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商業街,網絡主播偶爾會出現在這里,他們與路人搭訕,也會制造一些話題讓路人回答。 圖/于海軍
隨著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直播已成為一些平臺和主播們重要的“獲客”手段,近年來,戶外搭訕式直播及相關內容,不斷出現在各直播平臺。在這類視頻直播中,主播會在街頭與路人搭訕、跟拍或偷拍,有些路人在未同意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主播拍攝,成為視頻中的素材。此類現象被媒體報道引發公眾關注,也讓公眾對“搭訕式直播”涉及的法律問題產生思考。
“他們不管你是誰,不注意就可能被他們拍到發網上?!北本┥习嘧逍炫吭诒本┩醺虡I街上班,上下班路上偶爾會遇到拿手機拍攝的主播朝她搭訕。
“夏天女孩穿得清涼,有時候你知道他在拍,有時候根本就不知道。一次和同事逛街,一個主播拿著卡片讓我們念上面的話。被我們拒絕后,還不依不饒要加微信,后來我們擠進人堆才甩開?!毙炫扛嬖V記者。
在城市商業街區,時常有一些網絡主播與路人搭訕,他們搭訕的全過程,也會被視頻平臺全程直播。江蘇南京的胡女士也被網絡主播搭訕過,“這種情況很煩,他們和你打招呼時就開著直播,鏡頭對著你,同意不同意都會被錄進去,網友會看到?!焙空f,自己在街區看到正在直播的主播就扭過頭去,怕被拍到。
天津的陶女士曾經被網絡主播偷拍過,索性視頻畫面中她側著臉,后來經過與平臺溝通,視頻被成功撤下。“大家都拿著手機,有時候你也不太確定對方是不是正在拍,這種情況如果他是在偷拍,那你還真沒法發現?!碧张空f,有時候女性穿著較少,容易成為一些網絡主播尋找的拍攝對象。
北京市德潤律師事務所王巍律師表示,像上述這些在戶外對路人進行語言、肢體騷擾,跟拍甚至偷拍,并在未經過對方允許,甚至是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對方的視頻放到網絡上等行為,已經涉嫌違法。
近年來,因上述情況引發的案件糾紛時有發生。2019年7月,安徽合肥一女主播試圖通過“騷擾”路人的方式“吸粉”,最終被公安機關以尋釁滋事行政拘留8天;2020年9月,一男主播在街頭直播搭訕,向多名女子索吻,甚至尾隨醉酒女子而遭到舉報。隨后平臺將其賬號永久封禁,并列為主播黑名單。
事實上,網絡主播都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曝光、更多的流量,有更多的粉絲,就意味著有更多商業變現的機會。在流量的驅動下,部分平臺對戶外搭訕式直播及短視頻中的不良內容,也并未嚴格執行相關規定。
有網絡直播平臺業內人士表示,在某平臺上的戶外男直播因每晚直播自己在不同場合與不同異性搭訕的場景,短短一個星期就收獲幾十萬粉絲。有些直播平臺還會在搜索欄自動跳出“街頭搭訕”“戶外撩妹”等關鍵詞,誘導用戶搜索觀看。
互聯網信息專家高揚坦言,視頻是否經過當事人的同意,這個情況平臺審核不了。有些主播掌握了一些規則也會避開部分審核機制。這類不良信息和違法信息在平臺上的廣泛存在,說明網絡平臺沒有盡到主體責任,放任不良信息和違法信息的傳播,尤其是通過熱搜、關鍵詞的變相提醒和提示,都屬于將信息主動呈現,而這種情況與平臺的利益有著直接關系。
針對各類網絡直播和短視頻亂象,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網絡安全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法律法規,推動各網站平臺、自媒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信息內容審核管理。
《民生周刊》記者采訪中發現,很多網絡視頻平臺對戶外直播行為都作出過明確規定,嚴禁主播在直播過程中對路人進行言語、肢體騷擾等行為。然而為了追求流量,部分主播無視規定,各平臺面對每日海量短視頻內容的審核工作也顯得“捉襟見肘”。
王巍律師指出,治理直播亂象首要的是壓實平臺的主體責任,對屢次違規的賬號和主播要加大處罰力度,不能任其野蠻生長。《民法典》明確規定: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權利人投訴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事實上,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生活安寧權,都在《民法典》里面有明確規定。民法典規定,未經過肖像權人的同意,不能公開使用、制作肖像人的肖像,一旦出現是典型的侵權行為。如果編輯視頻配上文字,由此對當事人侮辱、誹謗,這是侵害名譽權的一種行為。
王巍律師強調,《民法典》加強了對隱私權的保護,將生活安寧權納入隱私權保護范疇。并不是在公共空間里面就不存在私密性,不管是我們的物理生活空間,還是心理精神的安寧,都依法受到保護,任何人不得侵害。偷拍、跟拍行為是對隱私權的侵犯。另外,搭訕式直播中對一些女性有一些身體上的接觸等不尊重行為,這在《民法典》里也是明令禁止的,可能會構成性騷擾,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現實生活中被跟拍、偷拍或被騷擾的女性,多數情況下并未選擇用法律武器維權,甚至不知道怎樣用法律保護自己。那么,在生活中如果發現自己被偷拍、跟拍或被騷擾,當事人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在王巍律師看來,如果發現自己被跟拍、偷拍,這種拍攝會侵犯公民的隱私權、肖像權,還有可能侵犯名譽權等,所以當然有權利拒絕拍攝,要求拍攝者立即刪除圖像或視頻。如果是在直播情況下,可以按照直播平臺的管理規定,要求平臺停播這段直播。如果拍攝者拒絕刪除或者反復糾纏,可以選擇原地報警等公力救濟手段。王巍律師坦言,公力救濟可能對事態的處理更為徹底,因為很多人不確定私力救濟能否達到所期待的效果。事實上,跟拍、偷拍行為會因侵權程度的不同,涉及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主要是侵權責任;行政責任是因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給予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刑事責任則是觸犯《刑法》,須給予判處刑罰的責任。
采訪中多位專家表示,網絡直播亂象需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合力共治。只有法律完善、平臺自律、主播守法、個人懂法,才能維護好和諧健康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