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立麗(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大豆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性、戰略性物資,是世界農產品貿易領域最重要的商品。身處大豆之鄉的哈爾濱市,經過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滿足食用為主的發展道路。同時,大豆品牌的缺乏也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因此亟待打造“哈爾濱大豆”品牌,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不斷拓展國際市場,提高哈爾濱大豆的國際知名度。
作為農業大市,盡管哈爾濱有類似“哈高科大豆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大豆深加工企業,但尚未形成自己的大豆品牌。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九三大豆”則隸屬于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
哈爾濱作為黑龍江省大豆主產區之一,由于受國際大豆企業全球戰略影響,消耗逐年增加,產業自身卻在萎縮。據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總隊對全市9區9縣400戶種植戶的調查顯示,2018年哈市大豆種植面積下降33.9%,自2019年開始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但由于大豆畝產低,沒有種植玉米的比較效益明顯,仍需要進口彌補國內大豆消費缺口;因受困于資金投入,在加工環節,市內油脂加工企業多半處于停工狀態;因科技轉化率低、產品同質性突出、市場體系不健全、市場意識不強等,導致大豆產業不具備品牌競爭力。
在國際競爭中價格也不占優勢。9月22日,我省克山縣大豆裝車價格2.87/2.88元/斤;美灣大豆(10月船期)價格612美元/噸,約為1.98元/斤;巴西大豆(9月船期)價格554美元/噸,約為1.78元/斤。國際轉基因大豆的低價格更是對哈市大豆造成極大沖擊,損害豆農利益。
哈市雖然是產糧大市,但目前還不是加工大市和經濟強市。一方面,農業科技水平較低導致對初級農產品的改良、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能力不強,許多農產品長期以初級產品形態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不高,無力對產品進行精深加工,不能充分體現產品的特質。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還導致產品的技術壁壘低,同質化現象嚴重,難以形成有競爭力的大豆品牌,品牌認可度不高,自然缺乏品牌效應。
近幾年,哈市很多地方尚未形成發展品牌農業的思路。從地方政府的農業部門到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民,普遍缺乏發展品牌農業的新思維,多數企業對農產品品牌的戰略地位和作用認知不足。對宣傳推廣品牌、維系品牌價值的策略知之甚少,未做到切實維護已經形成的品牌。傾力打造的品牌,因為某些不合格產品,損害了品牌價值,如“五常大米”曾風靡全國,但短短幾年后,市場在售的“五常大米”數量遠超出五常地區的產能,使消費者難辨真偽,大大降低了品牌的價值。
作為糧食市場開放的“先行者”,世界大豆市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豆”爭。必須通過差異化來提高哈市大豆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保持大豆產業的獨特性。哈市大豆的競爭力在于天然基因和高蛋白:天然基因源自于哈市大豆是歷經千年種植、自然篩選的農作物;哈市大豆的非轉基因特性決定了其蛋白質含量豐富。因此保持天然基因、高蛋白的特性是打造“哈爾濱大豆”品牌,保持哈市大豆產業競爭力的關鍵。
產地、品種是決定農產品品牌成敗的第一因素。哈爾濱大豆具有非轉基因優勢,在國際獲得高度認可。因此要保護非轉基因大豆原產地品牌,就需要嚴格規范種子公司和相關研發機構,并通過《種子法》保證哈市大豆固有的非轉基因特性。建議從政府層面打造“哈爾濱大豆”品牌形象,發揮大豆品種、資源優勢,使“哈爾濱大豆”及“哈爾濱大豆食品”走向國際市場。同時,還要防止假冒偽劣產品、藥物殘留產品流向市場。
一直以來,哈市大豆沒有體現優質優價是源于品牌定位模糊。建議將大豆產業提檔升級,產品定位力求“專、精、特、新”,提高哈市大豆及大豆產品的競爭力:
一是“專”,專品種。實施專品種種植,每一品種針對自身的目標市場,按質論價,按種分銷;
二是“精”,實施精準種植。確保品牌精準鎖定市場經營主體,避免大豆出現“五常大米”一個品牌多家經營的混亂現象;
三是“特”,打特色牌。充分利用哈市擁有的寒地黑土、富硒土壤等資源優勢,通過產學研對接開發特色產品,創新轉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四是“新”,產品創新。不能將大豆產品僅停留在豆腐、豆干、腐竹等品類,還應努力提高大豆的利用價值和產品品質,如培育做豆漿沒有豆渣的“無渣豆漿豆”。此外,高檔“大豆子葉油”因其消除了一般植物油中易含的黃曲霉素,也將成為“三無一高”(即無黃曲霉素、無農殘、無轉基因、高ω3)的大豆新產品。
大豆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源和優質植物蛋白資源,素有“田中之肉、營養之王”的美譽,被加工成豆腐、豆奶、豆漿等豆制品、調味品。但哈市卻很難叫出本地加工企業生產的豆制品品牌,究其原因,目前哈市豆腐多為小作坊加工生產,能夠形成規模的豆腐加工企業和品牌鳳毛麟角;至于豆漿,目前臺資企業永和豆漿使用的原料全部是黑龍江的非轉基因大豆,而哈市卻沒有一家加工企業能把豆漿做出品牌;大家耳熟能詳的豆奶品牌“維維”,其大豆原料產地也在東北。可見,大豆深加工產業拓展空間極大。
大豆蛋白因其不僅擁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因具有水溶性、黏性、膠化性、乳化性、脂肪吸收性等多種特性,在食品、美容保健品、制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成為一個新的大豆深加工增長點,發展前景不容忽視。
此外,可將哈市非轉基因大豆深加工制成大豆磷脂軟膠囊、組織蛋白、蛋白活性肽、卵磷脂、低聚糖、皂苷、異黃酮、天然維生素E等營養品。其中,卵磷脂的價格昂貴,純度在50%的卵磷脂的價格一般在1000元/公斤左右;而純度達到95%以上的卵磷脂售價每公斤可達上萬元,將極大增加農民的收入。
緊跟市場需求調整產品供給是打造品牌的基礎,是更高層級的品牌發展戰略。建議哈市通過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對不同層級和不同類型消費者,培育、推廣不同消費檔次、不同品種的大豆及產品,如:為滿足民眾“優質、多樣、營養、保健、安全”的消費升級的趨勢可培育、推廣高蛋白豆;為實現企業更高的利潤可培育、推廣高油大豆;還可為餐飲企業培育、推廣芽菜豆。同時產品形式上也應具有差異,如外觀設計、包裝尺寸等方面應力求新穎別致、區別同類。
近年來,人們對旅游形式的選擇已由傳統的觀光游擴展到了休閑游和體驗游。建議哈市抓住這一機遇,促進大豆品牌建設與特色旅游產業的融合。可以借助廣告在宣傳大豆產品的同時宣傳以大豆為主題的田園游,既可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也加強了大豆的品牌宣傳。
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是提高大豆產業化和規模化水平的重要條件。哈市可以建立健全大豆良種推廣、科學施肥、合理施藥,以及技術和資金等五大社會化服務體系。首先,為保證種子的純度和凈度,建議大豆優良品種統一供應銷售;化肥、農藥等其它生產物資也均通過農技推廣部門等主渠道統一經營銷售;在資金服務體系上,充分發揮信用社支農主渠道作用,農貸投入重點向大豆產業傾斜。其次,完善優質大豆技術服務體系,一方面進行各級各類技術培訓;另一方面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進行全程技術服務。再次,加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以政府網站和農業信息網站為平臺,及時整理有關科技和市場行情等各類信息,積極引導農民參與大豆生產與銷售活動。
建議哈市各縣域對大豆實行市場化購銷,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拓展市場空間。一是做強、做優貿易龍頭。通過建立大豆集散地,吸引大豆貿易客商,輻射帶動周邊市縣的大豆銷售。二是建立集產品展示、貿易結算、信息發布和商貿洽談于一體的大豆批發市場。三是建立專賣店,出售小包裝大豆及制品。
標準是構成品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要素,在保障產品質量、提高社會信任、促進商品流通、維護公平競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打造哈市大豆品牌則要不斷完善大豆產品標準、工藝標準,創建或樹立同品類的行業標準,引領行業發展,做同品類產品領頭羊,助力哈市大豆產業提檔升級。