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用“鄉音”傳“黨音”?衢州市“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成員“徐徐道來”組合借助全國農民畫研討會重大活動契機,以“種文化”為主旨,開展“畫筆繪小康”主題宣講。
此時的衢州,一場營商環境“清障”行動正在進行中。
“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投資環境”——走進衢州市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墻上的13個字鏗鏘有力地向外界展示著這座城市的一種態度。
營商環境工作專班辦公室的黑板上,“清障”行動的各項任務、完成時間等細節被一一列出,工作人員正站在黑板前討論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作為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示范引領標桿城市,衢州市對營商環境的重視由來已久。在衢州市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基層減負擔、我為衢州先行獻一策”專題實踐活動中,營商環境“清障”行動成為主抓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衢州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解民憂、紓企困、辦實事、惠民生”,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充滿民生溫度的黨史學習教育也因此獲得了全民關注、全民點贊。
衢州市柯城區荷花街道朝暉社區的居民李欣園至今還對半年前在社區服務中心聽過的一場黨史宣講記憶猶新。帶來那場被李欣園形容為“很接地氣,活潑生動”黨史宣講的,是衢州市“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的“徐徐道來”組合——兩位90后年輕人徐宇強和徐瑜琳。他們在臺上和觀眾熱情互動,把黨史和市民耳熟能詳的故事結合起來,讓宣講變得更生動,觀眾聽得更明白。
去年11月6日,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典型表彰會在北京舉行,衢州市“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成員李陳代表衢州上臺領取了“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獎牌。21天后,第二季“8090說”新時代理論宣講電視大賽鳴鑼開場,來自衢州市的8組優秀宣講員走上舞臺,其中便有徐宇強和徐瑜琳的身影。
徐宇強是中共衢州市柯城區委宣傳部文化科干部,衢州市第一批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骨干宣講員,徐瑜琳是柯城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工作人員。兩個人,一個理論水平高,一個表演能力強,他們搭檔組建“徐徐道來”組合,編排情景劇,網上開直播,用接地氣的形式,把高深的理論變成帶著“泥土味”的通俗道理。
在衢州市,像徐宇強和徐瑜琳這樣的年輕人還有許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成員。“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由各行各業的青年優秀代表組成,是衢州市宣傳工作的重要實踐創新,也是浙江省理論宣講的一張“金名片”。從衢州市龍游縣到三衢大地,這支年輕的隊伍,不斷學習新思想、傳播新思想、用好新思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今年以來,衢州市持續擦亮“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這張“金名片”,深入企業、農村、機關、校園、社區、網絡直播間等開展“禮敬百年·青春向黨”“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等一系列黨史主題宣講活動1.6萬余場次,受眾近180萬人次,線上網絡點擊量超1800萬人次。越來越多像李欣園這樣的普通市民通過社區中的講堂、網絡上的直播,了解了黨的理論,更感受到衢州青年蓬勃向上的力量。
青年人參與講、青年人愿意聽、青年人從中受益。衢州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工作專班負責人介紹,目前,衢州“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已從最初的幾十余名成員發展到萬余人,從體制內青年唱主角到體制內外并舉、黨團內外覆蓋、市內市外兼顧,構建起全域覆蓋、跨界融合的青年宣講隊伍體系。衢州市還成立了青年企業家組成的“青年創業先鋒宣講團”、青年村社書記組成的“領頭雁宣講團”等特色宣講團,讓更多青年把自身工作與理論宣講結合起來。年齡結構方面,則形成了“80后、90后+00后、10后”的宣講隊伍,一批00后的大學生已經成為宣講團新的主力軍。他們既是講黨史的“主力軍”,也是學黨史的“排頭兵”。
令李欣園記憶深刻的還有今年7月看到的一期電視問政節目。
那期《請人民閱卷》問政節目聚焦衢州當地營商環境“清障”行動。節目現場,面對主持人“營商環境還存在哪些問題?”“做好企業服務僅是行政效率問題嗎?”等辛辣提問,衢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紛紛上臺接受“拷問”,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為了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衢州市切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基層減負擔、我為衢州先行獻一策”專題實踐活動,并把營商環境“清障”行動作為開展“四個我為”主抓手扎實推進,想方設法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形成服務企業工作閉環,讓各類經濟主體有更多獲得感。
2018年以來,衢州市先后三次被列入全國營商環境參評城市,并于2019年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示范引領標桿城市。2021年,國家發改委公布全國80個城市和18個國家級新區評價結果,在18個營商環境評價一級指標中,衢州市有16個被列為全國標桿指標,其中企業開辦指標更是排名全國第一。
衢州市為此出臺了《衢州市營商環境“清障”行動工作方案》,在市本級、各區塊建立“清障”行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專項督導組,與市營商環境工作專班、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組整合聯動。一方面,利用向社會征集、借助服務企業機制收集、特定對象征詢收集、各地各部門自查等渠道共收集營商環境問題364個。經研判過濾、分級分類將其中267個納入“清障”行動問題池。另一方面,通過電視問政等形式曝光典型問題13個,發布一期典型問題案例通報,復盤調查回訪不滿意問題10個。“清障”行動問題池中的問題實時更新,分類限時整改。這一行動,有效破除了“中梗阻”“下梗阻”等問題,切實提升了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從城市到農村,除了幫企業解難題之外,黨史學習教育也給衢州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辦理過貸款的人都對過程中手續繁瑣等問題深有體會,它已經成為當前住房公積金業務的最大痛點。衢州市公積金中心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題實踐活動,以解決群眾辦理貸款“繁”“難”“長”問題為切入口,聚焦破解公積金貸款借款人必須到現場面簽、政銀數據互認難、與銀行協同審批難、業務系統統建難和融入部省政務服務生態難五大難題,應用電子簽章、云視頻、區塊鏈等技術,協同相關單位,創新推出“4321”線上面簽機制,并在“浙里辦”上線運行。原先線下要填40張表單,平均每人各需15次簽字、按手印的貸款業務,現在僅需線上4條短信確認、3次刷臉認證、2次電子簽名、1張電子表單即可辦結。貸款時間從原來的90分鐘以上,縮短為半小時內的非現場辦理,率先在全國實現住房公積金貸款“不見面”辦理。
這只是衢州市通過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中解決群眾身邊各類“急難愁盼”問題的一個片段。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10月19日衢州市黨史學習教育“四個我為”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衢州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錢偉剛介紹,截至目前,衢州已累計開展黨員服務4.9萬余次,認領微心愿1.03萬個,化解堵點難點5200多個。他同時表示,衢州市始終將“群眾有沒有感受到變化”“群眾滿不滿意”作為評價學習實踐效果的標尺。為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衢州專項制定黨史學習實踐督導清單,納入各部門單位年度考核。
專題新聞發布會后的第二天,《衢州日報》用三個整版篇幅刊登了衢州市黨史學習教育為民辦實事項目,其中包括第一批已接近全部完成的72項,以及第二批即將開展的31項。這一公示,仿佛無聲的承諾,又一次拉近了黨史學習教育與普通百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