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東 梁亞偉 孫雷
摘要:為改善錦屏山原有的生態結構體系,人為創造出多層的植物群落體系,使錦屏林場森林公園成為結構合理,生態優美的森林休閑之地,對錦屏山大虎礁林班四個小班經分析,探討應根據小班不同林地現狀,易采取二種以上綜合改造模式,才能進一步增加森林覆蓋率,提高森林蓄積,防止發生大面積森林病蟲害,改善林分結構和生態環境。
關鍵詞:低效林;改造模式
連云港市錦屏山地貌類型為低山,土壤為棕壤土,土層淺薄。山體遍布人工次生林,樹種以赤松、側柏、國外松為主,雜生有刺槐、黃檀、黃連木、檬古櫟等闊葉樹種。目前林相主要存在問題有三點:一是局部地段雜灌叢生,目的樹種不明顯,二是常綠針葉林黑松、赤松感染松材線蟲病,面積在逐年減少,一到冬季,滿山一片枯黃;三是喬木櫟類闊葉樹以櫟類為主,樹種單一。林木由于絕大部分是50~60年代人工栽植而成,部分地塊黑松林感染松材線蟲病嚴重,林相生態防護功能低下,為此,2020年錦屏林場對大虎礁林班實施低效林改造。
1 低效林小班及面積
大虎礁林班共分4個小班,修復面積60.33hm2,其中1號小班面積27.29hm2;2號小班面積5.25hm2;3號面積4.12hm2;4號面積;23.67hm2。
2 低效林小班現狀
2.1 自然地理條件
地貌類型為低山,土壤為棕壤土,宜林地土層厚度20~50cm。丘崗部位大面積分布的粘磐黃棕壤。由于近年來松材線蟲病及天牛等蛀干害蟲等的危害,導致松類及櫟類主要喬木樹種大面積死亡,水土流失嚴重,加之錦屏山花崗巖石質,質地堅硬,分化速度緩慢,呈現童山禿嶺,土層薄,厚度20cm左右,還含有礫石,只有山澗處才有部分土層厚度達50cm,有機質含量低,保水能力差,不抗干旱,不抗凍,增加人工造林難度 造林成本加大,成活率、保存率得不到保證。
氣候屬暖溫帶南緣,系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4℃,無霜期216d,年日照實數2530.8h,年平均降雨量900mm左右。
2.2 林分現狀
有許多林相都是50~60年代人工栽植而成,屬針闊混交林,生態防護功能低下。樹種以赤松、側柏、國外松為主,雜生有刺槐、黃檀、黃連木、檬古櫟等闊葉樹種。
一號小班郁閉度0.3,針闊混交,植被覆蓋度60%,主要樹種黑松平均樹高8.5m,平均胸徑8.5cm,平均蓄積16.0 m3/hm2,雜闊平均樹高3.5m,平均胸徑6.0cm以下,主要病蟲害松材線蟲病。
二號小班郁閉度0.5,針闊混交,植被覆蓋度80%,主要樹種黑松平均樹高8.5m,平均胸徑8.5cm,平均蓄積16.0m3/hm2,麻櫟平均樹高7.0m,平均胸徑10.2cm,平均蓄積22.0m3/hm2 ,主要病蟲害松材線蟲病。
三號小班郁閉度0.5,針闊混交,植被覆蓋度80%,主要樹種黑松平均樹高2.3m,平均胸徑8.5cm,平均蓄積11.7 m3/hm2 ,黃檀平均樹高1.9m,平均胸徑6.2cm,平均蓄積1.0m3/hm2,,主要病蟲害松材線蟲病。
四號小班郁閉度0.5,針闊混交,植被覆蓋度70%,主要樹種側柏平均樹高3.5m,平均胸徑3.5cm,麻櫟平均樹高7.0m,平均胸徑10.8cm,平均蓄積21.0 m3/hm2,主要病蟲害松材線蟲病。
3 改造基本原則
3.1 尊重自然,科學改造
尊重自然規律和自然地理格局,合理確定防護林的布局與模式,培育適應當地自然條件且符合因害設防原則的防護林體系,達到可持續經營的目的;按照低效林類型和退化程度,先急后緩,及時開展低效林改造。
3.2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
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喬灌結合,科學選擇更替樹種和確定初植密度;樹種配置以混交、異層、深根為主;優先使用防護性能好、抗逆性強、生長穩定的鄉土樹種;分區域、分類型、分年度開展低效林改造,最大限度維持改造區域的生態功能。
3.3 突出重點,合理推進
優先改造生態區位重要、退化嚴重、遭受重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災危害的人工林;實行保護生態與改善民生有機結合,科學營造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顧的樹種,因地制宜推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
3.4 堅持依靠科技進步,提升修復科技水平
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力推廣適用當地的成功改造修復模式和技術,積極開展改造修復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提升低效林改造的科學化水平。
3.5 堅持依法依規開展改造修復,強化資源管理
在改造修復過程中,嚴格遵守林業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標準等,嚴格林木采伐管理,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確保改造修復工作依法依規開展。
4 主要技術指標及方式
4.1 一號小班技術要求
(1)茬高小于10cm;珍稀物種和野生動物棲息地不允許破壞。
(2)材長 2m 以上、小頭徑 6cm 以上的采伐木不能丟棄,可以利用的采伐剩余物清除率不小于98%。
(3)適地適樹,良種壯苗,苗木品種、規格、質量要求、苗木管理、植苗密度、植苗技術、幼撫管護等標準執行 GB/T 15776 相關規定;
(4)植苗合格率不小于 95%;成活率不低于85%,株數保存率不低于80%,面積保存率不低于90%。
4.2 一號小班技術指標
改造方式:補植改造、林下更新、封育改造。采伐樹種黑松,株數35株,采伐蓄積2m3;目的樹種及組成比例,側柏、國外松;補植株數20860株。
4.3 二號小班技術要求
(1)茬高小于 10 cm;珍稀物種和野生動物棲息地不允許破壞;
(2)材長 2 m 以上、小頭徑 6 cm 以上的采伐木不能丟棄,可以利用的采伐剩余物清除率不小于98%。
(3)森林撫育間伐強度,撫育株數強度小于15%,蓄積強度小于10%;
(4)作業后郁閉度不低于0.6;
(5)保留側柏、櫟類、刺槐等主要目標樹種,通過撫育促進林分生長與發育。
4.4 二號小班技術指標
改造方式:間伐撫育、補植改造、林下更新、封育改造。采伐樹種黑松,株數25株,采伐蓄積2 m3;目的樹種密度1050株/hm2。
4.5 三號小班技術要求
(1)茬高小于 10 cm;珍稀物種和野生動物棲息地不允許破壞;
(2)材長 2 m 以上、小頭徑 6 cm 以上的采伐木不能丟棄,可以利用的采伐剩余物清除率不小于98%。
(3)森林撫育間伐強度,撫育株數強度小于15%,蓄積強度小于10%;
(4)作業后郁閉度不低于0.6;
(5)保留側柏、櫟類、刺槐等主要目標樹種,通過撫育促進林分生長與發育。
4.6 三號小班技術指標
改造方式:間伐撫育、林下更新、調整樹種、封育改造。采伐樹種黑松,株數11株,采伐蓄積1 m3;保留樹種:麻櫟、側柏、黃檀 ,保留株數4.67~11.33hm2,目的樹種密度1050株/hm2。
4.7 四號小班技術要求
(1)茬高小于 10 cm;珍稀物種和野生動物棲息地不允許破壞;
(2)材長 2 m 以上、小頭徑 6 cm 以上的采伐木不能丟棄,可以利用的采伐剩余物清除率不小于98%。
(3)適地適樹,良種壯苗,苗木品種、規格、質量要求、苗木管理、植苗密度、植苗技術、幼撫管護等標準執行 GB/T 15776 相關規定;
(4)植苗合格率不小于 95%;成活率不低于85%,株數保存率不低于80%,面積保存率不低于90%。
(5)森林撫育間伐強度,撫育株數強度小于15%,蓄積強度小于10%;
(6)作業后郁閉度不低于0.6;
(7)保留側柏、櫟類、刺槐等主要目標樹種,通過撫育促進林分生長與發育。
4.8 四號小班技術指標
改造方式:間伐撫育、補植改造、封育改造。補植樹種,側柏,補植株數500株:保留樹種:麻櫟、側柏、黃檀,保留株數4.67~11.33hm2,目的樹種密度1050株/hm2。
作業要求:在保留目的樹 種的情況下,調整樹種,注意保持水土,病蟲原木經專業處理。
5 改造模式比較分析
錦屏山低效林改造方式主要包括:間伐撫育、補植改造、林下更新、調整樹種、封育改造、綜合改造等六種模式。
綜合改造是選擇低效防護林間伐撫育、補植改造、林下更新、調整樹種、封育改造等模式中的二種以上模式進行改造的一種綜合修復改造方式。
連云港市錦屏林場土地總面積 2883.59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 2839.01hm2,占全場總面積 98.45%;非林業用地面積 44.59hm2,占 1.55%。全場森林覆蓋率 72.14%。在林業用地面積中,喬木林地 1512.59hm2,占全場總面積的 52.46%;未成林造林地林地 180.80hm2,占全場總面積的 6.27%;特殊灌木林地 567.71hm2,占全場總面積的 19.69%;苗圃地 15.04hm2,占全場總面積的0.52%;林業輔助生產用地121.52hm2,占全場總面積的 4.21%;宜林地 441.35hm2,占全場總面積的 15.31%;非林地 44.59hm2,占全場總面積的1.55%。大虎礁是錦屏山一個林班。由于大虎礁林班針闊混交林林地低效成因與退化程度,4個小班林相差異大,結合林地建設實際 無法采用一種模式簡單實施低效林改造的現狀,采取五種改造模式二種以上方法,實施綜合改造低效林改造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林分穩定性、增強了林分抗拒各種災害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丁志強.淺析營林主要工程措施封山育林[J].現代園藝,2013(18):229.
[2] 高松,劉建泉.東大河林區森林植被保育模式[J].現代農業科技,2013(9):202-203.
[3] 魏鵬元.彭澤縣政府:落實人大封山育林決議再添新舉措[J].時代主人,201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