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翊 鳴
中國有句古話:“宅有書畫家不窮”。書畫號稱藝術品中的“軟黃金”,自古至今都是收藏市場的寵兒。要想更好地進行書畫收藏,就得先要了解書畫收藏的知識。
首先,要了解畫家、書法家的學習過程。比如他們各個時期的風格及其形成過程,以及習慣用的筆、墨、紙、印章,甚至個人嗜好、生活習慣、社會交往等層面。如唐云的繪畫早期多學八大山人、華等人,畫風細膩生動,其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作品多屬此類,后期則喜以濃彩重墨作畫,就市場價值看當數細膩一路為高;王個簃亦是如此,其民國時期作品用筆較為老辣,又因其當時正為吳昌碩代筆,故后期不如中期,市場價位亦相去甚遠;于右任作品在落款時,“于”字通常下勾先向上提起再向左勾去,形成一個弧線;趙樸初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書法作品中,習慣用一種特殊的墨,稍有宿墨的效果,其黑如炭,細看有墨粉,卷軸打開時經常會發現裱件背后留有墨粉。上述事例都是畫家各自的獨特之處,藏家必須知悉。
其次,做好收藏還要了解文房用具的相關知識,如老紙張的特性、墨的特性,等等。老的紙張沒有火氣,特別是一些蠟箋,包漿有沉穩之感;扇面要注意其尺寸比例是否符合古法、包漿如何等;老墨,無論濃墨淡墨,精神都特別好,如老的油煙墨,墨如漆色,現在的墨無法比擬。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老紙、老墨做假很多,收藏時要學會綜合鑒別。
除此,作品的用印、裱頭也須注意。陸儼少先生有一方《穆如館》印于1979年摔破了邊框,若在1980年代的陸畫中還能見到這方印邊框完好的話,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斷定其為贗品了。至于裱頭,原裝老裱和一些老裱頭的贗品的區分,則在于看其邊緣是否整齊。
上面所提到的內容或細節都只能作為收藏的常識性內容去積累,而不可成為教條式的鑒定依據和標準,否則將會落入鑒定誤區。

《月下幽 露凝香》趙先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