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 銘
要完成一方印章,有很多步驟、工序,而構圖是最先需要考慮的。如若構圖馬虎、草率,往往會以失敗告終。篆刻構圖,也叫印文構圖、印稿、布局、章法以及分朱布白。要刻出一方理想的印章,事先往往要冥思苦想、周密思考、反復構思,直到滿意為止,然后上石篆刻。篆刻構圖應特別注意印文的繁簡、疏密、欹正,以及相互之間的虛實、揖讓、呼應等關系。安排印文務必要做到勻稱協調,各得其所。

《阿陽長印》漢官印
每個字在印面上占同樣大小的位置,筆畫的上下左右距離一樣,整方印整齊勻稱,橫平豎直,莊重大方,這種構圖稱為平勻式。一方印章中,有的字筆畫多,有的字筆畫少,但筆畫少的字中,有的筆畫之間的距離和筆畫多的字中筆畫之間距離一樣,效果上就會協調、勻稱、端莊生動。有些印章中筆畫少的字,可酌情增加一至數個彎曲來填補空白,使得與其他字的筆畫多少接近,同時使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距離勻稱得體。這些字平均分布在一方印章內,排列整齊,取得勻稱、平穩的效果。有的印在篆法上稍加變化,勻稱中含秀雅、莊重中寓生動,既內涵又古樸。
疏密式不求表面勻稱,構圖有疏有密。這種構圖方式,可以每個字在印面上占相等的位置,也可以占大小不等的位置。字與字的朱白關系各不相同,筆畫多的字,任其刻得密,筆畫少的字,任其刻得疏。有時故意將印文某一個字或某一部分空缺,使得密處密不容針、疏處疏可跑馬,追求一種疏密有致的藝術效果。所謂疏密有致,就是疏密自然、不矯揉造作,疏處無疏松之感,密處無臃腫之病。雖然字與字之間筆畫疏密懸殊,但仍能感到勻稱、協調。

《意在斯樓主》清·黃牧甫
為使印章藝術效果勻稱美觀,印人往往根據文字需要,截長補短,以盈補虛,并根據印文筆畫的多少安排字的位置。這種構圖格式稱為截補式。
印章中的文字筆畫有多有少,如果限定每字所占位置,有時會顯得不勻稱。所以在處理構圖時,筆畫多的任其占有筆畫少的位置,有些上下結構,特別是上中下結構的字就安排得長些;有些左右結構特別是左中右結構的字,字的橫畫多,就拉長一些,字的豎畫多,就撐寬一些。有的印限于字數,需某些字拉長或縮短;為了整方印章的藝術效果,有些印需將筆畫增加或減少。截補式,實際上是平勻式的變格。

《文帝行璽》漢官印
界線式,即印文之間增加線條,作為文字的界隔。界線式以白文居多,有在四面加線成“口”形的,有加線成“田”“日”字形的。其實界線式還有其他形式,只要在印上加線做文字界隔的都屬界線式范圍。界線式有時也叫間隔式或界格式。
鄧散木云:“界畫不論朱白,皆當直如刀截,不宜參差出入,其上下四周亦然。”印面上加線條,應與印文協調、統一,不能各自為政、互不相干,而應有機結合。這樣加的線條,不會覺得突然、不協調或有畫蛇添足之嫌。
一方印中有些筆畫與印邊相連接,這種構圖格式叫作“接邊式”。印文中有些筆畫擴充到印邊,代替了印邊,這種構圖格式叫作“借邊式”。一般來說,接邊式的印章中朱文印較多,印文筆畫與印邊相連接,感覺整方印構圖集中,筆意連綿,有較強的整體感。有些筆畫連接印面下方的邊,則重心易穩,有一種莊重的效果。
有些筆畫較多的印章,排列起來比較棘手,就需通過借邊來減少并列筆畫過多而造成的呆板弊病。當然,有些借邊式印章,在借邊后可以達到一種別致的藝術效果。

《學到古人難》清·欽岐
無邊式印章主要指朱文印章。一般來說,一方印章不論方圓,都有印邊,而無邊式印章并非真的沒有印邊,而是以印文的外緣來代替印邊。采用無邊式構圖,一般是印文外沿筆畫較長,這些筆畫在構圖時可當作印章邊線。如安排妥當,則會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特獨效果。這種構圖格式,要見機行事,不是隨便什么印文都可以安排的,如排列不當,就會導致構圖別扭、結構松散。

《王樂平》漢肖形印
仿古式構圖是泛指模仿古代構圖的印章,如古代圖案、錢幣、瓦當等。圖案式構圖,印面上除文字外還有花紋圖案配置。有些配置在文字兩旁;有些安排在文字四周;有些以圖案為主,只有少量的文字安排在圖案中,有的在圖案上面;有的在圖案一側。圖案式構圖給人感覺豐富多彩、古樸高雅,是印章藝術的一朵奇葩。
古錢式構圖,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圓形的,與瓦當式有些相似,但中間是方孔形,印文有排在方孔四周的,也有排在上下或左右的,印邊往往很寬,與錢幣的周邊相合。另一種是刀幣式的,外形與刀幣形狀差不多,只是長短闊狹不同而已,在刀幣里面安排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