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國平,溫宏昌,王學峰,雷建明,張令杰,柴金保
1.天水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甘肅 天水 741001
2.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朝陽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甘肅 天水 741023
3.天水市衛生健康委 綜合執法監督局,甘肅 天水 741002
4.天水市農業農村局,甘肅 天水 741003
5.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朝陽村,甘肅 天水 741023
天水市朝陽村位于麥積區甘泉鎮東北部,屬東柯河流域,距鎮政府約5km,轄4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556戶2341人。年降水量500mm,年平均氣溫11℃,無霜期179d,海拔1080m[1]。2019年5月至6月期間筆者多次前往蘋果病害最嚴重的大坪與何家梁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走訪詢問、實地拍照、錄像、文字記錄等方式詳細記錄了蘋果樹病害的現狀,多方面了解發病的前后原因,積極請教天水市果樹所的專家,分析病害成因及防治辦法,探討了解決朝陽村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給出了解決對策。旨在為調整當地產業結構,保障農戶經濟收入,穩步推進脫貧攻堅,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朝陽村下轄賈莊、柳家坪、徐家灣、尹家店子4個自然村,總耕地面積297.33hm2。20世紀70年代,村民開始栽植蘋果樹,現全村支柱產業為“花牛”系列的紅蘋果,栽植品種主要有首紅和天汪1號,掛果面積約253.3hm2,占總耕地面積的85%,全村蘋果收益年均超過1500萬元,僅蘋果一項人均年收入約7500元以上,蘋果是當地名副其實的“搖錢樹”,是群眾脫貧奔小康的決定性保障。
2015年,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徐家灣、尹家店子西南山坡G30高速公路以上開始栽植側柏,主要栽在田塊邊上,且和蘋果樹交替栽植。2017年,果農發現蘋果樹感染黃色不明病害,2018年開始大量爆發,2019年受害面積已經達到33.3hm2左右,其中感病嚴重造成絕收的面積達到13.3hm2左右,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50萬元以上,2020年感病果園60多hm2,經濟損失超過500萬元。
朝陽村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為240戶,走訪得知,大部分家庭在2015年已經脫貧。但經過2018年的“倒春寒”,蘋果大幅度減產,果農收入急劇下降,原本已經脫貧的群眾重新進入了貧困人口的序列,因產業收入不穩造成返貧的情況已經在朝陽村持續發生,加之2020年蘋果病害的大面積發生,徐家灣、尹家店子會有更多的貧困戶和貧困人口產生,脫貧攻堅的壓力持續加大,組織相關專家對蘋果病害進行鑒定、防治、補救等及時止損措施迫在眉睫。
病害主要發生在徐家灣、尹家店子西南山坡G30高速公路以上栽植側柏的果園,重點區域為大坪與何家梁,賈莊與柳家坪目前發病果樹基本沒有。
蘋果花謝后,初葉期病害開始出現,所有發病果園均為蘋果樹的葉片,目測枝條、主干、幼果上沒有病害浸染跡象。發病嚴重的果園果樹上不可見蘋果,蘋果已經全部凋零。
病葉出現大量黃斑,黃斑周圍呈紅色,黃斑多時可連片,部分黃斑中心呈紅色有發干的情況,葉脈與葉肉均發生,病斑沒有穿孔,葉片背面有白色絨毛,葉厚且發硬,老葉多于新葉,嚴重時整株呈黃色或黃綠色,樹下已出現大量落葉。
發病嚴重果園,側柏和果樹交替栽植,用手扒開側柏可以看到,側柏小枝有黃褐色小疙瘩,直徑1cm左右,可以確定不是柏籽,果農認為這個疙瘩是病菌的“窩”。
經咨詢蘋果樹研究專家得知,上述病害為蘋果黃銹病、落葉病與褐斑病混合發生造成的。建議果農使用代森錳鋅、腈菌唑、戊咪甲環唑、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進行防治,由于農戶各自為政,缺少群防意識,防治效果不明顯,發病果園病害依然嚴重,果樹病害癥狀沒有得到緩解。
發病嚴重的果園,蘋果樹下面“金黃”一片,枝頭樹葉稀疏,6月是果樹來年花芽形成分化的關鍵時期,樹葉的凋落使得合成營養物質的器官減少,導致花芽分化營養不夠,進而連鎖到次年花少、花弱、結果少、結果不協調,直接造成減產。
果農在經過數次藥劑防治無效下,很多發病嚴重的果園已經放棄管理,任由病害四處蔓延發展。
對已經嚴重感病且防治無效的果樹,應及時焚燒或者深埋其病葉病枝等,對側柏整株,包括內部小枝進行高濃度藥劑防治,或者全樹噴1-2度石硫合劑數次[2]。鏟除側柏,在蘋果園區5km以內不宜栽種側柏、松樹、檜柏、杉樹等,如有建議移植或鏟除。為實現山川綠化,可在田間地頭栽植冬青類等常年綠色植物,這個過程需要專家論證,并對可能出現影響果樹生長的情況進行評估。
盡快邀請農業科技與農技部門,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及時鑒定蘋果病害,開展多種形式的病害防治講座,發放宣傳資料,印制統一的病害防治日期掛歷等。根據具體病害,相關部門應有針對性地引進并推廣一批目前國內高效、低毒、廣譜的防控藥劑,前期政府補貼為果農免費發放,規定統一時間進行防治,或者政府利用機械作業進行群防群治。
充分利用村辦的夜校、講習所、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資源,培養出一批“土專家”“果秀才”等種植能手,帶動和發展全村果農對病害的精準識別、精準防治等科學栽種知識。
開展試驗示范,引進抗病性強、耐貯藏、市場效益高的富士系列品種,對已經嚴重感病的果樹進行嫁接試驗,讓嫁接成功的果樹盡早產生效益[3]。農技與科技部門盡早開展藥劑防治的相關試驗工作,針對不同病害或者混合發生的病害,篩選出最佳防治藥物、最佳防治劑量與最佳防治時間,對風傳病害,建立群防、群控、群治的一系列措施與辦法。
保險公司應設立多種險種,如:自然災害險、病蟲害險、果品價格險等,多選擇滿足廣大參險果農的需求,同時,政府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定向資金補助或政府全額代繳、對貧困村的非貧困戶采取優惠保費的形式倡導并鼓勵大家積極參加蘋果樹保險,實現旱澇保收,讓收益常在,讓貧困成為歷史。
建立農業項目上馬評估機制,杜絕未經評估、盲目草率、沒有前瞻性的項目落地。經查詢資料得知,蘋果很多病害的病菌寄主就是松衫科與柏科,在蘋果地種側柏,并且二者交替栽植,這顯然是不科學也不正確的做法。
政府層面推介蘋果銷路,利用名人代言、現代傳媒工具、展銷會等平臺,積極打造“朝陽”蘋果品牌,廣泛邀請收購商,建立蘋果貯藏庫,完善冷鏈物流,培育和壯大互聯網營銷,做到“產-購-銷”和諧統一的良好發展局面,打破豐年果賤魔咒,實現“政府-果商-果農”三方共贏。
根據朝陽村的地理與交通優勢,培育和發展農家樂、溫泉康養、度假村、養老社區以及文創產品開發等,形成多元化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實現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