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小梅 何 柳

江漢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海相勘探所黨支部深入開展導師帶徒活動。圖為該院專家曾勇與兩位徒弟討論泰頁1試驗井組優化方案。李莉 攝
“上天容易入地難,海相勘探更是難上加難。面對一個又一個難題,我們全所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攻堅克難,取得了復興地區侏羅系陸相頁巖油氣、川東地區下組合常規天然氣兩大突破,以及紅星地區二疊系頁巖氣、宜昌地區志留系常壓頁巖氣、涪陵地區茅口組致密氣、復興侏羅系致密砂巖氣四大進展。”江漢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海相勘探所黨支部書記康紅為擁有這樣一支堅強有力的團隊感到無比欣慰。
近年來,該黨支部積極拓展基層黨建新路徑,探索實行“黨建+”模式,將基層黨建與思想建設、科研生產、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建立黨建引領、統籌推進的工作機制,著力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助推海相勘探大突破的制勝優勢。今年七一,該黨支部被集團公司黨組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聽了陳綿琨專家講述的海相故事,我不僅了解了海相勘探開發的歷史,同時更加領會了‘國之大者’對于海相勘探人的特殊意義,堅定了立足本職,開拓創新,為國找油的信心和決心。”前不久,在黨史學習演講比賽中,青工陳潔瑩深有感觸地說。
該黨支部堅持“黨建+思想引領”,創新方式方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海相勘探突破為目標,組織演講賽、宣講會、研討會等活動,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強化全所員工海相大突破的使命擔當。
同時,加強典型選樹宣傳,抓好油田勞動模范陳綿琨,集團公司優秀黨務工作者、油田模范思想政治工作者康紅,油田先進生產工作者、“百日攻堅創效”先進個人劉皓天等內部典型的培養宣傳,用身邊榜樣引領員工,用先進標桿提升工作。通過開展“遠學陳俊武、近學陳綿琨”活動,涌現出一大批優秀青年人才。在開展涪陵南洗象池群儲層及成藏特征研究工作中,海相勘探所下組合青年骨干劉計勇面對基礎資料匱乏的困難,秉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加班加點查閱大量資料。通過不懈努力,發現平橋區塊斷下盤有成藏條件。他作為主要負責人提議的平橋102井,今年7月順利獲得分公司井位論證通過,為平橋區塊整體探明儲量提交打響了有力的一槍。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近年來,該黨支部堅持“黨建+團隊建設”,始終把促進科研人員成長成才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打造一支能攻難關、打硬仗的鐵軍。他們推出“青年成才、骨干成家”培養計劃,利用專家聯盟智庫優勢,根據青年科研人員特點和專業特長,開展導師帶徒,通過“傳幫帶用”,“傳”出智慧、“幫”出成長、“帶”出能力、“用”出水平,培養出一批有擔當的黨員骨干。
剛入所兩年的青年黨員肖雄,特別能吃苦,工作嚴細認真,勇于擔當作為。黨支部將其作為重點培養對象,請油田高級專家梁西文當他的導師,幫助他更好更快地增強業務能力。每次接到任務,梁西文就會拉上肖雄一起商量;攻堅遇到問題,拽上肖雄一起解決;工作中有什么心得體會,也會第一時間與其交流分享。就這樣一傳二帶,肖雄逐漸成長為非常規勘探上獨當一面的“頂梁柱”,被評為油田勘探系統先進個人,并提升為室主任。
在傳技術的同時,黨支部更重視傳精神、傳作風。他們通過班子成員和黨員骨干言傳身教,影響和帶動年輕同志賡續海相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優良作風。今年春節期間,興頁2井鉆探到目的層,亟須科研人員到現場導向指揮。剛從事海相工作的青工沈雷顧不上剛滿月的幼子,主動請纓奔赴現場,在鉆機轟鳴聲中度過忙碌而有意義的新年。黨支部去他家慰問時,才4歲的大兒子對著視頻說:“爸爸,你放心,我會照顧好媽媽和弟弟,記得早點回家。”看著視頻那頭年幼的孩子像大人般寬慰自己的樣子,沈雷不禁眼眶濕潤。
目前,國內沒有凝析氣藏開發經驗,如何給出合理的產量模型至關重要。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泰頁1HF試驗井組方案主要負責人、海相勘探所開發團隊青年黨員祁久紅每晚在辦公室調研國內外文獻直至深夜,不斷學習、思考、嘗試與驗證,成功建立泰頁1HF試驗井組產量模型,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任務。
讓“散落的珍珠”重見天日,是全體海相人的不懈追求。黨支部結合實際提出“黨建+科研”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讓黨建工作與科研攻關深度融合,更好地凝聚合力、加快突破步伐,形成“催化效應”。
該黨支部完善“區域協同,互聯共建”工作機制,以“黨建搭臺,科技唱戲”為抓手,加強與科研院校、兄弟單位間合作交流,進一步推動黨建互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雙向互動。以黨員骨干為負責人,組建3支科研團隊,圍繞頁巖地質甜點、晚期成藏、復式成藏等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取得重大突破。川東南復興侏羅系陸相頁巖油氣新領域勘探、川東地區寒武系新層系天然氣勘探分別獲得集團公司重大突破特等獎和一等獎;紅星地區二疊系吳家坪組提交預測儲量1051億立方米,復興地區侏羅系涼高山組提交預測儲量757億立方米氣當量,為實現天然氣增儲上產開辟了資源接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