提高身體機能、強健心靈精神、實現自我認同、融入社會群體。不久前發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從場館開放、體育賽事、康復健身等方面對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做出規定,進一步保障相關人士的權益。下一步,如何消除有形無形的歧視,從體育、交通、就業等各方面創造“無障礙環境”,對殘障人士做到“一視同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因為有了你這雙眼,我才可以自由地奔跑。”在盲人短跑比賽中,往往有一位步伐節奏一致、靠繩帶指引選手的引跑員。并駕齊驅的奔跑畫面,折射出運動員與引跑員心手相連的深厚情誼,也象征著殘障人士和普通人群的同向而行。正如東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各式各樣的飛機勇敢起飛,哪怕獨翼的小飛機也有機會翱翔藍天。我們祝愿殘奧健兒在運動場上放飛翅膀,為世界奉獻一場同樣精彩的奧林匹克盛典。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一視同仁,共創未來。
(摘自“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蘿卜葉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