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軍
摘要∶對于水利工程來說,河道治理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任務,如果在治理河道的過程中,能夠制定出一條優秀的河道治理政策和措施,不僅可以保護河道周圍居民的生命安全,還能提升城市的水資源利用程度,節省水資源。然而河道在治理的過程中,涉及的因素比較多,有生態環境、城市環境及地理位置等影響,導致我國在治理河道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對策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1.1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我國的很多城市都十分重視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但是并沒有對城市河道提出全面、統一的河道治理規劃,因此在實際的管理中容易出現河道被占用的問題。對于城市周邊的河流,存在河道污染問題,而且一些地方仍 舊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思想,導致整體規劃無法實現預期目標。加上很多時候對河道的日常治理和巡查管理存在問題,導致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出現了河道的隨意規劃和使用問題,造成河道面積逐漸下降,河道出 現橫基面變小、內部水量減少的問題。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河道污染逐漸加重,河道本身屬于一個完整的河道體系,如果出現階段性污 染,就會導致整體河道出現治理問題。
1.2河流污染嚴重
河道在治理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河流污染嚴重,主要是由于當地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導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將生活中的廢水、垃圾倒在河道里,甚至有的企業還會將廢水、廢渣排泄在河道里,這些舉動都會對河道產生重要的影響,使得垃圾在河道里產生出新的微生 物,影響了河道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水污染,影響了河道的水質。再加上人們日常飲用的水資源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經過污染的河道很難給人們的 生活帶來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1.3防洪能力不足
水利工程在后期的運行過程中,自然災害、水土流失等因素皆會影響到河道,嚴重降低河道防護功能,導致河道護岸厚度不足等問題出現。部 分水利工程建設較早,沒有設定較高的建設標準,與防洪要求不相適應。 部分河道經長期運行后,受自然因素的作用,導致坍塌、凹陷等問題容易 出現。
1.4河道治理技術不規范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需要科學技術的應用,以此提高治理的有效性,建立一個系統化的治理方案。但是在實際河道治理過程中,技術應用不規 范,技術應用打折扣,特別在網格生態技術、斷面整治過程中,存在忽視河道實際生態環境,缺乏整體設計的問題,影響了河道治理工程的實施效果。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要綜合處理好水資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河道建設保護三個方面,所以需要在治理技術的運用中做規范化落實。
1.5河道管理及保護范圍缺乏統一規劃
我國許多城市都非常重視城市的規劃建設,但對河道管理及保護范圍缺乏統一規劃及管控,導致其他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侵占河道空間。對于城市周圍的河流,還存在河道內各種管線密布、河流污染等問題,并且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先污染后處理的誤解。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建立河道管理制度
河道被占用也就讓治理工作無法開展,而且河道多為天然形成,不光是地表水的流動,也涵蓋地質因素、自然植被因素等,所以在占用后的變道處理并不能實現有效的治理。因此在治理策略上就要從源頭人手,建立 河道管理制度,對于占用河道的情況不僅要讓其做補救,也要做出懲治,用制度警示占用河道的行為。政府水利管理部門應負起責任,對于占用河 道的情況做出處理,而在城市中的河道規劃應相信科學,針對河道的水利功能、調節城市環境功能、綠化功能建立全方位的河道水利工程治理方案,解決河道被占用的情況。而對于河道被占用下的河流生態問題應做積極補救,保證河道的生態環境。
2.2重視生態護岸建設
生態護岸工程建設之前,工作人員需全面調查河道污染狀況,避免污染問題的進一步嚴重化。要依據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系統考慮城市內部河 流情況,統一整理現有河道,促使河道通暢性得到改善,河道整體觀賞價值得到提高。同時,要將鵝卵石等具有較強滲透性的材料設置于河道的護 岸、護底等部位,這樣河道內部即可轉換物質與能量。要結合地區環境狀況,將植被、樹木等種植于河岸位置,優化河岸兩側條件。要將植被生態作用 充分利用起來,促使人工濕地系統得到形成,逐步改善河道區域環境。此外,要將荷花、水葫蘆等水生植物種植于河道上,這些水生植物能夠高效吸收 河道中的污染物,促使河水得到逐步凈化與改善。目前,一些社會主體將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隨意傾倒于河道內,惡化了河道水質,針對這一現象要加大治理難度。同時,要將生物技術運用過來,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水質。 也可對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搭配種植,逐步改善河道水質。
2.3構建生態水利河道治理體系
對于河道治理來說,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河道的抗洪排泄能力,當出現發大水或者強降雨的時候,確保河道的防護質量不受破壞,加強水流排泄的速度。水利工程在治理河道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不同河道的水流情況,組織經驗豐富的河道治理人員,一起協商水資源的網絡結構。由于水資源的水網結構比較復雜,所以在商討的過程 中,一定要將當地河道的現場情況調查清楚,調查的過程中要嚴謹細致,避免出現數據不準確對后期的決策產生不利的影響。為了預防后期制定出的決策在施工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可以將每個方案的細節,用反向推敲法對其進行深人研究,如果在推敲的過程中發現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時,要及時提出來,然后根據河道的實際情況重現制定相關方案,提升方案的可行性。但是在這里需要強調一點的是,方案并不是制定出來就一成不變的,因為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大部分都是在室外工作,受外界環境影響的因素 比較多,在施工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各種突發情況,所以前期在制定施工方案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制定一些相關的解決措施,這樣可以河道治理的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時,盡快找到處理辦法,避免出現延誤工期的情況。 生態水利河道在建設的過程中,要規范自身的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庫堤結合、排水為主的原則進行建造,嚴格篩選建筑材料,避免相關工作人員在篩選材料的過程中為了節省材料成本挑選一些質量較差的材料,政府制 定相應的材料管理政策,下發給負責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企業,如果企業在挑選材料的過程中出現違規現象,政府可以根據情節嚴重與否,通過罰款的措施對其進行管理。再者,由于政府的管理人員力量有限,可以在網絡上開辟相應的反饋渠道,如果當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某些水利系統 的材料質量出現問題,可以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通過反饋渠道上傳給政 府管理部門,由相關的政府管理人員對其進行追究調查,從而有效提升當地生態水利河道治理的工作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需要建立防治一體理念,并糾正實際工程中的一些問題,保證生態治理的效果,讓河流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為可持續發展增添助力。
參考文獻:
黃所清.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長江技術經濟,2021,5(s1):123-125.
馮杰. 基于生態理念的河道治理技術研究[J]. 內蒙古水利,2021(01):20-21.
王建明.水利工程建設中河道治理及其質量控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