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亮
摘要:本文在國家大力推進“1+X”證書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結合教學、考證、企業調研的結果,深入分析了如何做到證書、教學、就業三融合,從而提升專業教學質量的實踐研究成果,進而為“X”證書有效融入職業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1+X”;三融合;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自2019年2月13日“1+X”證書制度正式成立至2020年9月23日第四批職業等級證書公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教育部先后批準了四批共471個“X”技能證書。這些技能證書依據具體行業崗位設立,初衷是為了培養符合不同職業需求的技能人才。每一個證書的頒布,都對應于一套從低到高、從易到難的完整的知識技能體系,為相關專業的職校學生確立了學習目標,為職校教師確立了教學標準,也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與此同時,如何將證書、教學與就業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用,學有所成,并以此為標準構建提升教學質量的體系仍是一個難題。
早在2018年,大連電子學校就正式開設了軟件與信息服務專業“3+2”(3年中職,2年高職),核心課程即網站開發。在專業創辦之初,沒有適合中職院校軟件專業的課程和合適的教材,導致每年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及教材都在變化調整,這對專業的持續發展和教師的培養極為不利。
直到“1+X”證書制度推出,我們在認真分析了首批證書后,發現《Web前端開發》與本專業契合度極高。有了專業建設的依據,當年就申請了試點院校,并在2020年成為第二批試點院校。此后,學校組織教師參與證書相關企業組織的培訓,深入了解證書內容是如何與崗位對接的,同時組織相關教師集中研究證書內容應如何融入課程,逐步修改了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了課程標準,選用了“1+X”的配套教材。由于“1+X”證書涉及的內容很多,學生掌握知識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將一門課開設兩三個學期,課程的銜接成為不小的難題。跨學期學習對于本就基礎薄弱的中職學生難上加難,這也造成《Web前端開發》項目全國考試通過率不到50%。為提高通過率,學校在平時上課的基礎上,通過興趣小組、技能大賽等方式選拔一批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率先參加考證,并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繼續發展后面的學生,再加上適當的集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連電子學校軟件與信息服務專業學生已經參加了2020年12月和2021年6月兩次《Web前端開發》“1+X”初級認證考試,取得了90%和97%通過率的優異成績。
作為主要指導教師,筆者深刻體會到這一過程的艱辛和收獲。證書就是學習目標,能讓職校生明確學習目的,有前進的動力。教學方法就是手段策略,將傳統的學科體系內容按照“1+X”證書的考綱、教材重新整理劃分,重點講授實際工作中最常用的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快速實踐上手,不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節省下難于理解而又應用不多的知識點的講解時間。與此同時,通過適當的選拔機制,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練就學生的毅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1+X”證書機制把企業的需求和學校的教學通過“X”證書緊密的結合起來。可以說,只要我們正確理解了證書的知識技能,并通過課程、競賽和集訓等形式傳遞給學生,學生就能利用所學知識順利步入相應職位。
“1+X”證書機制已在全國開展了兩年時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它不僅成為了職校生的坐標,在社會培訓上也有巨大的影響。其中,上海就率先將“X”證書與落戶政策聯系在一起,取得證書的外地人可以通過證書增加落戶積分,這既是對證書的一種認可,也是面向全社會培養技能人才的一個有利舉措。深圳的很多職業院校引企入校,讓企業員工和學校老師共同為學生上課,培訓學生考取證書,對經過培訓取得證書的學生,相關企業直接錄用。
在兩年的摸索實踐中,大連電子學校也積累了一定的三融合經驗。學校邀請企業一線工程師分析證書及教材,聯合制定合理的授課計劃,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和視頻精品課,為學生拓寬學習途徑。我們將最初只是選用“X”證書教材、前期選拔集訓、按照傳統學科體系教學的方式,改變為加深教師對證書的理解,突出授課重點,以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為目標,配合網絡課程資源和實訓資源的方法,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就能學好證書知識,在考證的一學期利用晚自習增加訓練,幫助學生大通過率的考取證書。更關鍵的是在這樣的實踐鍛煉中,學生對于崗位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對于崗位職能的體會更加深刻,也為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正是證書、教學、就業三融合的突出作用。相信,在不斷實踐的經驗積累中,三融合將更加深入,教學質量會持續提高,通過率繼續保持,學生的前途也會更加光明。
作為一線教師,我深刻體會到了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視,體會到了“1+X”制度的良苦用心。經過探索和實踐,也對“X”證書有效融入職業教育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提出個人的一點建議:
一、學校必須與企業對接,了解企業對于證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讓學生在考取證書的同時,真正成為一名企業需要的人才,發揮證書的作用。
二、教師必須參加證書相關培訓,掌握證書的核心知識技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三、打破學科體系,以完成工作任務為核心,集中學習核心知識,在能完成基本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擴展。
四、設置激勵機制,鼓勵有興趣、肯鉆研的學生先考取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從而帶動整體的學習氛圍。
五、發揮傳幫帶作用,讓先考過證書的學生協助輔導下一期的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彌補了師資不足。
“1+X”證書制度的實施為職業教育帶來了春天,隨著制度的推廣,必然會形成全國職業院校爭相考取證書的場面。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證書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讓職校學生更有目標,進而為國家輸送高質量的技能人才。因此,將證書、教學、就業三者充分融合必將是職教人的使命。國家、學校、教師、學、企業生共同努力,職業教育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鄂甜. 德國職業教育附加資格模塊的施行及其價值——兼論對我國1+X證書制度試點的借鑒意義[J].職業教育研究,2020(02):86-92
[2]徐婕."1+X證書制度"下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4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