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小兵,何 松,陳卓琳,張邢松,徐小紅,周 穎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見的亞型,也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在組織病理學、分子學特征及臨床表現方面差異較大[1-3]。SAMD9L位于人類基因組染色體7q21,與其旁系同源SAMD9相鄰。現已證實,SAMD9L在調控細胞增殖、腫瘤表型、炎癥反應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4]。但SAMD9L在淋巴瘤中的表達和作用尚未見報道。本實驗采用免疫組化EnVision法檢測SAMD9L在DLBCL中的表達及意義,為進一步探索DLBCL的預后提供實驗依據。
1.1 材料收集2013~2018年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確診的135例初治非特指型DLBCL患者。135例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75例。年齡11~93歲,中位年齡66歲。結外累及≥2處37例,0~1處98例。Ann Arbor分期:Ⅰ+Ⅱ期49例,Ⅲ+Ⅳ期86例。按Hans分型,生發中心B細胞樣(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 GCB)29例,非生發中心B細胞樣(non 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 non-GCB)106例。有B癥狀17例,無B癥狀118例。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體能狀態(performances status, PS)評分﹤2分18例,≥2分117例。國際預后指數(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評分≤2分38例,>2分97例。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正常30例,升高105例。白蛋白(albumin, ALB)正常105例,降低30例。無骨髓浸潤88例,有骨髓浸潤9例,另有38例無法評估。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 CR)或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 PR)75例,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 SD)或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35例,另有25例無法評估。
1.2 免疫組化石蠟切片常規脫蠟后,使用EDTA進行抗原修復,冷卻至室溫后PBS洗滌,一抗4 ℃孵育過夜,PBS沖洗3次,滴加二抗室溫孵育1 h,DAB顯色,蘇木精復染,梯度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所用一抗為兔抗人SAMD9L多克隆抗體,購自Proteintech公司,稀釋比1 ∶100。二抗為Dako REAL EnVision,購自Dako公司。以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
1.3 結果判定SAMD9L定位于細胞質/細胞核,根據陽性細胞著色強度和所占百分比進行評分。按著色強度評分:未著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按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評分:≤5%為0分,6%~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將兩項得分結果相乘:總分1~4分定義為SAMD9L低表達,5~12分定義為SAMD9L高表達。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SAMD9L表達與DLBCL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采用Pearson 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檢驗。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單因素和多因素預后分析采用Cox風險比例回歸模型。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DLBCL中SAMD9L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及治療反應的相關性SAMD9L主要定位于細胞質,部分病例可觀察到細胞核著色。135例DLBCL患者中SAMD9L低表達99例,高表達36例(圖1、2)。SAMD9L表達與患者年齡(P=0.049)、B癥狀(P=0.003)、IPI評分(P=0.026)相關,其在年齡>60歲、有B癥狀以及高IPI評分患者中表達較高。SAMD9L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患者在性別、結外累及、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ECOG PS評分、Ki-67增殖指數、骨髓浸潤、LDH水平、ALB水平以及治療反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均>0.05,表1)。

表1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SAMD9L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及治療反應的相關性

圖1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SAMD9L高表達,EnVision法 圖2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中SAMD9L低表達,EnVision法
2.2 SAMD9L表達與DLBCL患者預后的關系至末次隨訪,SAMD9L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分別有38例和28例患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顯示,SAMD9L高表達組較低表達組的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縮短(P<0.001,圖3)。單因素回歸分析顯示:年齡(P=0.001)、Ann Arbor分期(P=0.007)、B癥狀(P<0.001)、ECOG PS評分(P=0.008)、IPI評分(P<0.001)、LDH水平(P=0.001)、ALB水平(P<0.001)、治療反應(P<0.001)以及SAMD9L表達(P<0.001)是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因素回歸分析,年齡、Ann Arbor分期、ECOG PS評分、LDH水平已包含于IPI評分,不再納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顯示:IPI評分(P=0.010)、治療反應(P<0.001)是獨立的預后因素。SAMD9L表達水平是影響OS的相關因素,但非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P=0.710,表2)。

表2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圖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SAMD9L表達與
DLBCL是發病率增長較快的惡性腫瘤之一,因其具有高度異質性,給患者的診斷、分型和治療帶來較大困難。目前標準的一線治療可使約2/3的患者獲得長期緩解,但仍有1/3的患者原發耐藥或緩解后復發,復發難治性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約6.3個月[5-7]。因此,深入探索DLBCL的耐藥機制,發現有效的預測指標,尋找新的治療靶點,對于改善復發難治性DLBCL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SAMD9L基因位于人類染色體7q21,并以頭到尾的方向與其緊密的旁系同源SAMD9相鄰。SAMD9L在人體各類組織中廣泛表達。SAMD9L與SAMD9具有約60%的氨基酸同一性,具有保守的功能結構域,包括DNA/RNA結合、蛋白質結合、凋亡小體形成以及NTP水解活性。SAMD9和SAMD9L是兒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一些多系統疾病(如MIRAGE綜合征、共濟失調癥)的易感基因[8]。SAMD9L在細胞增殖、腫瘤表型以及炎癥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4]。Wang等[4]研究發現,SAMD9L在乙肝病毒相關肝細胞肝癌中的表達低于癌旁肝組織,敲低SAMD9L可通過促進細胞周期G1/S期轉換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且敲低SAMD9L可通過活化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促進肝癌的發生、發展。Li等[9]報道,SAMD9和SAMD9L在腫瘤中的表達水平較低。SAMD9在侵襲性纖維瘤病、乳腺癌和結腸癌中的表達水平低于正常對照組織。SAMD9L在乳腺癌中的表達低于良性乳腺上皮。但SAMD9L在侵襲性纖維瘤病或結腸癌中的表達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在血液系統腫瘤中,因7號染色體單體導致的SAMD9L缺失與髓系腫瘤的發生相關[10-11]。通過構建SAMD9L缺陷型小鼠模型,發現其造血干細胞集落形成能力及重構能力增強,對細胞因子更敏感。這種調節生長的作用可能是通過SAMD9L編碼的蛋白在核內體促進溶酶體形成,細胞因子受體降解而加速實現的[12]。SAMD9L在淋巴瘤中的表達和作用目前尚未見文獻報道。本實驗發現,SAMD9L表達與DLBCL患者年齡(P=0.049)、B癥狀(P=0.003)、IPI評分(P=0.026)相關,其在年齡>60歲、有B癥狀以及高IPI評分患者中表達較高。但SAMD9L低表達組和高表達組患者在性別、結外累及、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ECOG PS評分、Ki-67增殖指數、骨髓浸潤、LDH水平、ALB水平以及治療反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均>0.05)。此外,本實驗結果亦發現,SAMD9L高表達組較低表達組的OS顯著縮短(P<0.001)。單因素和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SAMD9L表達水平是影響OS的相關因素,但非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P=0.710)。與SAMD9L在其它腫瘤中發揮“抑癌”作用不同,SAMD9L高表達DLBCL患者的預后較差,可能與其所處環境類型不同有關,不同的腫瘤微環境可能導致SAMD9L發揮不同的功能,但其具體機制仍需后續實驗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本實驗發現,SAMD9L在患者年齡>60歲、有B癥狀以及高IPI評分DLBCL患者中表達較高。SAMD9L高表達DLBCL患者較低表達患者的OS顯著縮短,SAMD9L表達水平是影響OS的相關因素,但非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