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祥
摘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重點在生產環節,因此,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尤其重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強化政府職能,完善監管體系,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本文分析了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成效及面臨的新問題,提出了進一步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受到位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以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區”為契機,全面推進執法監管、檢測、追溯、標準、認證等為主要內容的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與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并確保體系高效運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1 建設成效
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構建“政府負總責、鄉鎮有機構、監管到村社、經費有保障、檢測全覆蓋”的工作機制,健全“分責全覆蓋、知責全落實、履責全方位、問責全過程”的責任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監管、檢驗檢測、綜合執法三大體系。
1.1 建立健全監管體系
全面、全域創建省級農產品監管示范縣以來,通過落實“黨政同責”、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宣傳培訓、信息發布等監管舉措,東坡區軟、硬件設施明顯改善,監管能力得到提升,建成“工作體系健全、監管責任到位、機制制度完善、監管措施有力”的工作平臺。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步入常態化、制度化、合理化軌道,確保全區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處于可控可溯狀態,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常態化、規范化、全程化監管。
2018年起東坡區政府每年安排100萬元資金用于保障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東坡區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品牌培育股牽頭負責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區13個鄉鎮均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落實崗位及人員;230余個涉農行政村配備質量安全協管員,構筑了區、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2020年建立了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指揮調度中心。全區有764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納入國家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在部分合作社實行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CAQS-GAP)試點。由原來只有生產環節可追溯,發展到從生產到收儲運輸直至銷售各個環節全程可追溯。
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推進“三品一標”建設,促進品牌培育。2020年東坡區認證登記“三品一標”產品情況見表1。2020年開始推廣試行使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截止目前,全區共開具各類合格證2萬余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產品近9千t。
1.2 強化檢驗檢測體系
東坡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于2014年1月建成并開始運行。2019年機構改革區農產品檢測站整合為農業質量檢測中心,并于2020年10月通過“雙認證”評審。區檢測中心開展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定量分析檢測工作,每年承擔省、市定量檢測任務645個樣。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中心新建和改擴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13個。為每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掛牌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和部分示范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配置檢測農(畜)產品農(獸)殘速測儀器。每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每年速檢任務320個樣。健全了以區農業質量檢測中心為核心,鄉鎮服務站為支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自律檢測點為基礎,覆蓋全區農畜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網絡。
區檢測中心通過“雙認證”評審前主要以速測為主,認證后全部以定量檢測為主,近三年(2018~2020年)共抽檢農產品1700余份樣品,合格率98%以上(表2)。全區13個鎮開展日常農(獸)殘檢測,日常抽檢樣品達3000余個,合格率100%。中心城區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設立快檢室,開展入市檢測10000余批次,合格率為100%。開展畜禽水產品“瘦肉精”、三聚氰胺、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禁用藥物的監督檢查。監測畜產品“瘦肉精”每年8000余批次,監測生鮮乳中三聚氰胺、黃曲霉素M1各70余批次,結果均為陰性。近三年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東坡區種植業、畜禽蜂和水產品合格率98%以上(表2),總體趨勢呈平穩態勢。
1.3 健全執法體系
東坡區農業執法大隊自1998年批準成立,2015年4月經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業綜合執法示范窗口。2020年農業執法體制改革,農業執法、植物檢疫、動物防疫、漁政監督等專業執法隊伍整合為農業綜合執法,成立四個執法中隊。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為主線,以農資打假為重點,建立備案制度、農資經營管理制度、開展常態化整治行動、部門聯動等措施,進一步健全執法檢打聯動機制。依托項目建設不斷優化執法取證設備,強化監管,狠抓案件查處,有力保障了農業生產安全及農產品質量安全。2020年以來共出動人員300余人次,檢查生產、經營單位600余家次,立案查處違法違規案件共5起,涉農資總數量約3600多kg,涉案總金額52余萬元,違規查處率達100%,調解農資糾紛共16件。
2 存在的問題
2.1 基層監管人員流動頻繁
鄉鎮一級普遍業務工作繁雜,各類工作交叉,監管業務方面精力有限,監管人員流動頻繁。
2.2 專業檢測人員不足
鄉鎮檢測室雖然配備了快速檢測儀器,但專業檢測人員不足,檢測人員技術能力不高,存在諸多問題,難以滿足日常的監管與監測任務。
2.3 追溯系統的應用有待加強,范圍有待擴大
目前已建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處于示范建設階段,企業熱心度不大。生產記錄、進銷貨記錄等環節的檔案資料不規范、不完善,管理還需進一步加強。
2.4 農業標準化生產程度不夠,需進一步加強推進
農業生產企業、合作社品牌創建意識不強,對“三品”認證積極性不高。
3 對策與建議
(1)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屬地管理責任落實,監管力量配置下移,強化基層監管隊伍建設,配齊配強專業技術工作人員,充分發揮部門統籌、組織協調等作用。健全村級農技推廣和質量安全協管理網絡,村社設立兼職協管員,做好日常巡查、宣傳及信息傳達等工作。落實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全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經營責任制和承諾制。
(2)加強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大對區、鎮、村及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四級監測人員業務培訓,提升檢測隊伍能力和整體素質。完善鄉鎮農產品快速檢測室,開展農產品生產過程和產地準出快速檢測;指導督促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配備快速檢測儀器,開展農產品自律性檢測。
(3)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能力建設,添置調查取證設備,改進執法手段,增加執法力量。主動與市場監管局、公安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對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開展定期監督抽查、執法檢查和日常巡查。嚴厲查處生產經營不合格農產品和違法經營使用農資、非法添加物以及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三品一標”標志標識等行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督促農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樹立誠信意識,完善自律機制。規范發布違法違規單位和個人“黑名單”,對失信行為予以懲戒,形成“誠信受益,失信受制”的良好氛圍。
(4)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打造優勢農業品牌。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經營人員誠信守法意識和專業技能水平。結合高標準農田、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和園藝作物標準園建設,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或示范園區。加快農業標準的推廣普及,指導和督促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企業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標準,落實生產記錄制度,嚴格執行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規定。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測土配方等技術,實施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按照做大區域品牌、做強企業品牌的要求,積極培育和保護農業品牌。加快“三品一標”品牌認證,建立“三品一標”認證登記、標志使用等獎勵機制,保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保持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認定。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爭創品牌企業、名牌產品。積極推行農產品標識包裝上市,支持設立名牌產品銷售專柜或專銷區。依法強化品牌監管,建立退出機制,維護品牌形象。
(5)強化溯源管理,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和合格證制度。加大新型經營主體納入國家農產品追溯管理信息平臺范圍和數量,建立全區規范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逐步實現主要優勢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做好市場準入的業務指導、技術服務和質量監管,農產品銷售企業要開展自律性檢測,嚴格執行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禁止不合格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
參考文獻
[1] 扎朵.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