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林
摘要:袁州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油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油茶產業是袁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提出擦亮“袁州油茶”名片,做大做強油茶產業,將“袁州油茶”打造成重振袁州農業榮光的金字名片。筆者認為此舉定位精準、意義重大,是富民強區的關鍵一招,近期就袁州區高質量發展油茶產業進行了調研,據此分析“袁州油茶”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意見建議。
關鍵詞:油茶產業;鄉村振興;思考建議
油茶是我國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與油棕、油橄欖、椰子并稱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樹種,茶油品質優良,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具有很高的食用、藥用、美容、化工價值。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油茶產業發展,多次對油茶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可見,油茶產業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兼備的綠色產業,發展油茶產業是踐行“兩山”理念、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的重要路徑,也是促進農民穩定增收、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
1 “袁州油茶”發展的優勢
1.1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袁州區屬中亞熱帶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土壤以紅壤為主,pH值均在5.5~6.5之間。優越的氣候、土壤及地形地貌使袁州區是中國最適油茶栽培核心區的核心。
1.2 光輝燦爛的悠久歷史
袁州是久負盛名的中國油茶之鄉,種植歷史悠久。據明正德九年袁州府志記載:袁州區油茶種植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袁州人家家戶戶都有油茶山、人人都愛食茶油、人人都有茶油情結。
1.3 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
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油茶產業體系。袁州區現有油茶林面積5.37萬hm2,年均產茶油達6000t,油茶產業年產值達15億元,油茶面積和總產值一直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有油茶良種采穗圃110.07hm2,可年培育良種嫁接苗3000余萬株,為全省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現有油茶企業13家,油茶專業合作社106家,其中國家油茶科技示范基地1個、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5家、省級油茶產業科技園1家、省級油茶研發中心1家、油茶產業博士站1個,茶油產品注冊有“潤心”、“蘆塘寨”等品牌,袁州區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中國經濟林協會正式命名為首批中國名特優經濟林--油茶之鄉,2017年袁州茶油注冊“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時獲農業部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2 當前袁州區“油茶產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油茶種植投入大和效益回報周期長致使群眾積極性不高。袁州區現有油茶林總面積5.37萬hm2,傳統老油茶林面積3.99萬hm2,高產油茶林僅有1.37萬hm2,要提高產量必須增加大力推廣種植高產油茶林,但是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一般投資在2000元/667m2以上,每年的管護費用在400元/667m2以上,而高產油茶林一般八年才能進入豐產期,回報周期長。如此高的前期投入,一般農戶難以承受,而且近年來由于天氣多雨、低溫、干旱等造成油茶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讓很多群眾對種植高產油茶望而卻步。
(2)油茶良種適應性不穩定和種植戶粗放經營管理致使產量不高。油茶品種經過多年研發實踐,雖然確定了幾個推廣的油茶品種,但實際產量仍然不高,且產量不穩定。另外,油茶種植有一套成熟有效的方法,實際種植過程中很多群眾不了解種植良法的操作規程,依然按照傳統的經驗方法來種植高產油茶林。另外,高產油茶種植需要精細管理,有些群眾粗放經營管理,致使新造高產油茶林變成低產低效林。
(3)油茶龍頭企業加工能力過剩和小作坊加工浪費影響良性發展。目前袁州區獲得油茶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只有青龍高科、星火農林、元博油茶三家,但是他們在袁州區內基本收不到油茶籽,農戶手中的油茶籽基本上按照傳統送進了民間小榨油作坊,不得已油茶龍頭企業只能從廣西、貴州、湖北等地購進油茶籽加工,所以油茶龍頭加工企業基本上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況,嚴重影響其經濟效益。另外,小榨油作坊生產原生初榨土茶油,達不到現行國家茶油標準,不能進入正規超市流通,更重要的是小榨油作坊不能綜合開發利用茶油的附加產品,嚴重影響油茶綜合產值的提升和增值,也限制了油茶龍頭企業的做大做強。
(4)油茶文化宣傳與傳承不夠導致發展氛圍不足。雖然袁州油茶擁有悠久歷史,但很多年輕人不了解其中的歷史,一些傳統油茶工藝逐漸失傳甚至工具難尋;對茶油宣傳不夠,茶油是世界最好的食用植物油,但大多數人認識僅限于此,不知道油茶在藥用、醫用、保健等方面的功效價值;對高產油茶宣傳不夠,大多數群眾對高產油茶產的茶油存在偏見,認為其不夠純正,更喜歡本地傳統茶油,也影響了群眾參與種植高產油茶的積極性。
3 對袁州區發展“油茶產業”的思考和建議
3.1 精心謀篇布局,推動油茶產業發展
在摸清油茶資源“家底”的基礎上邀請權威專家編制符合區情民意的油茶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策略目標,然后錨定目標大力推動,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成立工作專班,明確規定任務、出臺考核辦法,形成區鄉(鎮)村三級齊抓共管、共建聯動的新格局。
3.2 宣傳油茶文化,營造濃厚發展氛圍
借鑒湖南省邵陽縣等地的先進經驗做法,挖掘獨具袁州特色的茶油飲食產品和飲食文化;靈活安排油茶農忙假,有效增進人們摘油茶共識;聘請專業團隊為袁州茶油進行形象設計、編印袁州茶油宣傳手冊;舉辦“茶花節”“油茶博覽會”等節會活動,提升袁州油茶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宣傳,積極向群眾宣傳油茶的多功能、多方面的綜合利用價值,特別是普及高產油茶知識,改變群眾對高產油茶的偏見;積極向群眾宣傳高產油茶種植扶持政策、種植技術;積極向群眾宣傳傳統榨油方式的弊端和現代榨油技術的好處,引導種植散戶將油茶籽送往油茶龍頭企業加工,提升油茶的綜合利用價值;及時總結推廣油茶產業發展先進經驗和典型人物事例,為油茶產業發展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
3.3 加強技術研發,選育良種推廣良法
發展油茶產業、良種良法是關鍵,要充分利用現有相關科研成果,開展油茶科技攻關,依靠科技創新切實解決油茶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重點難點,特別是選育出適合袁州生長的穩產高產、含油率高的優質油茶品種;總結探索出操作便利、科學精準、實用有效的油茶種植標準化生產方法;開展新型機具裝備、油茶機械采摘、茶籽脫殼等生產工藝的研發,提高油茶種植的機械化程度;加快油茶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提高油茶綜合利用率。林業部門要加大對油茶種苗管理的執法力度,堅決打擊非法經營、制售假劣種子、穗條、苗木的行為,切實保障油茶苗木的質量;每個鄉鎮配備一定數量的油茶科技專職推廣員,指導群眾搞好油茶種植規劃、整地栽植、修枝整形、除草施肥、防蟲防病等,提高油茶生產科技服務水平。
3.4 規范林地流轉,創新探索經營模式
推動以集體所有權、農民承包權、土地經營權分置為核心的林權制度改革,引導群眾將林地經營權向油茶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有序流轉,推進油茶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支持有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種植大戶擴充高產油茶種植規模;引導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統一開放、統一管護、統一生產、統一銷售;鼓勵油茶龍頭企業不斷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業與農戶成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鼓勵發展油茶產業協會等種植經營專業服務組織,促進油茶種植管理、鮮果脫殼烘烤、壓榨加工、茶果銷售組織化、專業化、標準化。
3.5 培育龍頭企業,打造袁州茶油品牌
一是培育油茶龍頭企業。培育壯大油茶產業領軍企業,將油茶龍頭企業列入招商引資的重要方向、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重點引進“央字號”油茶龍頭企業壯大產業集群;支持油茶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開展技術研發。二是堅持品牌引領,著力解決目前袁州茶油品牌散、多、弱的問題,將具有影響力的茶油品牌統一整合為“袁州茶油”核心品牌,鼓勵龍頭企業在開發自身知名品牌,逐步構建以“袁州茶油”品牌為引領、企業知名品牌為主打的品牌體系。三是提升品牌質量。按照符合或高于國家標準規范建立“袁州茶油”各個環節標準化生產體系,建立茶油質量安全全程追溯體系;改造油茶小作坊、規范精深加工技術標準;要加強對茶油加工管理的執法力度,全面提升“袁州茶油”品牌質量。四是創新營銷手段。建立袁州油茶交易中心,開通袁州油茶銷售官網通道,加強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銷售活動,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在大中城市建立旗艦店、連鎖店、直銷店等,提高市場占有率和銷售交易量;整合全區油茶各經營主體的的宣傳資源、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全力打造國家知名茶油品牌,力爭形成“吃茶油就吃袁州茶油”的口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種油茶綠色環保,一畝百斤油,這是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一條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袁州油茶”高質量發展需要乘勢而上揚長處、多措并舉補短板,更要謀在遠處、干在實處、久久為功,使之成為促進山區農民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的示范產業,進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 張進財.堅持人民之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J].鄉村振興,2021(8):8-9.
[2] 王均偉.脫貧攻堅實踐創造了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J].黨的文獻,20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