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田 蔣志偉
跆拳道文獻計量學研究——基于CSSCI(2005-2019)數據庫*
袁 田 蔣志偉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公體教研室,湖北 武漢 430205)
文章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選擇CNKI數據庫CSSCI索引對跆拳道(2005-2019)文獻進行研究,對跆拳道項目近些年的研究動態及特點進行回顧及梳理,為跆拳道今后的發展提供思路。結果表明:(1)跆拳道文獻較多,但核心文獻總量偏少,近些年文獻數量下降明顯,應引起跆拳道研究者高度重視。(2)跆拳道文獻主題及關鍵詞頻次主要圍繞訓練和比賽開展,重點為競技比賽服務,缺乏全民健身及多學科交叉研究,不利于跆拳道項目的推廣與發展。(3)跆拳道文獻基金支撐主要圍繞全運會及國家奧運戰略布局,有利于高效產出,但嚴重影響項目普及。(4)跆拳道文獻機構發文量及作者發文量呈高度集中現象,機構集中在北京體育大學、河北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作者集中在高志紅、魯凡、王衛星等,發文數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基本來自這些排名靠前的機構。高志紅團隊是作者合作人數最多團隊,在整個文獻作者網絡中處于核心位置。(5)期刊發文量集中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成都體育學院學報、中國體育科技、中國文化導刊,占56%;跆拳道文獻引用次數均不高。
跆拳道;文獻計量學;CSSCI;數據庫
跆拳道文獻的科學梳理對跆拳道項目的科學研究可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不僅能把跆拳道項目近些年的研究動態及特點進行回顧及整理,同時也能對跆拳道項目今后的發展提供指引。CSSCI是CNKI數據庫中重要的核心期刊索引[1]。目前體育類CSSCI期刊數量有限,基本保持在11種左右,且每年的發文量有限[2]。因此CSSCI收錄的跆拳道論文,能很好的反映出跆拳道研究的最新動態,具有較權威的代表性。基于此本研究擬對2005-2019年期間的CSSCI收錄的跆拳道期刊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梳理近15年跆拳道項目研究動態及熱點,展望跆拳道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中國知網(CNKI)期刊論文全文數據庫中選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數據庫期刊為本研究文獻來源。以“跆拳道”為篇名,限定檢索時間為2005—2019年進行精確檢索,通過檢索得到146篇篇名含“跆拳道”的文獻,以此為本研究的對象。
1.2.1文獻計量法[3,4]
對檢索到的146篇文獻進行類目構建和編碼,具體類目構建為發表年度規模分布、研究主題分布、關鍵詞頻次、文獻基金支持、機構發文數量、作者發文數量、期刊發文數量、論文引用次數。在此類目構建下,對所有樣本進行分類編碼,統計每個類目下的文獻數量,通過可視化軟件(Citespace提供的計量可視化分析)進行數據分析和圖譜繪制。
1.2.2數理統計
所有的原始數據均采用Excel 2007進行初步整理,采用GraphPad Prism 5繪制部分圖。
從2005年到2019年近15年中,文獻檢索篇名為“跆拳道”的文獻有3507篇,期刊檢索篇名為“跆拳道”的文獻有3059篇。本研究中選擇的CSSCI數據庫,期刊檢索篇名為“跆拳道”的文獻只有146篇。可見,從文獻的數量上來看,非CSSCI數據庫的文獻占據了主要位置,這也間接的反映出,跆拳道項目文獻雖多,但有質量的科學研究成果較少。圖1中顯示了在近15年跆拳道核心論文的分布情況,圖形呈現雙峰型,2010年和2015年最多(17篇),但從2016年開始,文獻數量急速下降,與十五年前的水平相當。這一點對所有參與跆拳道訓練的教練及科研人員來說值得去思考和重視。

圖2 主題分布
研究主題存在重疊情況,部分文獻研究的主題在歸類時出現多個編碼。從圖2中的情況可以反映當前跆拳道研究的
主題傾向。基本上是圍繞跆拳道項目本身開展,主要概括為以下三點:(1)跆拳道項目訓練及各類比賽。(2)跆拳道技戰術研究。(3)其他(跆拳道護具研究、教練員、規則、女子跆拳道)。跆拳道主題分布主要反映出該項目主要為圍繞訓練和比賽開展,所以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缺乏交叉學科研究,這一點嚴重影響了跆拳道的推廣和發展。與我國的武術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CSSCI數據庫檢索“武術文化”(1188篇)、“武術與教育”(317)、“武術商業”(15篇)、“武術與力學”(21篇)、“武術與歷史”(176篇)等等,其研究不僅數量多,且交叉學科豐富。
表1 頻次在4次以上的關鍵詞
關鍵詞頻次關鍵詞頻次關鍵詞頻次 跆拳道110戰術7運動員4 技戰術10男子5電子護具4 競技體育9武術5散打4 跆拳道運動員9有效運動員5訓練4 奧運會7新規則5女子4 技術7特征4

圖3 關鍵詞出現頻次

圖4 關鍵詞共現網絡
關鍵詞可以反映論文中的重要信息[5],透過關鍵詞信息可以初步掌握論文研究的內容信息[6,7]。因此,通過對跆拳道研究領域中關鍵詞的分析能很好的挖掘該項目關注較多的研究熱點。對文獻關鍵詞進行統計發現,頻次達到4次及以上的關鍵詞有17個,頻次在7次及以上的有“戰術”(7次)、“技術”(7次)、“奧運會”(7次)、“跆拳道運動員”(9次)、“競技體育”(9次)、“技戰術”(10次)、“跆拳道”(110次),這些關鍵詞出現頻次非常高,表明這些關鍵詞在跆拳道文獻中的重要性。通過對這些關鍵詞的分析發現,所有跆拳道重要文獻基本都集中在跆拳道項目的競技訓練技戰術和競技比賽兩個方面,很少涉及交叉學科研究以及為大眾健身健康服務,反映出我國從事跆拳道研究的科研人員主要為競技比賽服務[8,9]。這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我國目前開展跆拳道運動的單一性,分析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制定跆拳道發展的政策有關[10]。
所有的跆拳道文獻共獲得了17項各類基金項目支持,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最多,有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其它均為1項,表明國家對跆拳道的發展還是比較重視。分析認為,這與各省市全運會及國家奧運軍牌戰略密切相關,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重點投入到訓練比賽,獲得最高產出。但從跆拳道發展的角度思考,這不利于跆拳道運動的長遠發展。

圖5 基金分布
跆拳道文獻發表篇數3篇及以上的機構有16家,排名前五的分別為北京體育大學(26篇)、河北體育學院(16篇)、武漢體育學院(13篇)、西安體育學院(12篇)、成都體育學院(9篇),其中北京體育大學篇數最多,領先第二名10篇之多。在統計機構編碼時,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研所分開統計,分別為4篇和3篇,合計7篇。從這些機構發文的數量,不難看出,圍繞跆拳道研究主要集中在競技方面,這與這些機構承擔跆拳道訓練及比賽任務有關。
表2 機構發表文獻數量
機構篇數機構篇數 北京體育大學26安徽農業大學4 河北體育學院16國家體育總局4 武漢體育學院13沈陽體育學院3 西安體育學院12華北電力大學3 成都體育學院9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3 上海體育學院7河南科技學院3 首都體育學院5華中師范大學3 安徽師范大學5商丘師范學院3

圖6 機構發表文獻數量

圖7 作者發文量
對所有文獻的作者的發文量進行統計,發現發文量3次及以上的有13人,其中高志紅發文量最高,數量達16篇。緊隨其后的是魯凡(5篇)、王衛星(5篇)、孫茂軍(4篇)、黃寶紅(4篇)、劉奇(4篇)。
對作者進行合作網絡制圖顯示,所有作者關聯度最高的是高志紅。選擇高志紅合作網絡,圖8中顯示,與之有關的作者有21人,直接相關的有15人。通過作者合作網絡可以明顯的看出,從事跆拳道科學研究的群體現象。在本研究中,“高志紅”團體數量最多,占據了可統計篇數的較大比例,反映出對跆拳道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高志紅(河北體育學院)為核心的團體。對高志紅所有跆拳道文獻進行分析,發現其發表及參與的合作文獻作者機構涉及到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西安體育學院、國家體育總局、沈陽體育學院,這與機構發文篇數(圖6)前幾位機構排名較為吻合。從圖8中的吳建忠(北京體育大學)、魯凡(武漢體育學院)的支線外擴可以看出,其各自又在原機構進一步開展跆拳道研究。因此,作者合作網絡,可以很清晰的梳理某一領域研究者的裙帶關系[11],也可以了解到當前某一領域主要是那些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核心人員是誰,這對研究某一領域的熱點或前沿有重要的指引作用[11,12]。

圖8 作者合作網絡(以關聯度最高的作者為例)

圖9 期刊發文數量
期刊發文數量統計分布可以了解各期刊對某一領域研究的側重點。在本研究中,除中國體育科技、體育文化導刊之外,其它期刊均為各高校學報。發文數量前四名領先后者較多,分別為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7篇)、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1篇)、中國體育科技(17篇)、體育文化導刊(16篇),見圖9。
表3 文獻被引用次數排名表(前十名)
文獻作者刊名發表年份被引 1新規則和電子護具的使用對跆拳道技術應用的變化與影響高志紅等中國體育科技201098 2韓國學校跆拳道發展的調查與思考張繼生等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84 3競技跆拳道項目體能訓練特征研究黃寶宏等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80 42006年全國跆拳道錦標賽技術統計與分析程磊等中國體育科技200767 5世界男子跆拳道技戰術的發展趨勢和中國跆拳道男隊的差距分析——2006年“伊朗公開賽”和“卡拉奇城市金杯賽”綜述魯凡等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54 6韓國跆拳道運動員防守技戰術應用特點分析高志紅等中國體育科技200851 72004年全國跆拳道冠軍賽技戰術運用情況的調查分析高志紅等體育學刊200650 8中國散打與跆拳道之比較研究丁峰等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49 9中國武術與韓國跆拳道的比較王國志等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47 10我國優秀男子跆拳道運動員身體素質測量指標與評價標準研究馬波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46
科學論文最后所引用的文獻,在論文中的作用和地位相當重要[13]。因此,文獻被引用次數可以衡量被引用的文獻的地位和價值[14]。本研究中跆拳道文獻引用次數前十名的文獻均發表在2010年之前,其被引用的次數都不太高,主要高志紅、張繼生、黃寶宏等作者的論文,其中高志紅有三篇進入前十名。分析認為,這與從事跆拳道研究的人員過少有關。
3.1跆拳道文獻較多,但核心文獻總量偏少,近些年文獻數量下降明顯,應引起跆拳道研究中高度重視。
3.2跆拳道文獻研究主題及關鍵詞頻次主要圍繞項目技術本身進行,主要集中在訓練和比賽兩個方面,重點為競技比賽服務,缺乏全面健身研究支撐,交叉學科研究文獻極少,不利于跆拳道項目的推廣與發展。
3.3跆拳道文獻基金支撐項目相對較好,但項目支撐主要是圍繞全運會及國家奧運戰略布局,有利于高效產出,但嚴重影響了項目的普及。
3.4跆拳道文獻機構發文量及作者發文量呈現高度集中的現象,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體育大學、河北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高校,作者主要集中在高志紅、魯凡、王衛星等,發文數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基本來自這些排名靠前的機構。高志紅團隊是作者合作人數最多團隊,在整個文獻作者網絡中處于核心位置。
3.5跆拳道期刊發文數量主要集中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成都體育學院、中國體育科技、中國文化導刊,占55%左右。跆拳道文獻引用次數均不高,其中高志紅有三篇進入前十名,提示,研究跆拳道科研人員較少。
[1]朱劍.歧路彷徨:核心期刊、CSSCI的困境與進路:“三大核心”研制者觀點述評[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5-26.
[2]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目錄[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7(4):30.
[3]高俊寬.文獻計量學方法在科學評價中的應用探討[J].圖書情報知識,2005(2):14-17.
[4]王孝寧,何苗,何欽成,等.基于文獻計量學研究方法的科技論文定量評價[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25(4):15-18.
[5]田亞玲.我國圖書情報類核心期刊關鍵詞詞頻分析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23(3):172-175.
[6]胡昌平,陳果.科技論文關鍵詞特征及其對共詞分析的影響[J].情報學報,2014,33(1).
[7]羅燕,趙書良,李曉超,等.基于詞頻統計的文本關鍵詞提取方法[J].計算機應用,2016,36(3):718-725.
[8]劉茂輝.跆拳道市場化現狀及開發策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2):37-39.
[9]辛靜.我國跆拳道運動發展現狀研究[D].西南大學, 2008.
[10]孫茂君,劉衛軍.我國跆拳道運動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17(1):91-93.
[11]王嘉鑫,侯海燕,黃福,等.作者合作網絡結構特征及差異三方關系組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 2018,62(9):102-111.
[12]作者合作網絡的結構及其演化與預測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
[13]趙翠玲,王耀文.“被引用次數分析法”在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中的可行性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7(10):116-117.
[14]黃旭偉,胡敏.“圖書利用率”和“圖書被引率”的關系研究[J].圖書館,2017(8):88-91.
Bibliometrics Research on Taekwondo--Based on CSSCI (2005-2019) Database
YUAN Tian, etal.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Wuhan 430205, Hubei, China)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2018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X2018100,X2018104)。
袁田( 1983—),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