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玉米的產量質量主要受溫度、品種、水分、養分等因素影響,從播種、出苗到成株,再到抽穗灌漿,它的一生都離不開溫度、光照和水分,在不同的生長時期,玉米對溫度的需求不盡相同。該文是分析玉米從播種、出苗、拔節、抽穗、開花、吐絲、揚花、灌漿等各個發育時期受溫度變化的影響,采取相應不同的防范措施,保證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關健詞:玉米;溫度;產量;質量
玉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和工業原料之一,是適應性很強的作物,但近幾年產量、質量都不高,主要是溫度、品種、濕度等綜合因素影響造成的。影響玉米產質量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光照、水分、土壤養分、病蟲害等。玉米屬喜溫、短日照作物。一整個生長期都必須要 較高的環境溫度和積溫。成苗期規定日平均溫度在15~18℃之間,有利于蹲苗,后續規定適度高溫,出穗開花階段適宜環境溫度25~28℃之間,溫度不超過18℃或不低于38℃,花粉粒1~2h即失[1]。在子粒注漿、成熟階段規定日平均溫度維持在20~24℃,有益于有機物質的構成和累積[2]。這篇文章主要是深入分析環境溫度的改變對玉米每個生長發育階段的直接影響,采取相應不同的防范措施,確保玉米高產優質。
1 溫度對播種、出苗的影響
根據多年的經驗得知,土壤溫度對玉米萌發和出芽尤其關鍵。假如種植太早,土壤的溫度低、對出芽有抑制效果,造成 出芽遲緩或發生“粉籽”“爛籽”狀況,造成 毀種補苗的虧損。玉米出芽,規定土壤溫度不得低于8℃,正常出芽10~12℃時,對玉米的萌發率和出芽整齊程度有影響。播前1~2周土壤溫度只影響播種期頂端的分生組織,玉米頂端分生組織分化成葉片后,葉片展開的快慢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外部環境溫度控制體內干物質的積聚速率,環境溫度就成為影響玉米生長發育的及其重要的因素。假如玉米生長過程中遭遇較低溫度凍害就會表現為生長緩慢,其關鍵原因是缺乏溫度。低溫環境的凍害,對自然氣候影響難以預測,一旦發生回天無力就會造成損失。所以,應該根據各地的氣候特征,確定具體的播種時間,避開低溫對玉米的影響。
2 溫度對苗期的影響
玉米出苗至拔節為玉米苗期,環境溫度對玉米幼苗的影響較大,一般在幼苗兩葉期前遇箱凍凍害影響不大,而影響到玉米幼苗期后的兩葉期,通常情況下,環境溫度對玉米幼苗的影響很大,一般在兩葉期前遇箱凍凍害影響不大,植物體能完全發育。仔細觀察幼苗在5℃左右時,在短時間內零下2~3℃的溫度就有可能遭受凍害,到達-4℃的低溫環境會造成較嚴重的凍害甚至死亡。無霜期短的地區,催芽搶墑早播還需要將當地晚霜控制在臨時性玉米幼苗不超過2葉,否則可能發。在土壤層5~10cm的環境溫度范圍內,根莖就會終止生長發育,在20~24℃的必要條件下生長發育迅速、健壯。
3 溫度對玉米穗期的影響
每穗均為拔節至雌、雄穗分化、出穗、開花、吐絲等生長發育階段,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的時期。環境溫度、水分、光照及營養物質是影響穗期莖葉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雌雄穗分化發育的關鍵因素。在平均溫度18℃時,莖逐漸開始發育,當環境溫度超過22℃植物生長與物質積累加快。穗期適宜環境溫度為25~28℃。環境溫度高,植物體生長發育快,出穗到出穗的時間較短,穗小粒少。反過來說,穗生長,多穗、小花分化,有利于穗大粒多。周圍溫度高過35℃,環境濕度低于30%,高溫干燥氣候,花粉失水而干枯,花絲凋謝,受粉不良現象;平均氣溫低過20℃,花藥開裂不良,影響散粉。平均氣溫低于18℃,在雌穗形成期如遇到特殊低溫的時候影響穗分化,容易出現花粒或畸形穗。
4 溫度對玉米花粒期的影響
均為抽雄開花至成熟期,含雄穗開花散粉、雌穗吐絲授精和子粒形成至成熟的全過程。這一階段是保證玉米產量、品質的最為關鍵階段,每個過程對玉米的產量、品質都有著極為重要影響。雄穗抽至開花期由于各個品種表面的不同,環境溫度、濕度也會受到影響,抽穗后2~5d逐漸開花散粉。不同品種、不同的雄穗長度、分枝數、環境溫度不同,大穗雄穗開花期的長短不同,一般是5~6d,連陰天也能達到7~8d。天氣好時,9~10d開花散粉最多。一天到晚遇陰雨斷斷續續,下完雨后又開了花。雌穗花絲長出苞葉的時間與品種和氣候條件有密切關系。在正常條件下,雌穗的抽絲期與雄穗開花散粉的時期基本一致。苞葉被拔出后,在2~3cm的時候是接受花粉的最佳時機,隔天花絲就會逐漸凋謝,子粒也逐漸開始發育生長。花生活力與環境溫度、環境濕度有關,一般5~6d內接受花粉的能力最強。近距離觀測,平均溫度20~21.5℃之間、相對來說環境溫度70%~90%時,花絲抽出苞葉10d以內生命力最強,11~12d明顯下降,15d之后死亡。如果散粉期氣溫連續3d溫度超過35℃,或者一天最高氣溫達到了38℃以上,玉米花粉就會被殺死,影響受精,致使不能正常結實。散粉期間溫度高、相對濕度低,花粉喪失了生命力,只有少量花絲受粉,因而出現缺粒現象。高溫熱害的持續發生,使授粉過程中的籽粒嚴重不足,產量會減產20%~50%。研究發現,在開花期溫度在32~35℃之間,空氣濕度在30%以下,田間水分在70%以下的條件下,可明顯縮短其花期。由于溫度高、早干,1~2h內花粉粒干枯失去活力,花絲拔出遲,開花不佳;或花絲早衰,嚴重影響授粉結實,形成禿頭缺粒,產量下降。如適時澆水,可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高溫和早干等。花會從受精到成熟生長。它的形成過程可分為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蠟熱期,但也比較敏感,22~27℃即可。
5 溫度對成熟商品玉米的影響
氣溫影響玉米成熟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對品質的影響。玉米粒成熟,及時收割、晾干、入庫。進給之前,檢查水的純度,潔凈,光澤。玉米收干后,遇持續的陰雨天氣和高溫,易使玉米失去光澤。在玉米發芽嚴重的時候,玉米失去價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大型企業采用室內生產從而減少了自然條件對作物生長的影響。玉米不能達到貯藏要求,極容易升溫,影響玉米的品質。商品化玉米的脫水和貯藏同樣重要。
6 實施適期晚收增粒重技術
實施適期晚收增粒重技術,保證籽粒充分灌漿,提高粒重。掌握好玉米的收獲期,不僅可以增加粒重,提高產量,而且能夠提高品質。全熟條件下玉米的粒重最高,產量最高。收獲早,差粒重低,產量下降。目前,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采用聯合機收獲,普遍有提早收獲的習慣,這時千粒重僅為成熟期的90%左右,通常減產10%左右。這種情況下,玉米如果晚收幾天可增產50kg左右。玉米的成熟期需要經歷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這三個階段。乳熟期玉米籽粒中有45%~70%的水分,此時玉米植株正在輸送積累大量的營養元素,乳熟期收獲后千粒重大大降低,一般會減20%~30%,而且品質也會下降。蠟熟期玉米籽粒中有30%~40%的水分。據調查,1d后采收,每日平均增加2~3g/千粒重,平均增加5~6kg/667m2。所以,在不影響下一次小麥正常播種的情況下,玉米收獲時間應盡量推遲。
7 討論與建議
地溫對玉米發芽和出苗尤為重要。播前土壤溫度低、含水率過高會抑制出苗,導致出苗緩慢或出現“粉籽”、“爛籽”等現象,造成毀種補苗損失。萌發前土壤溫度應在8℃以下,在10~12℃之間萌發,決定著玉米的萌發率和出苗整齊度。土壤溫度僅在播種后1~2周內對頂端分生組織產生影響,在玉米頂端分生組織分化葉片后,溫度也會影響干物質在體內的積聚速率,并受溫度的影響。以后,溫度是影響玉米生長的主要因素。玉米遇低溫冷害主要表現為生育遲緩,主要是由于積溫不足引起。冷凍害自然氣候的影響難以無法預測,一旦發生回天無力,損失慘重。所以,應該進一步因地制宜根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采取不同的播種時間,避開低溫對玉米的影響。
8 結論
不同溫度條件對玉米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大,抽穗與灌漿期大于35℃高溫是造成禿尖和花粒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質量。本試驗不足之處:只考察和記錄了各個物候期節點的溫度,沒有考慮到物候期內溫度的變化,在以后的試驗中應考慮這些因素,使試驗數據更準確地反映出溫度的變化對玉米產質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樊萍.溫度、水分、肥料對玉米產質量的影響[J].糧油農資,2016(8):4-7.
[2] 趙曉丹,孔箐鋅,沈娟,等.淺析溫度對玉米產量與質量的影響[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2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